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理尽性以致于命”,这句话是孔子在《易经》之《说卦》部分说的,挺有意思,历来诸贤解释甚多,但以俺的解释为准,呵呵。 穷与尽同义,这句话就是说,“要穷尽理,穷尽性,穷尽命” 具体而言,就是人的自我探索,要经过三个阶梯: 首先要穷尽各种道理,“穷理”,这有点像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各种寻找、参访、拜师、思考,去了解各种理,什么道理,天理,物理,地理,常理,情理,法理,真理之类。 那“穷理”之事,什么时候为止呢?到“尽性”为止。 就是一个人在穷理过程中,如果达到了认识本性(天性、自性、空性)的时候,就不用再求索了。 那么认识本性,又怎么样呢?还要尽之,即完全地认识本性。 当全面地认识本性之后,就进入下一步,“命”,原句省略了动词,下一步是“穷尽命” 所谓穷尽命,是指完全实现命。命可以分为宿命,身命,任命,使命,生命。 了解自己本性之后,会深入地发现发掘自己内心深层的欲望和习惯,这就是宿命。 同时会发现身体的秘密而调整身体,从而得到身体自然的寿命,身命。 进而在身命之中承担自己历来内心的欲望,任命,就是担当自己的宿命。 这时开始实现自己来到地球的初衷,所谓使命。 其实一般情况下,使命也未必宏大。就是到处走走混混,体验享受一些云淡风清神马的,千万别往啥普度众生、救民水火、建功立业上联想……那是神经质的人的思路。 理、性、命,一以惯之,成就生命。 管子其实说过类似的话: “君子黄中渐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畅于四肢,发达于事业” 这句历来高贤也注释甚多,也以俺的解释为准,呵呵。 黄中,是指内在。深一点也可以说,黄色属土,土指意,所以黄中指内心,内在心意。黄中也可以指道家修炼的中脉、冲脉,所谓“中黄直透”,“冲气以为和”。 但黄中就笼而统之,理解为内在好了。 “黄中渐通理”,内在逐渐通达天理(这里把理做名词,指天理,也可以把理当动词,指理顺,与通同义),这句和孔子的“穷理”,一个意思。 “正位居体”,这句就是“尽性”,就是身体仿佛被某种得中得正的东西占居了,其实是认识内心的正位,恢复本位本性,很正,不偏。 “美在其中,畅于四肢”,就是“以至于命”,或叫“尽命”,内心得“正位”,身心就会气血交融,经常甘美自滋,四肢百骸十分畅快,这一步就是实现了宿命与身命。 这种状态,吕洞宾描述为: “白云朝顶上, 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 逍遥谁得之?” 王重阳祖师,描述这个状态为: “两脚任从行处去, 一灵常与气相随。 有时四大醺醺醉, 借问青天我是谁?” “发达于事业”,身心舒畅之中与外界交往,这种和畅会由己及人,发于心,达于彼,发而达之,先是各种小事,后来小事推波逐浪,小事变大就为业。 这一步算是任命、使命、生命。 知和行合一了。 所以,有的人还在“穷理”阶段,还在困惑,或是寻找中,或是执于一理,只认自己的死理,不认别人的道理。 有的人在“尽性”阶段,了解了本性的但多空谈性情,悟性。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其实尽性之后,不必久留。 有的人在“以至于命”阶段,全心全意为人民或人民币服务,在身体上、行动上下功夫,知行合一,用行动说话。 这就是中国古人的自我实现之路,蛮有意思 爱亦无涯, My lov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