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琴曲《观自在》带你走进心灵深处!

 醉了山人 2018-01-15



行在水上,但莫让水沾湿双脚。

活在尘世里,但不成为尘世的一部分。

活在尘世,但莫让尘世进入你的心。

当你回到家,就回到家—犹如全世界都消失了。

这就是所谓的 '静心'!





       

       试着在每一天的临睡前都能如此去观照自己的内心 (在这里我把观照自己的内心叫做回家),看看我们的真心在渴望什么。渴望意味着需要,而头脑却代表了想要。当我们感到饥饿,我们需要食物,这是很自然的反应。而想要,那是头脑的把戏。但看清楚两者的不同,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因为我们总是害怕面对真实的自己,头脑在不停的否定心,头脑在说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那样做会让人觉得很蠢。但是如果我们通过静心勇敢的去观察整个头脑的把戏,直面他,不带任何批判的接受他。唯有这样,恐惧就会消失。因为你会发现越是逃避,恐惧就越是如影随形,并且会变本加厉的将你整个灵魂捆绑住,这画面就像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恐惧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恐惧会让人变得不自在。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打败你,除了你自己。我们逃避恐惧,我们听从了头脑的安排,例如头脑告诉我说:'我必须在25岁之前结婚生子,否则就会被亲朋好友嘲笑,因为这是我们家乡的习俗。'我们的头脑阻碍了自己前进的路,我们应该为自己所有的遭遇负责。所谓的自在,并不是为所欲为,也不是让人变得无法无天。观自在,即为观照自己的内心,通过透视内心来了解自己,不带任何好与坏的批判,坦然的面对他。



      '观自在 '这三个字,不仅需要一篇文章来诠释,更需要人的一生来修行。

我们要对自我的反应,时刻关注着,观照他,才有可能发现真实的自己。观自在,最根本的是对自己的念头和情绪有清晰的觉知。有了敏锐的觉察,才能清楚的看到自己面对事情时的整个思维模式。有了清晰的看见,才可能对自我有本质的突破,而不会一味的沉溺在自我的模式里不可自拔。举个例子,近期比较流行的一部电影 《前任3》里,男主和女主分手后,男主的身边出现过许多形形色色的女人,但男主都未有过动心。直到那个女设计师的出现,男主似乎又找回了当初的感觉。但是她心里明白,他喜欢她是因为她很多地方跟他的前任相似。但她又怕是自己多想,于是玩了一个浪漫的游戏,她说: '假如你喜欢我不是因为我跟她像,那么只要我在走到路的转角前说出我爱你,我就会马上转身跑向你。'然而男主却始终没有说出那三个字。



        所以'观自在',就是为了能够清晰得看清自己,然后破除自我,让悲剧不再重演。所以,不回到自己,一切都是幻想,生活不会有任何实质的改变。修行,是修自己的心,不是去期待别人能改变什么或是修理别人。我们学会观照自己,我们的内心世界就开始有光明,就开始照亮自己走的稳妥些。若有所外求诚属难免,但也要懂得反求诸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