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年龄越来越大的原因,总感觉时间过得比以前更快了。 特别是当你把时间用在一些喜欢做的事情上的时候,这种感受就更加强烈。 每个人喜欢的事都不一样,对我来说,阅读勉强算是其中之一。 每次只要打开一本爱看的书,就仿佛坐上了时间穿梭机,一转眼几个小时就没了。 可遗憾的是,刨去正常的工作、休息、处理杂事的时间,人生没有多少“几个小时”能让你这么挥霍。 我没事的时候爱看会儿闲书,并非我天生骨骼清奇、勤奋好学,而是在年轻时做下的后遗症。 在我小的时候,只要一闲下来,家长就会逼迫我去干家务活,为了推脱,我想尽了各种办法。 发现最有效的应对策略就是——打开一本书, 课本也好,闲书也罢,也不管书是正着摆还是倒着拿,有没有真的在看,他们都不再说什么了。 在那个年代,好像只要读书,就是在干正经事。但现在情况大不一样了。 在现如今信息爆炸、知识焦虑、终身学习的时代,读书未必是干正事,有效率有效果的读书才是,否则很容易陷入到低水平勤奋的陷阱。 在读书学习这方面,厉害的人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往往能以最高的效能,获取最精华的知识资源。所以方法很重要。 01 根据读书的目的,采取不同的策略 关于怎么读书,我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就是要带着问题去读,否则还不如不读。 对此我个人并不完全不认同,带着问题去读固然很好,可人生哪有那么多问题,没有问题我就不能读书了?不读书好问题又从哪来? 读书不一定要有问题,但一定要有目的,哪怕就是为了打发时间也算,否则你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读什么,怎么读。 认知心理学认为,高效学习需要满足三个前提条件:目标导向、即时反馈、难度适当(在舒适区外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读书的不同目的,可以把阅读分为3种类型:娱乐性阅读、知识性阅读、经典类阅读。 娱乐性阅读属于舒适区内的阅读,不怎么费力,内容主要包括小说、热点新闻、时事八卦等等。 目的是为了放松或者怡情,所以也不必讲究什么方法,怎么舒服怎么来就好。 但是要知道,除了一些有思想境界的小说之外,娱乐性阅读的作用,最多也就是让你在人前饭后多一些谈资,并不会在学习、思考和认知能力上有多大帮助。 很多人在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总感觉自己脑子转不动了,就是因为这类东西看的太多,真正有用的东西看的太少了,所以偶尔看看换换脑子还行,平时还是要有点节制。 读经典要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经典类的书籍虽然不一定都读,但也要有所涉猎。 和看小说、畅销书不同,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因为它凝聚了人类最美好的思想创作,汇集了一个时代的精神财富,逻辑严谨、深入, 必须细细品味作者的意图和思考方法、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微妙关系,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伍迪·艾伦曾开过一个玩笑,说他参加过一个速度培训班,学会了一种方法,能在十分钟之内读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他的读后感是,这是一部关于俄国的著作...... 02 学会造反,先拆再读 最为普遍的阅读,是知识性阅读,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为了获取知识而读书。 这个时候,首先要明确一种态度,读书是为了满足我的需要,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我才是书的主人。 是“六经注我”,而不是“我注六经”。 以前每次买来一本新书,对书和作者总是有一种特别敬畏和仰视的态度。 觉得这都是专家、学者、教授们写的东西,自己只是菜鸟,要恭恭敬敬地就从书的第一页开始,一字不落地读才行,生怕错过了有价值的内容。 后来发现,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很多作者在写书的时候,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读者的角度去写的, 力图以有一种完美主义态度,尽可能做到表达充分、滴水不漏,有时甚至会把自己思考过程,做实验的细节全都写进去。 一本书看起来很厚,其实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论点,也就那么几个, 更多的篇幅都是围绕这些论点所做的铺垫、以及论据、论证。 特别是一些国外的作者,最爱犯这个毛病, 就拿《超越智商》这本书来说,的确是一本好书,里面有很多新颖和颠覆性的观点, 可作者在开篇用了上百页的篇幅,其实就说了一句话:智商测试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因为它忽略了人的理性思考能力。 所以在阅读这类书籍的时候,就要用快速拆解的办法,直接根据目录找论点。 如果某个论点对你来说是有价值的,再仔细阅读相关内容,否则整篇内容就可以直接忽略,继续找下一个。 有时候你会发现,一本书当中,对你真正有用的部分,也就只有几页,甚至用几个小时就能读完一本书。 03 为写而读,用输出倒逼输入 教导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李敖曾经说过,要想弄明白一个题目,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本关于这个题目的书。 写一本书倒是没必要,但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或者读书总结,多数人还是能做到的。 写作就像做教导一样,获益最多的不是受众,而是你自己。 它能让你进一步对所掌握的内容捋清思路,深入理解。 原来觉得天衣无缝的道理,当你打算把它写出来的时候,会发现竟然漏洞百出。 如果没能真正掌握一个知识点,你是很难把它表达清楚的。 当你为写而读的时候,就不再像旅行一样走马观花,看完就过去了, 而更像是在一个山洞里寻宝,眼中只盯着哪里有宝贝,发现一个,用锤子敲敲打打把它取下来收入囊中,让你在读书时更有主动性和趣味性。 如果实在没时间写怎么办,还有一种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你看完一本书之后,把书合上,想象对面有一个人,给他讲一遍。 你能讲出来的内容,就是你已经学到的,知道但讲不出来,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 读书是一件比较轻松的事,一本书、一杯茶,就能让你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写作就很痛苦,就像农民种地一样枯燥、乏味,但这种艰苦却能为你带来超出你预期的回报。 就像《圣经》里所说的:凡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 希望你能在2018年里,多读书、读好书、有收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