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的芬兰课堂教学究竟什么样?2位芬兰教师,37个中国孩子 ,4个半小时的现场教学来了 (附直播视频...

 东海散人cc 2018-01-14

民小编说

1月1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附属专家机构芬兰教育集群主办的“芬兰开放课堂”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举行。芬兰的两位教师将芬兰的小学课堂搬进了北京的学校,进行了长达4个半小时的教学展示。小编也是第一次零距离感受芬兰的课堂教学。


那么芬兰的主题教学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芬兰教师在课上都有什么样的表现?此外,关于芬兰打破分科教学,完全实施“基于现象的教学”的说法靠谱吗?芬兰学生有期末考试吗?芬兰教师待遇是不是特别高?


如果您跟小编一样对上面的问题很感兴趣,赶紧一起来看看吧。


01

全科老师展示跨学科教学


本次基于现象的教学主题是“学习动物的名称”,围绕这一主题,两位芬兰教师带来了英语、音乐、数学、体育、手工等系列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的37名三年级学生被分成了2组,所有课程是全英文授课。


在英语课上,老师先是为大家读绘本,然后拿出各种动物卡片,展示给孩子,教孩子认识每种动物的名称。之后 ,老师给每个孩子一本小册子,里面只有每个动物的图片,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张卡片,上面是一种动物的名称和描述,孩子要根据卡片内容找到对应的动物图片,填上动物名称和描述性语言。



在音乐课上,芬兰老师带来了3种当地乐器——三角铁、沙球和小棍子,每个人轮流体验不同的乐器。老师带着大家学唱英语动物歌曲,并配合歌曲打节奏。在数学课上,孩子被分到4个不同的区域——拼图、七巧板、动物计算和数的游戏。拼图组的孩子们通过扔骰子,识别上面的数字总和,再来到标有相应数字的素材桶里,找到拼图块,一起拼成一只动物。拼图上,有松鼠、海鸥等各种动物,辅以简单的数学题。在体育课上,两个老师设计了不同的游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要知道这两个老师同时要完成4个学科的教学,上一节课还在带孩子上英语课,下一秒就转换成音乐老师,跟孩子边弹边唱;前一堂课上带孩子拼图算数,下一堂课还要做手工。有的课是两个老师分开上的,有的课是两人合作一起上的。小编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芬兰课堂,感受到了全科教师的风采。


此次课程展示活动共计4个多小时,可以说是一堂比较完整的、原汁原味的芬兰主题教学课,通过这样的课堂观摩,我们所了解的国外课堂注重合作、重视学生体验、强调学生中心的特征都有体现。此外,在现场,芬兰老师的几个细节让小编印象深刻。比如当发现前面的孩子比较活跃,总是往前凑,挡住后面孩子视线时,老师会不断提醒前面的孩子退后。当一个女孩子干扰了课堂秩序,老师在警告两次无效的时候,非常严肃地请孩子从中间位置换到旁边位置。



在音乐课上,在让孩子一起打节奏前,老师会跟学生反复强调:不要害怕犯错误,也不要指出别人的错误,并告诉孩子,如果犯错的人被指出了就不敢再尝试了。等到打节拍时,还是会有孩子忍不住指出犯错的同伴,老师立即纠正,强调不许用手指指犯错的同伴,几次之后,再有同伴打错节奏,也没有孩子指出了,节奏也就越来越齐整了。


此次关于“芬兰开放的课堂”的活动为期一周,北京是最后一站,前两站活动分别在上海和山东济宁举行。在北京站活动中,来自北京市各中小学及'中国好老师”行动计划中西部地区共200多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02

在芬兰教师眼里,芬兰教育的关键是什么?



芬兰教育因为PISA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在主题教学介绍后,授课教师蒂娜介绍了芬兰的教育体系。“我们的教育体系并不是为了要在PISA这样的排名中获胜建立的”,蒂娜指出,而是为了芬兰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因此,“我们需要为每个孩子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蒂娜老师总结了芬兰教育的6个关键。


一是为所有人提供教育。芬兰不会把所有资源都用在最优秀的学生身上,而是向落后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芬兰在PISA测试中,高分段的学生比例并不多,但是学生的学业差距是最小的。


