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品混凝土质量全程控制

 xjyhnt图书馆 2019-05-24

0 引言

商品混凝土有着计量精确、质量好、速度快、能耗低、减少环境污染等特点,采用商品混凝土可以保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实现文明施工。随着我国建设步伐的加快,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如雨后春笋般突增。在商品混凝土行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1)商品混凝土行业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差甚远,且地域发展不平衡。(2)混凝土企业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不到位等现象普遍存在。(3)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或者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并没有有效的执行下去,导致质量失控。(4)混凝土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技术人员技能差异大。(5)混凝土搅拌站在对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分析、判断、处理和防治等方面缺乏应有的技术知识。

目前商品混凝土公司大多数为单纯的生产型企业,其经营、生产的主要模式如下:(1)经营模式主要为混凝土使用方与选定的混凝土生产方签订供需合同后,由混凝土生产方提供符合使用方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在工程监理的监理下,由使用方浇注混凝土并提供养护条件,完成混凝土工程。整个过程在合同的有效约束下由混凝土供应、使用双方共同协作、各负其责保证混凝土工程按要求完成。(2)商品混凝土的生产模式主要是生产部门接到任务单后,从试验室委托配合比,得到混凝土配比后质检员做开盘工作,混凝土拌合物满足要求后生产,由搅拌车运往施工现场进行验收,浇注。

本文对现有的经营生产模式,从人才培养、试验室管理、原材料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商品混凝土运输、施工部位浇注以及后期养护等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路。

1 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人才是混凝土质量全程控制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因为混凝土从配合比设计到浇筑成型的每一个环节,人在其中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没有合格的人才,即使有上好的设备与原材料,也生产不出优质的混凝土。

选拔人才是使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选拔好的人才,能保证关键岗位的人才供给和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盘活现有人才的主要措施。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商品混凝土质量全程控制培养方案为企业后备人才提供了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

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拔人才的标准通过三点来确定,即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率。

2)人才确定对象后,一般而言,应该确定明确的薪酬制度和薪资方案。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政策机制,这是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企业要不断建立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主导的人才评价机制;以竞争择优为主导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以市场配置为主导的人才流动机制和以一流业绩、一流回报为主导的人才激励机制。

3)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主要体现在于制度相应的管理措施,既能保证把员工培养成骨干人才,又要保证随着员工的成长。企业应有相应的管理措施留住人才,无论是相应的薪资制度还是福利制度。

4)注意培养企业的人才梯队,随着企业发展让企业有人才可用。

2 混凝土试验室管理

试验室是企业质量控制的核心部门。建筑工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对于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来说,如何将混凝土质量控制在有关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达到工程结构设计和施工要求呢?显然,只有依靠检测试验数据,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才能实现质量目标。通过检测试验工作可以合理地选择原材料,优化原材料的组合,提高工程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检测试验,可以掌握混凝土工程内在和外观质量,准确掌握新材料品质,为推广新材料在混凝土中的应用,为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做贡献。

1)一个良好的试验室人员配备应齐全,各岗位人员持证上岗且应具有良好的业务水平。试验室应建立良好的权利委派制度,岗位分明,人员相对稳定。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工作,按计划进行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考核,提高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使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以达到不断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的效果,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2)试验室应认真做好各项原材料及混凝土的检测工作,加强试验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做好资料归档工作。

3)试验室应对各项检测工作活动和管理体系活动以及将要计划进行的活动做好记载,为可追溯性提供客观依据,必须控制立卷归档。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质量保证措施,各负其责,共同协作,确保试验室工作有序进行。

4)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过程,实质是通过计算和试验调整来确定各种原材的比例关系,使得按照这种比例关系生产出来的混凝土能够满足工作性、强度、耐久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要求。在设计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混凝土硬化后应达到设计的强度要求,以及可靠的耐久性能。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在生产相近质量的混凝土,其所消耗的原材料、能量、人工等成本最少。

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核心环节,在进行配合比设计前应明确混凝土性能要求、工程结构类型、施工工艺、混凝土浇注时的环境条件以及结构耐久性要求等,还要对现有原材料的性能、设备状况,生产质量水平以及质量控制水平进行综合权衡。混凝土配合比应经过多次大量试配、调整工作后才能最终确定为生产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应动态管理,试验室根据气候条件、运输距离、原材变化、泵送高度等方面进行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经常复验混凝土配合比的适应性,不能长期使用一种配合比,更不能直接套用其他配合比;试拌是生产的前奏,是生产配合比的真实体现,只有做试拌工作解决试拌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保证实际生产的稳定性、可靠性。试验室应根据当地原材料反复试验,适时调整,积累经验,总结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混凝土配合比库用于生产。

