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总人口1.27亿人,累计4000万人争相参加汉字考试,这是为何?

 xqjhr 2018-01-14

汉字在很久以前诞生于中国,日本在很早前就接受了汉字,并创造了假名,所以一直用汉字和假名写文章。汉字不只是世界的文化财产,同时也是日本人的文化瑰宝。

2017年9月,日本京都大学教授阿辻哲次,在“2017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上说到,并表示日本第一家汉字博物馆,由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设立,开馆一年来参观者达14万人次。

日本总人口1.27亿人,累计4000万人争相参加汉字考试,这是为何?
日本民众在汉字博物馆参观

现在日本年轻一代,对汉字兴趣有所减少,是日本推广汉字面临的新挑战,而建于1992年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就致力于“普及汉字文化”,本身是个主持“汉字能力检定”的考试组织,属于属“公益法人”,归日本文部省管辖。

每年12月12日,汉检会全国征集“日本年度汉字”,就是通过选取一个汉字,来概括日本政治、社会等的总体感受,当选的年度汉字在京都清水寺公布,也是日本一年一度的盛事。

2017年受朝鲜的核导“威胁”,“北”字当选为日本年度汉字,清水寺住持森清范手持巨大毛笔,在一张大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北”字,风靡了全日本,乃至亚洲。

日本总人口1.27亿人,累计4000万人争相参加汉字考试,这是为何?

汉字在日本,本身就有悠久的传统,和日本文化也融为一体,共同塑造了日本人的心智。

史籍记载汉字汉学正式传入日本者,当为应神天皇之世,约当公元三世纪末叶,即248年王仁从百济渡日,献论语十卷及千字文一卷,是为汉字汉学传入日本的开始,自从汉字作为正式语言深入人心日本也要求在官方文书等正式场合,原则上使用汉字表记。

2011年,日本文部省曾进行了一项有关汉字意识的调查,其中在”你对日本汉字抱有什么样的看法?”72.4%的人表示”汉字是书写日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字”,其次有60.1%的人认为”汉字有一目了然的作用,更有助于阅读”,还有52.5%的人认为”虽然有文字处理机,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学好汉字”。

日本总人口1.27亿人,累计4000万人争相参加汉字考试,这是为何?
日本街头的汉字

其次,现代日语虽然确定了汉字、假名混合书写的方式,但汉语词在日语词汇中接近50%,远高于其他外来语言文字,也超过了日语固有词汇比例。

当然,日本人完全可用平假名、片假名写文章,但在日本看一个人的文化教养,认识多少汉字是重要的标准。

综合以上三种原因,汉检考试就很受欢迎,据说“汉检”协会一年纯利润,就高达20亿日元。

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会长高坂节三先生介绍,现在一年大约有200万人参加汉字能力检定考试,而在日本已累计有4000万人参加这项考试。考试分为十级,小学一至五年级可以考五至十级,初中和高中学生可以考一至四级。在参加考试的人群中,最多的是初中生,其次是高中生。他们也在准备设计老年人参加的汉字考试。

汉检考试最低的10级,相当小学一年级水平,只考80个汉字。最高的“1级”,则需掌握6000个汉字,还有相当数量成语、典故。这属“大学水平”,不过,拿到1级的大学生,几乎是万里挑一。

日本总人口1.27亿人,累计4000万人争相参加汉字考试,这是为何?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2013年7月,一位美国出生翻译家布雷特迈尔,通过了日本汉字检定1级的考试。2016年,布雷特迈尔参加了由“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举办的“汉字教育支援培训讲座”,在接受大约100小时的培训之后,才在地方进行汉字教育指导的支援者。

“汉检”考试每年举行3次,时间大致在6月、10月及2月。每个级别及格分数线不同,1级、准1级200分满分,正解率80%以上及格;2级200分满分,正解率80%左右及格;准2级至7级,200分满分,正解率70%左右及格;8级,150分满分,正解率80%左右及格;9、10两级150分满分,正解率80%左右及格。

日本总人口1.27亿人,累计4000万人争相参加汉字考试,这是为何?
日本汉检考试试题

近些年日本各大学热衷于以“汉检”成绩,来综合评价考生,目前日本有479所大学973个学院把“汉检”等级,作为入学评价标准。

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筑波大学等日本名门大学,都将考生拥有的“汉检”证书级别,作为“人物评价”、“能力评价”的重要指标。日本社会上的大型企业,也将汉检水平作为录取新员工的参考指标。

不要忘记了,汉字可是中国人用智慧发明的一种文字,发音变幻莫测,极富音乐性,形体上就是书法艺术,而意义上就像诗一样,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日本总人口1.27亿人,累计4000万人争相参加汉字考试,这是为何?

