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人没有拼音是怎么认字的?

 老奋发图强 2018-01-14

有必要普及一下何为譬况、读若、直音、反切。

譬况先秦多用,是用用近似的事物来比照说明。比如《公羊传》中有一句话:“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这里有两个“伐”字,一个表示发起动作,讨伐,一个表示承受动作,被讨伐,如何区分?注曰:“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靠读音,告诉你用长音和短音来区分,和工尺谱告诉你手应该如何动作,但不告诉你这个音究竟怎样,要靠自己揣摩,就是譬况。

读若,不得不提一下《说文解字序》:“凡言读若者、皆拟其音也。凡传注言读为者、皆易其字也。注经必兼兹二者。”意思不难理解,读若就是模拟这个字的读音,而书中明确告诉你读为何字,其实就是告诉你这里有个通假字,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这样。读若同读如,如果读古汉语书,发现有这样的注,就知道这是告诉你,这个音大概读成这样。如“珣,读若宣”,“蜡,读若狙司之狙。”只求近似,不求准确。

直音好理解,就是找一个跟它读音一样的字来给它“注音”。比如如“根,音跟”。这样只要认识几十个字,先牢固记住它们的读音,再去寻找同音字,久而久之,字也就认得差不多了。当然这是个笨办法,若是看书时遇到两个字都不认识,只能抓瞎,非请教别人不可。

最好用的方法,当然还是反切。反切就是取两个字,用它们的发音组合来推断被注音的字该如何发音。一般是取上一个字的声母,来组合下一个字的韵母。举个例子,《说文解字》中标注“蓝”这个字,是“鲁甘切”,取“鲁”字的声母“l”,再取“甘”字的韵母“an”,组合起来就是“lan”,蓝。

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情况,反切之法非常复杂,因为不同时不同地之人,语音不同,有时拿到一本书,按照上面给出的反切根本切不出读音来,只能拿音韵学的知识去反推了,章太炎先生做的小学的学问,就擅长这件事,因此可以拿唐韵骂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