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经过大致如下: 1,黄毅清通过新浪微博开撕马苏,后者向法院起诉黄毅清诽谤; 2,新浪微博在12日当天封了黄毅清的微博号,黄毅清无奈转至今日头条发布消息; 3,黄毅清的头条号开通后第一天就吸粉30多万(现已超过40万了),发布的消息累计阅读量超一千万累,计评论超十万; 4,新浪微博意识到给对手送礼了,慎重考虑后,于今天(14日)对黄毅清的微博号进行了解封; 需要首先说明的是,这是一起已持续了十多天的、仍处于热点中心的、引爆了社会舆论的娱乐圈事件,大众每日对此的关注度都非常高;但娱乐圈的是是非非过于扑朔迷离,笔者在此无从表述;只说说这两家信息发布传播平台在该事件中暂时的作为吧。作为国内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短讯息发布传播平台,新浪微博每天都源源不断地产生着各路新闻讯息和流量;可以说,该微博平台集聚着大量优质的新闻讯息源。像其它轰动性爆料一样,该事件也是通过新浪微博发布并迅速传播开来的,而黄毅清正是事件目前主要的持续性新闻讯息源。 或许是新浪微博的优质信息源够多了,或许是有外部压力,或许是微博过于自信以致傲娇了,在黄毅清被起诉后,他们当天封了他的微博号。但第二天,发现该信息源跑到竞争对手今日头条去继续发布消息了,而且还在一日间给对手带去了巨量的粉丝和流量资源,而微博则失去了这些流量资源。于是,封号一天后,微博又对黄毅清的账号进行了解封。 而今日头条啥事儿没干就尽收从竞争对手转移过来的优质信息源、粉丝和流量资源大礼。最重要的是,很多像笔者一样本来不知道头条还具有发布微博功能的用户,一下子都知道微头条可以是微博的替代品了。这无形中是向大众普及了一下头条的一个能向新浪微博叫板强大功能,相信很多人可能会考虑开个头条号作为自己的备用账户了。 就事论事,先不考虑账号已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而言,微博的这个反复行为显然欠妥: 1,凭什么封人家号呢? 才刚刚起诉而已,又没有法院判决人家确实诽谤的文书下来,封号太早了吧; 再者,如果发信息者见被起诉而心虚,说不定人家就自行把发布的信息删除,且不敢再造谣生事了呢,你这样把人家号封了,说不定人家连个认错道歉的地方都没了呢; 另外,微博账号的注册协议里确实有一条是关于微博平台可以查封诽谤造谣的账号,但平台又怎么认定账号发布的信息是诽谤造谣?评判的依据和尺度又在哪里呢?如果没有相关依据、或只是根据常识或经验而由平台自行评判,那会不会造成误判,以致该封的自在造谣、不该封的反倒被禁言了呢? 2,又凭什么给已被封的账号解封呢,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才过一天就对已封的账号解封,有什么平台执行的依据呢,这一来一回过于儿戏了吧; 更引人深思的是,如果微博平台没有相关的评判标准而可以自行决定对用户账户采取强制封号禁言的行为,又可以自行随时对已被查封禁言的账号进行解封操作,这无异于可以将用户玩弄于股掌之间,那这中行为是不是构成了对用户权力的侵犯呢? 当然,似乎其它平台也没有对各自平台账户的封号、解封有详细的评判和执行标准。 3,贸然封号的判断失误; 对于一个处于舆论热点中心事件的信息源进行强行掐断,以为这样该热点就能降下来并淡出公众视野;但事实是,公众对此事的关注却丝毫未减,信息源到哪就跟到哪。 4,无视竞争对手的存在; 微博似乎陷入了这些年在短资讯发布传播领域一家独大的自大中了,觉得封了你的号你就难以再掀风浪了;殊不知今日头条正在逐步在该领域对其形成挑战,人家可以到你的竞争对手的平台上去进行发布传播,并把粉丝和流量一并带到你的竞争对手那里去。 最主要还是被封的账户是正处于社会热点中心事件的新闻讯息源,而为了第一时间获得社会热点的最新讯息,大众是跟着信息源走的,信息源一挪动,可就很容易在其它平台落地生根了,也就把原来平台的资源带走了。 所以微博此次反复行为是一大败笔,账号评判尺度的缺失、对社会热点信息源的忽视、对竞争对手的漠视,使平台做出了封号的决定。而微博运营者回过神来,考虑资源流失带来的商业损失,又迅速解封账号也就好理解了。但事情确已发生了,造成的信誉损失及对竞争对手的间接宣传损失,相信日后会逐步显示出来。 微博的这出查封、解封闹剧暂告结束了,娱乐圈的是非还在继续。希望国内的大平台运营者们在制定平台行为规则时能更详细些,在维护平台秩序时能更有依据些,在做出涉及用户权益的决定方面能考虑周全些,毕竟平台的公信力和用户的向心力都是以这些为基石的。 新浪微博自杀败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等平台以来,在短讯息发布传播领域一直独领风骚,如今面对来自自媒体资讯发布传播领域的领头羊今日头条的挑战,会怎样进行应对,我们将拭目以待。但不管最终结果如何,相信竞争会促使各平台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所以多一个选择受惠的应该是广大用户。 |
|
来自: 昵称18154423 > 《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