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古】清陵的规制:死后不同穴的皇后陵

 恶猪王520 2018-01-14


清朝共建了7座皇后陵,其中属于清西陵的有3座,分别是:泰东陵、昌西陵和慕东陵。清朝共建了10座妃园寝,其中清西陵有3座。


清朝建皇后陵,这是与明陵的重要区别之一。

清代陵寝制度,凡死在皇帝入葬之后的皇后,不再与皇帝合葬,不再葬入皇帝陵,而是为她单独建皇后陵。凡是葬入皇后陵的皇后都是皇太后。

但有一个特例,就是孝端皇后,她死于顺治六年(1649),由于当时还没有地宫,皇太极的宝宫(骨灰坛子之类)只是供放在陵寝的大殿之内,所以孝端皇后的宝宫也供在大殿之内。后来在康熙二年(1663)九月给昭陵建了地宫,同年十二月将太宗皇太极和孝端皇后正式葬入地宫。

清西陵皇后陵之一:泰东陵

皇后陵的规制明显低于皇帝陵,建筑体量也小于皇帝陵。地宫为五券二门;不建哑巴院、二柱门、神道碑亭、牌楼门、石像生、圣德神功碑亭;更不能建只有首陵才拥有的更衣殿、大红门、石牌坊;马槽沟上只能建一座三孔拱桥;大殿月台上从泰东陵开始才设铜鹿、铜鹤;皇后陵中只有泰东陵和慈禧陵在大殿的东暖阁建了佛楼;因为皇后没有庙号,所以皇后陵的朱砂碑和神道碑上没有庙号,只有谥号。皇后陵的神道要接到她丈夫陵的神道上。

泰东陵美景

清朝共建了7座皇后陵,按营建的顺序分别是:孝东陵、昭西陵、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陵)、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陵)。这七座分三个类型,即标准规制型、逾制型、缩减型。


(一)标准型皇后陵


孝东陵和泰东陵属于标准型皇后陵。

孝东陵是顺治帝的孝惠章皇后的陵寝,是清朝建的第一座皇后陵。

该陵为后世皇后陵的营建奠定了基本规制。由于是第一座,无前例可循,所以也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比如,将顺治帝的妃嫔也葬在其中,成为皇后陵兼妃园寝;这座陵没有设下马牌;方城两侧没有面阔墙。这些不足在营建后来的皇后陵时都得到了完善。

泰东陵是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的陵寝,是一座规制很标准的皇后陵。但在某些方面也有创新,如地宫里有佛像、经文的雕刻;在大殿东暖阁首建佛楼;在月台上首次陈设铜鹿、铜鹤。在此之前的孝东陵和昭西陵,月台上只陈设鼎式炉一对。

清西陵皇后陵之一:泰东陵

泰东陵仿帝陵规制,在月台上也设铜鹿、铜鹤各一对。为了与皇帝陵有所区别,后来建的皇后陵减为铜鹿、铜鹤各一只。

标准型的皇后陵与皇帝陵的陵宫部分基本一样,只是没有哑巴院、二柱门。


(二)逾制型的皇后陵


逾制型的皇后陵有昭西陵、慈安陵和慈禧陵。昭西陵逾制,一是大殿为重檐庑殿顶,二是建了神道碑亭,三是建两重围墙。昭西陵所以有这三点逾制,是因为它是由暂安奉殿改建的,昭西陵与昭陵相距太远,又与东陵不是一个体系。这些逾制是必要的,是有理由的,不是孝庄皇后为追求奢华而故意所为。

慈安陵和慈禧陵的逾制,主要有两点,一是建了神道碑亭,二是地宫仿皇帝陵慕陵而建。这两座陵是在两位皇太后生前所建,而且是在清朝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建的,本来可以建规制标准的皇后陵,甚至应该缩减规制。其所以逾制,完全是因为两位皇太后不顾国家困难,出于奢华之心所致。


(三)缩减型的皇后陵


这类陵包括昌西陵和慕东陵。

昌西陵美景

昌西陵是嘉庆皇帝的孝和皇后的陵寝,是在清政府财政最困难的情况下营建的。规制不得不大为收缩。不仅裁撤了方城、明楼,大殿和东西配殿的规制都大为收缩。

慕东陵

慕东陵本来是道光帝的妃园寝,因为要葬入孝静皇后,便将妃园寝进行改建、扩建,升格为皇后陵。方城、明楼也未建。大殿和东西配殿都收缩了。慕东陵是清代规制最简陋的皇后陵。


三同葬一处的众妃园寝


清朝标准规制的妃园寝与皇后陵的区别在于:

