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姜堰古迹之天目山

 海陵子 2018-01-14

↗关注上方“仪征事”

我听说“天目山”这个词,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因我生在姜堰长在姜堰,从小就听说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只不过那地方非常遥远,在“野处”,只有野孩子才玩到那里去,我从小循规蹈矩,不敢下河边,至今仍是旱鸭子,作为生在水乡的人,每每念及此事,时时遗憾。天目山,自然也没有去过。长大了大学毕业,离开了姜堰,逢时过节回姜堰,多是陪家人团聚,打牌消遣,有了自己的车后,曾带家人去溱湖转转,也没有想起来看看天目山,偶尔谈起来,他们都说,那地方野处,没有什么可看的。我听说“天目山”这个词,已经有五十多年了。因我生在姜堰长在姜堰,从小就听说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只不过那地方非常遥远,在“野处”,只有野孩子才玩到那里去,我从小循规蹈矩,不敢下河边,至今仍是旱鸭子,作为生在水乡的人,每每念及此事,时时遗憾。天目山,自然也没有去过。长大了大学毕业,离开了姜堰,逢时过节回姜堰,多是陪家人团聚,打牌消遣,有了自己的车后,曾带家人去溱湖转转,也没有想起来看看天目山,偶尔谈起来,他们都说,那地方野处,没有什么可看的。

在撰写《阮元仪征事》的时候,翻阅阮元的《广陵诗事》,我的这本书是广陵书社2005年5月版的,同一本书上还有顾銮的《广陵览古》,卷四中有天目山的记载。

离线爆装,整个手机都在颤抖
广告
图片

书中说道,天目山在泰州州治以东四十五里,高二丈三尺,周二百三十步,有双井,入目相对,所以得名天目山。传说东晋道士王冶曾经隐居此地,得道成仙时,将灵宝五符杖、履水袜、隐形帽这几样宝贝藏在井里封好。宋元丰二年(1079),发运使蒋之奇(1031-1104,字颖叔,宜兴人,官至观文殿学士)斋戒祷告后,启开右井,发掘到鹿角数十个、金龙七个,玉璧三十六个。山上有王冶仙翁手植披头皂角树,已经很大了可以合抱,有人想打它的主意,才走到跟前打量,立即“山怒木啸”,吓死了。

展开剩余72%

书中又说,明朝胡纺的《天目山记》有这样的故事:王冶仙翁在天目山居住修炼时,有五色鹿生了个女孩在山东边的草丛里,听到婴儿啼哭声,前去一看,母鹿正在给小孩喂奶哩!王冶将孩子抱回草庵,母鹿每天三次定时来给孩子喂食,孩子七岁时,王冶造了“鹿女台”给她居住。仙翁得道飞升后,鹿女想去江南,姜堰老乡邻居们在横浦设宴为她送行,说孩子啊,别忘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哦!她说,我过了一百年再回来,随后脚踏江水走了。景云二年(711,唐睿宗李旦年号)十一月,天目山突然鸣吼起来,声音传出好远,原来这是皇上派天台女道士王妙行巡游名山大川、洞天福地、投金龙玉璧,巡游到天目山来了,再一问,王妙行就是当初的鹿女啊,算起来真有百年啦(俺闲来无事掐指算来,711前一百年是611,隋大业八年,王冶在东晋时来天目山修炼,按东晋最后一年即元熙二年420算,从他来天目山到飞升及鹿女离开姜堰,至少有191年时间,换句话说,王冶仙翁在天目山修炼了二百年)。

书中还说,天目山还有很多事件,如唐朝永徽年间,有道士杨文稜预言自己去世的时间;还有王元真绝粒(估计是辟谷)五十年,享年八十四岁,死后入葬时,若不是看到一双鞋子,就像个空棺材;天宝七年(748)(原文为天宇七年,查无此年号,疑为天宝之误)皇上给天目山道观赐“兴安观”匾额;元丰二年(1079)蒋之奇开右井,得鹿角等物,又与通判何琬(字子温,龙泉人,皇祐五年1053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等重建道观堂庑一百余间,皇帝赐额“集真观”;宣和七年(1125),当地人顾仲文维修殿基时得到了一尊丹罏鼎,里面的土灰呈赩赤色(大红),吃下去后能治病呢(笔者按:还是不要吃吧)。

后来扬州广陵书社邱数文先生送我一本姜堰文化局长曹学林主编的《寻踪与倾听》,第一篇“形胜东南第一山”就是介绍天目山的,他赞天目山四个不凡:形成不凡(三水龙起)、传说不凡(仙翁鹿女)、诗文不凡(众多吟咏)、遗址不凡(西周古城)。这里选取文天祥在德佑二年(1276)从真州经高邮、泰州到达姜堰天目山后留下的一首诗:

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外,身游坎窞中。(dàn)

长淮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好,通州路已通。

在网上搜索可知,2000年8月天目山又搞过发掘,2002年10月天目山遗址入省保,2006年5月入国保。2014年姜堰博物馆新馆在天目山遗址旁落成,地址是天目东路688号。

这次端午(本文作于2015.6.22)难得雅兴,到姜堰博物馆走一遭。

从地图上测距,天目山距离我家振兴花园,才1.8公里!可见小时候的“野处”概念,是多么的不靠谱。

姜堰博物馆新馆是由东南大学齐康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设计的,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5217平方米,上下两层,东西各一个展厅。东厅展示姜堰历史和陈列文物,西厅专门介绍天目山。大门口的牌子,字是姜堰旅美书画家曹俊题的。

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从小就听说,我们家祖上是从苏州阊门来的,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我们是洪武赶散的那一拨儿人的后代。

我专门探访过仪征都天庙,写过游记。都天祭祀与张士诚有关系,还是第一次听说,但白马庙是祭祀张士诚的坐骑,进而怀念张士诚的,可信。当地因白马庙得名白马镇,是人民海军诞生地,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白马庙宣告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日。我们12345公共服务中心党组织活动,专门来参观过海军纪念馆。

太谷学派是清代中晚期形成的儒学学派,影响深远,创始人周太谷的墓就在仪征龙山。他的两位传人张积中(字石琴)、李光炘(字龙川)都是仪征人。姜堰这两位传人黄葆年、蒋文田,我研究不多,惭愧。

说过太谷学派,再看泰州学派,泰州学派是中国历史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启蒙学派,发扬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反对束缚人性,引领了明朝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创始人王艮,传人王栋。注意到这个王氏宗祠了吗?姜堰王氏的宗祠,俺娘就是王家人,姜堰政协委员,现在退休后还在王氏宗祠里帮忙做些小事。

这位王尚文又叫王郁斋,姜堰有名的王三元,是俺外祖父的爷爷,嗯嗯。

这个复制的街景看起来很亲切,民国背景,俺小时候这些店还在,变成公家的了。胡源泰这个字号,是那位著名徽商创办的。你不知道哪位徽商?涛哥你总晓得吧。

天目山遗址就在博物馆西侧,杂草丛生,路人和保安皆说没有东西可看,我寻思即使那些探方还在,我也不会看啥断层土色,遂作罢,远远的拍张照片。

网友“佛之缘”在分答向我提问:仪征是你第二故乡,你的第一故乡应该和我一样吧?请用家乡话介绍一下自己。我答道:

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爱我仪征、敬请转发!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巫晨《阮元仪征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