 第1014期

从吸收到热捧,日本人无法割舍的汉字情结

近代以来有关废除、限制汉字的主张起起伏伏,但最终都无法改变日本人的汉字情结。

日本人为何珍视汉字

王蕾  作者  六十秒读懂专题
2014-02-19 11:56:04 来源: 中国青年网(北京)

近日,罗永浩因在微博上强烈推崇日本汉字的字体设计而引发争议。但实际上,日本在汉字字体的开发上的确处于领先地位。汉字虽源自中国,却并没影响其融入日本文化,除日本设计界对汉字情有独钟外,日本普通人对汉字的喜爱追捧也让近年来日本的汉字产业持续兴盛。

汉字自传入日本后,填补了日语没有书写方式的空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作为官方文字来使用,早期的日本官方正式书函、文献、历史、文化典籍都是完全用汉字书写,例如日本的古典名著《古事记》、《日本书纪》和《万叶集》等。即便在具有日本特色的表音符号“假名”出现后,汉字的正统地位依然根深蒂固,事实上所谓的“假名”也正是与“真名”汉字相对而言。汉学功底被作为评价一个人修养的标准,长期受到上层阶级的追捧,汉字崇拜的风潮也自上而下的普及开来。

千年来,日本人除使用外,还对汉字加以改造使之更适应自身需求。除上百个日本自创汉字外,连现代中文里都有不少词汇是源自日语。尤其是19世纪日本明治时期,西方经典著作纷纷传入日本,为了翻译日语中本没有的的概念,日本人利用汉字的构词原理创造了大量新词汇,称之为“和制汉语”。例如电话、名词、哲学、细胞、社会主义等,这些日造词语被留学生等群体带回中国,造成汉字反输入的效果,并在汉语里被广泛使用。

但同样从明治维新时起,日本在大举引进西学的同时,开始反思本国文字的不足,并且将繁杂的汉字视为落后的原因之一,认为要适应文明社会的需求,必须废除汉字不可。一时间,日本社会各式各样的国语改革运动兴起,主张假名派、罗马字派、洋文派等各派系主张争持不下。虽然其中也有高呼汉字不可废者,但最终福泽渝吉提出的减少汉字使用说成了折衷方案,他主张将汉字使用个数限制在3000个以内就足够了,而这一主张也成了日本日后文字改革的基本路线。

二战后,占领军司令部对日本进行全面改造时,也要求日本进行文字改革,采用西化的罗马字标记。1946年11月,日本首相吉田茂签发公令称“目前我国使用汉字数量繁多,用法复杂,在教育和社会生活中多有不便”,并颁布收录1850个字的《当用汉字表》,以限制汉字使用,同时还进一步推行简化汉字。但到了60年代以后,日本又开始反省限制汉字使用对社会的影响,1981年日本文部省从实际需求出发,将《当用汉字表》改为《常用汉字表》,并增到1945个字,且解释称“我国长期使用的汉字假名混合文体,是对我国的社会文化最有效、最适合的表记文字,今后也有必要不断充实。”

而真正让废除汉字之争尘埃落定的还是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普及,使得汉字的录入储存大大简化。世界上最早给汉字附上计算机编码的也是日本,相比不到2000的《常用汉字表》,1978日本工业标准协会公布了6355字的JIS X 0208的汉字编码标准,之后又不断追加补充汉字。计算机汉字录入技术的变革,几乎清除了“汉字繁琐论”的最后障碍,当初主张罗马字化的学者也开始改变立场,放弃早年主张。与此同时,日本人的汉字使用量也迅速增加,推动近30年没有修改过的《常用汉字表》不得不在2010年再次改版,大幅增加196个字。

现代日语虽然确定了汉字、假名混合书写的方式,但汉语词在日语词汇中的比例接近50%,远高于其他外来语,也超过了日语固有词汇比例。而汉字作为正式语言的郑重形象深入人心,日本要求在官方文书等正式场合原则上使用汉字表记。对普通人来说,汉字也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日本有492所大学和399所高中将汉字能力列为入学评价标准。2011年,日本文部省进行了一项有关汉字意识的调查,其中在“你对日本汉字抱有什么样的看法?”一问下,72.4的人表示“汉字是书写日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字”,其次有60.1%的人认为“汉字有一目了然的作用,更有助于阅读”,还有52.5%的人认为“虽然有文字处理机,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学好汉字”。

近年来,日本人对汉字的热情还带动了汉字产业的繁盛。每年年末日本汉字检定协会都要公布年度汉字,而其举办的日语汉字能力检定考试的报考人数也年年增加,2007年参加人数突破270万,较2000年增加近一倍,甚至超过当年报考英语技能检定的人数。另外,与汉字有关的书籍也持续畅销,2009年出版的《看似会读实则不会读的易错汉字》还登上当年畅销榜首。同期如《六角猜谜》等汉字谜语类电视节目也以高收视率挤进娱乐节目排行前三。汉字带来的经济效益还可反映在日本汉字字体设计业上,2012年,相比中国仅有的421款汉字字体,日本汉字字库多达2973款。

罗雯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玉米 责任编辑:王晓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