6)试验室还应在混凝土试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中不断进行数据积累,总结出一些经验,以便能更好地用于生产中。试验室还应科技创新,不断发展混凝土技术,积极学习国内外混凝土行业先进的技术经验,积极尝试新原材料。总之,试验室要真正起到质量控制核心作用,应做好技术开发和储备工作,并且通过对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有效创新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7)数据统计

试验室应通过对检验资料的数据、生产时质量检验员记录的数据、施工现场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掌握混凝土的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及可追溯性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3 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科学是一个试验性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严格把握各个环节并不断总结数据,建立一个适用于目前所用原材料

的配合比模型,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有效的生产管理经验。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为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和水,强化原材料质量管理是提高混凝土质量控制的第一步工作,原材料性能的优劣和质量的稳定及好坏,直接涉及到混凝土的质量及性能的优劣。

3.1 水泥的质量控制

选用散装水泥。水泥进厂后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 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认真检查水泥厂家、品种、等级、编号等相关内容。对于长期稳定的、进样时间不超过10d 的以500t 为一验收批取样复检,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也可从20 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进厂时间过长或者变化季节时后应增加取样频率。

搅拌站一般选用质量稳定的水泥,水泥厂家、品种及等级一般不宜频繁更换。试验室应建立水泥数据库,记录不同品种水泥的数据特性,对现用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需水量、凝结时间、强度及与外加剂适应性定期总结,及时分析,第一时间掌握其质量状况,根据水泥的性能变化及时调整配合比。若混凝土搅拌站自己复配外加剂,则应与水泥厂家保持技术上的联系,以便随时调整外加剂成分。例如,春夏或者夏秋换季时候,温度差大,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难以把握,外加剂中的缓凝成分一般根据水泥调整,如果水泥C3A 变化大,不及时调整缓凝成分,将会引起坍损过大或者混凝土几十个小时甚至几天不凝结。

一般水泥品种等级的选用根据混凝土的等级、坍落度等要求选取,不一定价格高的水泥效果就一定好,应做好各种水泥的性价比分析。高性价比、质量稳定的水泥用于混凝土中带来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应及时与水泥厂联系,了解水泥中熟料含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保证混凝土质量。水泥的性能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试验误差、严禁出现错误。温度应把握在规范要求范围,试验用所有原材料必须密封保存至允许的温度后方可试验,包括拌合用水。在胶砂试块养护过程中确保温度均匀一致,试块破型过程中承压面应该选择侧面,而不应用粗糙面作为承压面。试验表明,正面和侧面试验过程产生的差别至少3MPa

3.2 骨料质量控制

选用含泥量低、质地坚硬、颗粒饱满、级配良好的集料。集料在混凝土中的比例很大,集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泵送性以及耐久性都有影响。实际工作中砂石料对混凝土的质量变化的影响时有发生,所以,必须重视集料的质量控制。

集料的堆场布局应科学合理,易于上料。料场配置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料场的场地应硬化,并有良好的排水。料仓加设雨棚,不仅可以减少质量波动,还可以降低粉尘污染。若场地允许,可以选用不同级配的石子,这样可以方便地把握石子的级配,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调整,降低成本。

砂石料进场时,材料人员应做好目测原材料的规格、数量、颗粒级配、含泥量、砂细度模数、杂质以及含水率等。验收合格后,指定地点堆放,并做好取样工作,委托试验室检验。目测不合格的原材料绝对不允许进入场地。

按照要求委托做好砂石料的耐久性检验,尤其是碱—骨料反应和氯离子含量这两种检测。在沿海地带,河海交汇处有大量的海砂,许多砂场在利益的驱使下偷采海砂,没有经过水洗就直接送往各个搅拌站,如果搅拌站没有严格控制而使用,那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将造成致命的影响。

3.3 矿物掺合料的质量控制

现在,为了降低水泥用量,混凝土行业正在积极尝试采用工业废料如粉煤灰、高炉矿渣、硅灰、石灰石粉等作为掺合料应用于混凝土中,且已取得良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掺合料应用于混凝土中,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而且有效地延长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也就是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高性能混凝土一般都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和优质外加剂的技术路线。综合考虑,用量最大的是粉煤灰和磨细高炉矿渣粉。根据情况可单掺亦可双掺,双掺的综合效果比单掺效果好。

矿物掺合料的选用必须进行品质、质量、性能及加入后混凝土的性能试验后确定。检验结果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方可使用。尽量选用大型电厂的粉煤灰,其原材料供应充足、煤种、燃烧工艺等相对稳定,质量波动较小。随着粉煤灰大量应用于混凝土中,合格的优质粉煤灰也出现过供应吃紧的现象,搅拌站也经常遇到过量少且质量差的粉煤灰,甚至是“假粉煤灰”频繁出现。所以,应加强粉煤灰检测工作,增大取样频率。

