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没有时间看完本文 点击上方音频,轻松听完今日共读 替你翻书,伴你共读,各位亲爱的看书有方共读书友,大家晚上好。今天继续为大家领读《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今天的共读目标是:第96页至第117页。
今日话题:先问你们两个问题,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使你的个人生活彻底改观,但是你一直没有去做? 在你目前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能够使你的工作局面彻底改观,但是你没有去做呢? 看完今天的文章,也许你能找到答案。
在前面的几天,我们学习了积极主动和以终为始这两个习惯。
今天将给大家介绍的习惯三——要事第一,这是对前连个习惯的实施和执行,也就是管理能力。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重要的事情。领导者首先要决定的,就是哪些事情是重要的,而管理者,就是要将这些重要的事物优先安排。
《成功的普遍共性》的作者格雷,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成功的因素并非辛勤的劳动,好运气,或者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要是第一”!
格雷说:
他们只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与目标相关的事情。
有个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在实验室放了一个木桶,和两堆石头, 一堆大石头,一堆小石头。然后叫实验人员将石头装进桶里。
有人先将小石头装进木桶里,最后大石头就放不进去了,而有一部分人先放大石头,再用小石头去填充空隙,结果发现大小石头都装了进去。
人的时间就像一个木桶, 重要的事情,就好比大石头,不重要的事情,就是那些小石头。
很多人的时间,都被这些小石头占据了,追剧,刷微博,玩手机,打“王者农药”,将生命浪费在这些没有用的事情上面。 而用于干重要性事情的时间,便所剩无几。
古人说,玩物丧志。其实讲的就是,将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导致失去了目标和方向。
史蒂芬将时间,分为了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是,重要紧迫的事情, 比如说,临时接到的任务,这个时候你必须要放下手头的事情无完成它。这一类事情,既紧迫又重要,通常被称为“危机”或者“问题”。
有些人花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处理危机,应付各种紧迫任务, 每天都在救火,累的要死要活,身心俱惫。
第二象限是,重要不紧迫的事情,这类事物一般很重要,比如预防性措施,明确新的发展机会,制定计划和休闲。 因为不太紧迫,所以人们往往忽略。
第三象限是,不重要但是很紧迫的事情, 有一些人将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上面,整天忙于应付一些自认为十分重要的紧急事件,殊不知紧迫之事往往只是对别人很重要。对自己就不一定了。
第四象限是,不重要不紧迫的事情。比如追剧,刷微博,躺在床上看各种无聊的短视频,这是一个娱乐致死的时代,很多人花了过多的时间在这个象限上了。
歌德曾经说过:“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那些高效能人士,总是避免陷入第三和第四类事物,因为不论是否紧迫,这些事情都是不重要的,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第二类事务上。
第二类事物包括建立人际关系,撰写使命宣言,规划长期目标,防患于未然。人人都知道这些事都很重要,却因尚未迫在眉睫,反而避重就轻。
而高效能人士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定势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
当然,他们也有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和紧迫事件需要马上处理,但是这类事件的数量相对来说很少。他们能够平衡产出和产能的关系,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重要但是并不紧迫的事物上。
提高效能的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授权。
著名企业家潘尼曾表示,他这一生最明智的决定就是“放手”,正因为他的放手,造就了无数商店,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授权分为两种, 一种是指令型授权,一种是责任型授权。
指令型授权是让别人“去做这个,去做那个,做完告诉我”。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生怕别人做的不好,他们关注的重点是方法,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
比如,有一次请朋友来我家做客,我忙着陪朋友聊天,老公便主动向我提出要做主厨,我担心他炒得不好吃,就在旁边指点,什么不能放,什么时候关火,要放多少盐。结果不仅惹烦老公,还耽误了陪朋友聊天的时间。
这就是典型的指令型授权, 就工作方法的每一步进行详细的指导。
而责任型授权关注的是最终的结果。它给对方更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且对最终的结果负责。这种授权方式要有效的多。
其实,我只要告诉老公,你负责炒出美味的佳肴就好了。具体怎么做,你自己拿主意就行。 这样的结果一定是皆大欢喜啊。
要做的责任型授权,需要双方之间的信任。
墨子曾说:言不信者,行不果。
你信任我,我信任你,只有信任,才能够让人们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有效的自我管理以及通过授权对他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中的关键不是技巧,工具或其他外在因素。而是要,建立以重要不紧急的事物为中心的思维定势。
做到什么都要以“要事为先,言出必行”,这样才能高效管理自己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