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为何能成为语文课本永恒的经典

 红瓦屋图书馆 2018-01-14

来源: 北京晚报     2017年11月16日        版次: 37     作者:

    陈炯汀(17岁)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明珠,语文课本无疑是将其呈现出来的最好载体。每天,语文课本或静静地躺在课桌上,或拿在手上阅读,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

    近些日子学习古体诗,使我领悟了中国古代诗人的博大情怀。打开语文课本,我每天都会被一幅幅名人的“涂鸦”画像所吸引,学习就此变得劲头十足。比如,唐代诗人杜甫是这样的:身为少陵野老的他,骑上了现代时尚的摩托车,手持现代新式武器,仿佛要骑着摩托车去上战场冲锋陷阵;诗圣杜甫的爱国情怀仿佛丝毫没有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得以体现,而是在我们的涂鸦作品中充分体现;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画像中,最具有表现力的是他那浓眉和悲愤的眼神,古代画师将辛弃疾的性格特点在画像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有些同学,一改词人那愤懑的性情,把悲愤转为眉开眼笑的快乐。词人辛弃疾身着篮球服,做着剪刀手的动作,舒展了眉头,仿佛不再忧国忧民了……不知道这些诗人如果看到课本中的他们被“涂鸦”成这般模样,会发出怎样的感慨?

    也许有人会说,伴随着花花绿绿的涂鸦作品学习古诗词的做法是不尊重传统,但我觉得这些并不伤大雅,正是语文课本中这简简单单的信手涂鸦帮助我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七扭八歪的几笔添加有时甚至更能引起我们的深度思考。其实在我们的内心中,那一句句经典名句、一幅幅名人画像早已根深蒂固,成为永恒的经典,而涂鸦只不过是信手几笔,增添些乐趣罢了。

    本文作者男,出生于2000年9月,现就读于北京城市学院教育学部高二(4)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