二是培养高水平教师。就待遇而言,芬兰教师只是社会平均水平。但教师的社会地位较高,尊师重教的氛围浓厚,老师也能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所以芬兰优秀的年轻人都愿意当老师。但是芬兰教师的准入资质比较高,当老师必须要有硕士学位,还要上专门的教育学院,接受严格的职前培训和教学实习,所以在芬兰当老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三是聚焦学生。芬兰的教学设计完全围绕学生,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在不同环境下与其他人共同学习、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认知、树立学生自信等。


四是建立有效地指导和咨询。


五是鼓励性评估和评价。芬兰没有标准化考试,也没有国家统一考试,唯一的例外就是学生高中毕业后,需要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芬兰也没有外部对教师、对校长或者对学校的评价,教师享有高度的自主权。


六是灵活性和信任。在蒂娜老师看来,芬兰教育虽然没有外部的评价,但是质量仍然是有保障的,这主要归功于整个教育体系的信任文化,即社会信任学校,信任校长,信任老师,信任学生,也信任父母。这种信任反而让老师感受到责任,愿意去承担起这份责任。比如,蒂娜在总结这次授课时提到,如果是在芬兰,她会在课程结束后,和合作老师一起立即进行教学反思,这堂课有哪些地方处理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下次需要改进。所以说,即使没有外在评价,老师们也会自觉地为更好的课堂而努力。


此外,在蒂娜老师看来,芬兰之所以能为每个孩子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整个社会良好的外部保障是离不开的。大家也许不知道,芬兰不仅教育能够享誉世界,在其他方面也是世界之最:比如2016年芬兰被评为最稳定的国家,最幸福的国家,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


教育的成功往往在教育之外。


03

芬兰真的取消了分科教学了吗?



前段时间,关于芬兰将实施“基于现象的教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取消传统分科教学的国家的传言很多,芬兰真的取消了分科教学了吗?在“芬兰开放课堂”主题对话环节,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刘敏立即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蒂娜老师。


蒂娜老师也立即作出了否定的回答:各学科在芬兰的课表上仍然存在。其实,芬兰在很早以前就有各学科老师共同备课,进行跨学科课堂教学的实践。2016年芬兰颁布新的基础教育大纲,提出更加强调融科教学而非分科教学,把“基于现象的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跨学科教学方法,这在老师看来只是将她们一直在进行的教学实践写进了政策文本里。“如果要说政策意义的话,就是国家从政策层面规定了实施主题教学的最低频率,即学校每学期至少要开展一次主题教学,但这显然并不意味着取消学科。”蒂娜强调。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芬兰教师对课堂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所以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决定开展主题教学的次数也会不尽相同。此外,此次国家课程改革对初中、高中的影响最大,因为中学之前开展的主题教学实践较少。


在主题对话环节,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老师展示了学校“二十四节气”的主题教学情况。和实验小学一样,国内也有很多学校在开展跨学科实践,延伸已有的课堂教学。因此,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阚维指出,中国的课堂教学正在面临时代的转型。


“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两个主要的特点。”阚维指出,第一个特点是我们的教学以演绎法为主,即从核心概念出发,通过对学生生活经验等引导,比如创设情境、引入思考、激发思维,通过各种例证、环环相扣,在一个有限的时间范围里完成教学,这与以芬兰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重视归纳法的教学,即更多地联系大量的生活实践,通过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归纳学科学习的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同时,我们也把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的课堂学习称为“结论性学习”,因为我们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实践性和体验性的教学。



第二个特点是 ,中国老师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的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比如我们对一堂好课的评价,会特别强调老师对科学概念的区分、对照,通过把学生生活经验和概念的连接来完成教学。


阚维指出,中芬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差异特别大,比如我们的课堂内容和课堂目标和芬兰有很大的区别。就科学课而言,当前,我国的小学科学课和语文课、数学课的课程设置是不一样的,老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教学,由于我们是分科教学 ,学科老师一直是在本学科领域发展。这对老师进行跨学科教学是有难度的,而芬兰小学是全科教师,老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相对会比较突出。


“但正是由于不同的环境,构成不同国家的教育实践。”阚维表示,我们在总结中国好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并不妨碍我们向芬兰以及其他国家学习。比如我们现在在课堂上越来越强调鼓励孩子猜想,容许孩子犯错,建立学生的自信心。芬兰也在学习中国的经验,比如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等,中芬两国正是在不断地学习借鉴中推动、孕育更好的课堂教学实践,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扫下图中二维码回看“芬兰开放课堂”直播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