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亦文亦物讲山西古建:灵石晋祠庙是元代国宝古建,修好后成村中广场舞基地(感谢邀请,本文约1050字,阅读需时3分钟) 提起灵石县静升古镇,可能最知名的要属资寿寺和王家大院、文庙这三大项。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资寿寺向南不太远的地方,还有一座始建于元代的古老建筑群,它就是晋祠庙。 为什么它会取这样一个看似容易混淆的名字?没人能说得清,灵石县志也没有记载此事。听说它是在多年以前,听闻这里已经荒废,且自解放后被几家瓜分占用,直到2012年还是残破的,由于地势较低,在城市扩建改造的过程中它就像是被遗漏了一般。 山门坍圮、戏台残破、正殿后檐更是塌掉了一个大洞。它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文保单位,却并没有得到及时修缮,后来网友曝光之后借款开工,我在2017年5月看资寿寺时顺便来这里拍照,看到的是一处已经完好一新的寺院建筑群。 (旧照片) 1、古建遗灵石 元代古迹遭残损晋祠庙是2006年第六批国保古建,在官方的记录中将它认定为元代至清代古建筑。它所在的村子是马和乡马和村,依稀中记得就是正对着乡政府的一条朝西的小路上,它创建于元至正年间,也就是元末明初,现存建筑师正殿、献亭、戏台、东西配殿和钟鼓楼。 正殿名为“昭济圣母殿”,与太原晋祠圣母如出一辙,看来是供奉水神,是一座三开间的单檐悬山顶小殿,殿内如今没有任何彩塑和壁画,年久失修的梁架也被铁箍重构,残损的构件被替换。 庙堂广场中央献殿非常精彩,是一座四方形的元代建筑,单檐歇山顶,四角柱加八辅柱支撑的结构,柱头是五铺作双昂斗拱,用材硕大,结构简洁明了,刚劲有力,总让我想起长治五凤楼的明代献亭和太原窦大夫祠的元代献亭,四方规矩,雄大壮美。 这里的山门和戏台连为一体,与众多的山西戏台相同,三开间的歇山顶小戏台是清代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的遗存。 2、重构换新颜 大妈大爷来聚会古建筑在2012年开始修缮,修好之后没有高院深锁。原先的晋祠庙被当地一个酿醋企业占据,如今看门人据说也是个酿醋的,不知是不是一家。 当时正值傍晚,我们进去拍照的功夫,也涌进来一大批披红挂绿的大爷大妈,有的挑起了广场舞,有的练起了锣鼓家伙,十分热闹,想来入夜了可能还有其他人来休闲,国宝级古庙摇身一变,成了当地人夜间休闲的文娱场所。 国保文物一般都杜绝明火和电线,防止古建筑焚毁的隐患,适当利用无伤大雅。有的寺庙还真就不具备买票参观的旅游价值,长期封闭只会让文物慢慢死掉,文化遗产的活化必须融入当地老百姓的日子中来,也算是功德一件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