建筑用绿琉璃瓦,皇后陵用黄琉璃瓦;各单体建筑的体量都小于后陵;大殿是单檐歇山顶的,无栏杆围绕,月台上无炉、鹿、鹤陈设;燎炉只有一座,设于左侧;不建方城、明楼、带雉堞的宝城、东西配殿;宫门面阔3间;在马槽沟上只建一孔拱桥一座,旁建三孔平桥一座;没有带中心石和牙石的神道,其神道用方砖铺墁,而且不与皇帝陵和皇后陵神道相接;不立碑,不挂斗匾。

清朝共建了10座妃园寝,关外有2座,清东陵有5座,清西陵有3座。关外的2座就是福陵妃园寝和昭陵妃园寝。这两座妃园寝建于入关前,入关后的清帝对这两座妃园寝又进行过多次改建、扩建,才形成了后来的规制。这两座妃园寝的规模很小,规制不高,宫门和大殿都面阔3间,硬山顶。不是“前朝后寝”格局,围墙的后部不是弧形的罗圈墙。因此这两座妃园寝属于清代妃园寝的草创阶段。


1.标准规制的妃园寝


标准规制的清代妃园寝的陵院为“前朝后寝”格局。围墙后部为弧形的罗圈墙。

妃嫔的宝顶位于后院,分成前后多排,每排略呈扇形。有园寝门三座,中门有门楼、月台。两角门为随墙门,没有门楼,门前没有月台。前院正中建大殿一座,单檐歇山顶,面阔5间。前左侧有燎炉一座,坐东朝西。宫门单檐歇山顶,面阔3间,有门口3个。宫门外两旁各建值班房一座,形制同帝后陵。东西厢房各5间,无前廊,布瓦顶。再前为马槽沟一道,正中建一孔拱桥一座,旁建三孔平桥一座。


2.逾制的妃园寝


清朝有两座超越规制的妃园寝,第一座是景陵皇贵妃园寝,第二座是裕陵妃园寝。

景陵皇贵妃园寝内葬康熙皇帝的悫惠皇贵妃和惇怡皇贵妃。因这两个妃子抚养过年幼的乾隆帝,乾隆帝为了报恩,特地为这两个妃子单独营建了园寝,而且提高了规制。它仿后陵规制,分别建了方城、明楼、带雉堞的宝城和大宝顶。为了与后陵有所区别,明楼为单檐成做。明楼内的朱砂碑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另外建东西配殿各5间,单檐歇山顶。大殿前设“丹凤朝阳”图案的丹陛石一块。东西厢房仿帝后陵规制设前廊一步。再就是一孔拱桥西建三孔平桥一座,一孔拱桥东建二孔便桥一座。景陵皇贵妃园寝是清代等级最高的妃园寝。

裕陵妃园寝在后院众妃嫔宝顶前仿景陵皇贵妃园寝规制,建方城、明楼、宝城、宝顶一组。建东西配殿各5间。在清代妃园寝中位居第一。

景陵妃园寝、定陵妃园寝、惠陵妃园寝、崇陵妃园寝都是规制标准的妃园寝。

泰妃园寝

泰陵妃园寝厢房为面阔3间,一孔拱桥旁无平桥。昌陵妃园寝除具有泰陵妃园寝上述二个特点外,将园寝门建在了大殿两侧,而且是随墙门,其规制较泰陵妃园寝更为低下。

清朝的10座妃园寝中,有3座在园寝后面建了挡水坝。定陵妃园寝的挡水坝是砖砌的。惠陵和崇陵的两座妃园寝的挡水坝完全是用豆渣石砌的。

泰陵妃园寝妃嫔葬位

清代关内妃园寝众妃嫔葬位排列的规律是这样的:地位高的葬前排。地位低的依次往后排葬;如果在同一排,地位高的往中间葬。地位高的妃嫔,其宝顶、月台相对高大,月台的台阶级数也多。中早期的妃嫔宝顶都是夯筑的。只有个别常在、答应的宝顶是砖砌的。道光帝的慕东陵内的16座宝顶都是砖砌的。

妃园寝的地宫,大致分三种,一种是石券,为妃、贵妃、皇贵妃所用。一种是砖券,为嫔和贵人所用(有的贵人也有用砖池的)。另一种是砖池,就是用砖砌的长方形池子。入葬时将棺椁从上面落入池中,然后架上棚盖石,成砌月台、建宝顶。砖池一般为常在、答应所用。

相关内容由网络搜索整合编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清西陵景区温馨提醒:冬季出游请您注意防寒保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