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银奖获得者 徐右冰(本届金奖空缺)
众所周知,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是18个国家级文艺奖项之一。可见含金量之高,这是众多书法人,甚至连一些资深书家,终其一生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2017年11月3日,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揭晓,一位叫徐右冰的四川籍年轻人赫然在列。同获殊荣的,还有大家熟知的张继、龙开胜等先生。
2018年1月11日,本届兰亭奖作品展隆重开幕。得知展讯后,小编当即前往中国美术馆一探究竟。得见徐右冰大作真容,方知曹宝麟先生所言不虚!
先来看看他的参赛作品: 
兰亭卷(局部) 
草书册页(局部)

草书册页(局部)
评奖过后,作为本届兰亭奖评委,曹宝麟先生爱才之心溢于言表,他说: 打90分以上,我只给了徐右冰一人。他的三幅字都很传统也很精彩。草书册页不谢古人。这没有什么不服气的,尽管四十还不到(我与他不熟,可说出于公心)但天分就是天分,应承认艺术的生知夙慧。他现在排在第三,在没有背景的情况下已经不易。
再来看看,韩戾军、陆明君先生亲自执笔的评语: 徐右冰的书法体现出对传统经典书法继承的智性理解与把握。作为书坛新秀,能有如此作为,天分悟性、勤奋执着、方法对路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他的书法一如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气格充悦,又有一种“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的境界。徐右冰投稿的三个手卷,小楷略逊,学钟繇借鉴傅山,散朗清新,流便自然,而不失为佳作;所书兰亭卷可谓“破体”,由行楷舒展为行草,终放逸为草书,神融笔畅,一片空灵;草书卷师法黄山谷《廉颇蔺相如》,又兼容怀素、张旭笔意,如蛟龙飞舞。其学古的纯粹性及所体现出的随意所造、从容自如,都是颇可称道的。
徐右冰的作品,从现场观展者反应,即可知一二,人们在其作品前驻足停留,细细品读,交口称赞。依小编之见,徐右冰之所以得到专家的赏识与观者的称道,不外乎两点:一是不容置疑的书法艺术水准;二是年轻、勤奋、执着、清醒、积极向上,前途可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艺无坦途。徐右冰得到认可,除勤奋外,亦经历了常人难及的磨砺与艰辛。正如他在获奖感言中一吐块垒:

右冰出身寒门,世以农耕为业。少时性孤僻,独以涂鸦自娱,常纵情于土墙之上。十岁始有履鞋,得湖颖且秃,盖家贫使然!稍长,杖藜负笈而北上,勤工俭学,至业毕沦为“北漂”。其时,衣不蔽体,食难果腹,终日以粥菜糊口,常晕厥于破屋,黄面瘦饥羞于见人。郁郁不得志,惟书艺不敢废!亿少时梦想,不禁黯然。尝于绝望时寄情书写,缘伏案临池可物我两忘之故,亦以此避俗世之烦尘。尔后萍居都下十数载,其间程门立雪,幸得明师除疾而落箨。
然,书道惟艰,渐行渐难!奈何才学疏浅,追朝曦而闻鸡起舞却苦不得其质。故思:于书一艺,远文脉而不可立,遂弃技而从道。而况治学之艰辛世人皆知,岂能一蹴而就?“廊庙之材,盖非一木之枝,粹白之裘,盖非一狐之皮。”始知至千里者须积跬步。
韩戾军、陆明君先生最后在评语中不忘说道: 当代书坛,不少书家年轻时才气纵横,而中年后便出现衰竭的现象,如何保持创作活力,长久不衰,并渐有进境,是当代书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徐右冰尤需慎重思考的。
30多岁,在艺术的道路上,尚属年轻人。 愿这位负笈北漂的追梦者,带上前辈的劝勉、人们的期许,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 附录:徐右冰部分其他作品欣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