矿粉的潜在活性比粉煤灰高,相对比较稳定,但是依然存在矿粉细度过粗、以假乱真、违法加入激发性外加剂增加强度等现象。

只有符合技术要求的矿物掺合料才可以使用。试验室应设定原材料的质量指标范围,其生产配合比也是按照这个指标范围设计的。当有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检验结果时,应降级使用或作为不合格品处理。任何原材料都是有使用范围的,严重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是多加一些水泥或者多使用一些外加剂,就能解决混凝土质量问题的。

用于混凝土时,矿物掺合料品种和掺量的选择不仅要考虑矿物掺合料本身品质,还应结合混凝土其他参数、工程性质、所处环境等因素综合确定,一般在湿热环境、混凝土构件最小界面尺寸较大时,应增大矿物掺合料掺量;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较小、环境温度低、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中,应采取较小掺量。

3.4 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控制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混凝土拌合前、拌合时或再额外增加,使混凝土性能得以按要求改善的材料。混凝土外加剂具有掺量小、影响大的特点,使用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所以,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条件及气候环境,结合混凝土的原材、配比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选用外加剂品种,并根据生产厂家的推荐掺量结合试验验证确定其实际掺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大型工程的建设,尤其是广泛采用预拌混凝土技术,对掺外加剂混凝土其拌合物的流动性、后期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了解各种外加剂的品种、特性和适用领域,有助于人们在实际工程中正确选择,有助于使这些产品更好地服务于混凝土工程实践,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混凝土外加剂根据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试验确定。实地考察外加剂生产厂家是否有一定规模,是否有严谨的质保体系,售后服务如何,外加剂厂家亦应有产品成分表以及在当地行政部门的备案资料等。一旦确定外加剂生产厂家后,在一定时期内(3 个月)尽量不要更换。

进厂的外加剂必须附有生产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外加剂进场时,应检查其生产厂名、品种、包装、重量、出厂日期、质量检验结果等是否符合出厂合格证以及与产品说明书是否一致。

混凝土外加剂在运输和贮存中不得混杂及混入杂物。分类存放,外加剂应设专库贮存,由专人保管,防止相互影响或者人员中毒现象发生。外加剂贮存过程过久或遇可能影响质量情况时,使用前应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若外加剂的检验结果不满足相关规范及适用要求时,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实际提出相应的措施,经试验验证可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能保证工程质量、且经济上也较为合理时,方可使用。

3.5 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质量控制

水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纯净的水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凝结和强度的发展,可能对钢筋特别是预应力钢筋产生腐蚀作用,也可能使混凝土的饰面性及耐久性产生影响。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必须使用质量合格的拌合用水。

凡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都可作为混凝土拌合用水。对于不明性质可疑的水,则必须参照相关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 设备管理

预拌混凝土实现了混凝土生产专业化及规模经营。机械设备性能的优劣及是否正常运转,对混凝土生产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影响的方面很多,在此,只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几点进行简要概述。

1)为了保证设备的计量稳定性,技术部门应配合设备部定期对称量系统用砝码校验,并做好记录。

2)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定期用风枪打掉搅拌池内的混凝土结块,并及时更换搅刀和叶片。

3)砂石的待料斗(也称过渡仓)的仓门是很关键的部位。因为砂石在待料斗中等待下一盘混凝土生产,如果仓门关闭不严,砂石会漏到正在搅拌的混凝土中,造成混凝土质量出现严重的偏差,轻则使混凝土和易性无法控制,重则会造成质量事故。所以,应时刻关注料斗仓门的情况并及时清理待料斗的仓门,事后要分析关闭不严的原因。

5 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包括生产配合比的应用、计量、搅拌、运输、浇注、混凝土的和易性等方面,尤其是原材料质量变化时配合比调整过程。科学合理地使用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合格的前提。当班质检员应认真阅读和掌握生产配合比所列的说明内容,根据当天及时掌握的砂石含水率、含泥量、颗粒级配、粒径、针片状、砂的细度模数及粉煤灰等原材的变化和环境温度变化情况快速作相应调整,以生产出质量稳定的混凝土拌合物。正式生产前几盘混凝土应做好开盘鉴定工作,当班质检员认真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可泵性等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检测结果做相应调整,满足要求后方可生产。质检员可参考混凝土搅拌时电流表的电流数值或观察混凝土卸料时的混凝土状态,并根据天气变化。白天黑夜温度变化等情况再根据相应操作规程随时予以调整,以使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一个稳定数值上。

连续生产时骨料的含水率不稳定是常见现象。为了更好控制产品的稳定性,操作员应督促铲车上料时的上料顺序,尽量保持砂、石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稳定。

有些搅拌站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对外加剂的使用也不十分清楚,不问种类和适用性,也不通过试验确定品种和掺量,拿来就用。更有甚者采用具有缓凝、减水或早强、减水的复合外加剂又加入缓凝剂或早强剂,导致外加剂作用相互叠加,既浪费拌料,又达不到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目的。

