由于预拌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无法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检验,因此其质量控制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混凝土质量的过程控制可以按照以下思路进行: (一)培养一支有经验、责任心强的质检队伍 这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任何一家混凝土生产企业,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质检员队伍,就很难对混凝土质量实施有效控制。 (二)充分发挥试验在日常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原材料的批量试验必须认真进行,同时应定期进行生产现场取样的混凝土试拌,通过试拌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等,同时,试拌后留置1天、3天、7天、28天试件,观察凝结时间和测试混凝土各龄期强度。 (三)原材料的选择与控制 原材料的选择过程是结合企业和工程特点进行质量初步控制的过程,是混疑土质量控制的前提。 (四)原材料进站质量控制 原材料性能试验尽管能够全面了解原材料的品质,但多数试验项目由于其试验周期和时间较长,不适于进站检验,因此,企业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各种材料的特点,以及供应商的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进站检验措施。 (1)砂石进场检验 1.分清责任:进站目测由收料员负责,抽检由质检员负责; 2.目测:收料员对进站的砂石料进行逐车目测,合格后方可领位卸料。目测内容:含泥量、细度、级配、杂物、含水率(含石量)等。有明显不合格项,直接退货,有怀疑时应取样送试验室,试验结果出来后由相关领导进行处理; 3.质检员抽检:质检员抽检应在砂石堆场进行,抽检的内容和方法同上。 (2)掺合料进站检验 1.分清责任:收料员负责逐车检验,试验员或质检员逐车进行掺合料部分性能试验; 2.收料员应逐车核对掺合料的随车资料,对比检验颜色变化,没有明显问题时,通知试验员或质检员进行有关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要求后方可领位卸料。 (3)水泥进站检验 1.分清责任:仅由收料员负责逐车检验,质检员不参与水泥进站检验; 2.收料员应逐车核对水泥的随车资料,测量水泥温度,合格后领位卸料,否则应通知试验室,并由相关领导处理。对水泥的进站检验应重点放在测量水泥温度上,因为水泥厂在供应紧张时,水泥的出厂温度往往很高,会严重影响混凝土性能。 (4)外加剂进站检验 最可靠的方法是取样进行混凝土试拌,但长期这样做有一些困难,可由检测外加剂密度和进行净浆流动度试验代替,发现问题时再进行混凝土试拌,以试拌的结果为准进行处理。 (五)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检验以开盘鉴定为中心,加上一些日常检查构成过程检验,检验包括如下内容: (1)日常检查 1.原材料的日常检查:①砂石的日常检查。以检查砂石料场为主,同时检查有无混料现象。②水泥、掺合料及外加剂的日常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检查标识;检查使用的水泥或掺合料与筒仓中的水泥或掺合料是否对应等;检查外加剂的标识是否正确,使用的外加剂与储罐中的外加剂是否对应等。 2.计量检查:①态计量检查由计量员负责,生产部门配合,至少每月进行1次原材料计量设备的校验。②动态计量检查是检查每车混凝土计量情况而定。 (2)开盘鉴定 1.开盘前的检查。检查送到搅拌台的资料是否正确,核对操作员输入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检查使用的原材料与配合比是否相符等。 2.开盘鉴定。新配合比使用或特殊配合比使用必须进行严格的开盘鉴定,包括:计算用水量、观察和易性、做坍落度试验及制作试块等。 (3)过程检验要点 过程检查以控制混凝土用水量为重点。下面以下述配合比为例说明控制用水的方法。 生产时每盘为2m3,使用的砂、石含水率分别为:5%、0.5%,电脑显示的生产用水量为:244kg。 1.计算用水量及计量误差 实际显示用水量:244+857×5%×1.5+1006×0.5%×1.5=338.72kg。单方用水量为:338.32/2=139.36kg/m3。计量误差为:169.36-170=0.64kg/m3。显示的计量误差为:0.64/170=0.38% 2.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计算实际单方用水量 a.使用的含水率比实际的大。比如实际的含水率为:砂4%、石0.3%。实际用水量为:244+844×4%×2+1032×0.3%×2=317.712kg。单方用水量:317.712/2=158.86kg/m3。用水量少了158.86-170=-11.14kg/m3。水灰比变为:158.86/340=0.467。水灰比降低,混凝土强度将比原来高。 b.使用的含水率比实际的小。比如实际的含水率为:砂6%、石0.7%。实际用水量为:244+844×6%×2+1032×0.7%×2=359.728kg。单方用水量:359.728/2=179.86kg/m3。用水量多了179.86-170=9.86kg/m3。水灰比变为:79.86/340=0.529。水灰比增加,混凝土强度将比原来低。 3.混凝土强度的变化 该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与预测强度的关系为: R28=38.89C/W-34.43 C/W=0.50(理论配合比)的预测强度为:43.4MPa。 C/W=0.467(少用11.14kg的水)的预测强度为:48.8MPa。 C/W=0.529(多用9.86kg的水)的预测强度为:39.1MPa。 4.允许的最大用水量 允许的最大水灰比:W/C=38.89/(35+34.43)=0.56。允许的最大用水量:WMAX=0.56×340=190.4kg/m3。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向质检员授权允许用水量变化范围。 (4)出站检验 混凝土出站检验重点是检查其和易性,包括流动性、保水性和黏聚性等。运输、泵送和浇筑质量控制。混凝土的最终质量不仅是出站质量,还包括运输、泵送、浇筑和养护等阶段,是生产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的。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运距、道路状况、发车间隔、搅拌罐的转速和车辆的新旧程度等因素有关,不完全是技术质量人员能够控制的,但也要知道其原因。 (5)质量跟踪与回访 质量跟踪是保证混凝土质量长期稳定的关键。质量跟踪包括确定混凝土出站的情况;检查混凝土到达工地的情况;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情况;进行必要的质量服务。通过质量跟踪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发生问题时及时准确的处理。 (6)统计分析 采用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如对原材料质量逐月汇总,计算检验频率、合格率、找出问题多发点等;对混凝土强度的数理统计,最好是逐月统计和随时统计相结合,及时发现混凝土强度的变化等。 (7)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由于生产设备、管理模式、人员素质和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千差万别,各单位在质量控制方面都应有不同的特点,并应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来源:《中国建材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