严格控制计量精度。在生产过程中密切关注计量误差是否超过标准限制,为保证称量系统的精确性,定期由法定的计量部门检定,并取得计量部门签发的《鉴定证书》。在生产配重或者有严格容重要求的混凝土时,做到每车过地磅,进行二次验证,以免出现大的误差。

搅拌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根据混凝土配合比及原材料经试验确定,一般气温较低,生产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掺加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纤维及膨胀剂、防腐阻绣剂、引气剂等外加剂成分时,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经常有些搅拌站认为混凝土在搅拌车运输过程中可以起到搅拌作用,故而在生产过程缩短了搅拌时间。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混凝土运输车的罐体转动主要是防止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分层、离析,在搅拌车的罐体转动过程中,混凝土得不到像搅拌机那样的强力作用。

按照标准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制作试块。通过取样,测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和易性工作可以不断修正质检员的视觉判断误差,这也是质检员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岗位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连续生产且原材料复杂多样时,应增加取样频率。利用完整的生产取样、破型记录进行强度统计工作,不仅可以对已生产混凝土的强度有一个把握,还可以了解原材料及环境温度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同时,完整的生产记录也是解决工地对混凝土质量有异议的依据,因此应认真对待。现实中对每一车出厂混凝土取样检测也是不大可能的,安排一个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出厂检验员对每车出厂混凝土目测观察,判断其坍落度等和易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出厂检验员应掌握各强度等级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速度、各工地距离远近、施工部位、泵送高度、泵送机械的特点、工地的施工工艺,当天的天气状况( 高温、雨雪天气等)。如果混凝土拌合物目测不合格,则退往试验室处理。这种出厂检验方法的有效性跟出厂检验员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在判断过程中,出厂检验员把每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拌合物信息及时反馈到控制室,以便质检员更好地进行控制,双方紧密合作,保证了混凝土的出厂质量。

6 运输及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调度应及时了解交通路况信息,把握各个工地的浇筑进度、保证运输畅通,混凝土运输车及时到达现场,并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各个工地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混凝土到现场达到一定时间后调度及时与工地联系卸车。混凝土罐车、泵车根据季节温度变化做好隔热保温措施。

混凝土到达现场后,搅拌站现场服务人员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做好交货检验工作,并尽快进行浇注。对多处施工的工地,应认真仔细核对发货单,以免发生浇注错误。应当正确进行混凝土拌合物的振捣,禁止用振捣棒横拖驱赶混凝土,否则会造成混凝土分布不均匀而开裂。如发现混凝土有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或者直接将混凝土退回。如果混凝土在浇注过程中坍落度不满足施工要求时,不得擅自加水,应当在技术人员监控下采用追加减水剂的方法解决。不同构件在浇筑前应规划好浇注顺序,以免造成可以避免的约束与不均匀沉降。应把握好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夏季应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防止裂缝;冬季应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防止冻害。混凝土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随机进行混凝土取样, 并按规范制作试件,妥善养护。尽早开始湿养护,混凝土板等暴露面大的构件浇筑后应立即覆盖,避免塑性开裂;墙、柱等在拆模前应及早松动模板浇水,或者采用透水性或吸水性模板。混凝土浇筑后应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不可在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拆模板,尤其是不能立即浇凉水。混凝土湿养护周期要足够。随着混凝土配合比中掺合料比例的增大,对混凝土的湿养护要求提高。

及早进行湿养护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加快施工进度,而且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裂缝控制是防止侵蚀性介质进入混凝土的有效手段,控制好混凝土裂缝尤其是早期裂缝的产生对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的耐久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混凝土浇筑后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养护工作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历程有很大影响。

搅拌站应进行必要的质量服务(比如:向施工方、监理方说明混凝土的性能,浇筑中应注意的事项,合理的养护措施等)。通过质量跟踪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便于发生问题时及时准确的处理。若不掌握第一手资料,则会常常被一些假象所困惑,容易掩盖真正原因,使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

7 结束语

混凝土做为商品进入社会进行销售,便具有了商品的特点,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在商品混凝土进入低利润时代,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盈利。混凝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产品质量的内涵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延伸,它对企业盈利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盈利的提高。但是短时的刻意的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行为,又会在相当的程度上侵蚀着企业的信誉。所以,这样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所有的质量管理者的面前,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适当的降低生产成本变得十分重要。

笔者认为现在的商品混凝土企业应该首要坚持的就是把质量看做第一位,其次,就是要衡量好企业的利润的均衡发展。不要一味的去追寻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这样可能会忽视企业的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只有均衡地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未来的发展壮大。一个企业的强大与否离不开企业积极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因此,保证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对于正确处理产品质量与企业利润最大化是不可或缺的。

笔者认为,对商品混凝土质量进行全程控制,健全的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合理的处理产品质量与企业利润最大化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来源:《商品混凝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