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那些聪明的人聊教育

 云飞正红 2018-01-15


王皓


我是个媒体从业者,是个八岁孩子的爹,混迹于凤凰卫视、搜狐、爱奇艺、腾讯。十几年的媒体生涯,其实对于教育没有特别的发言权。但近水楼台,我见过一些厉害的人。今天就把一些我见过的大咖们,愿意告诉我的话,在这里转述,分享出去。


我遇到的第1个人和我说



每一种教育,

都可能成为会伤人的武器。

——演员陶虹


上个月去拜访了演员陶虹,我和主持人李小萌邀请她上我的演讲节目。当时正不满于我儿子的公立学校,因为作业太多,外加扼杀孩子的天性,打算转学。所以节目之前和她聊了两个多小时。据说,陶虹是娱乐圈里对教育投入最多的妈妈。她和先生导演徐峥会为了女儿,自己去上各种教育的课程,无论是蒙台梭利还是华德福。他们夫妇应该是深信教育孩子,先要教育自己的。所以想听听她给我的建议——转学应该去哪儿?


记得我当时问:你的教育心得是什么?有没有哪个学校的哪一种教育办法,是她觉得最好使的。她跟我说,没有!对,就是这么说的。


陶虹举了个例子,她在家煮开水,小女儿很好奇开水壶。她怕女儿烫着,但还想要告诉女儿开水很烫这个常识。于是就想起一种教育办法,拉着女儿的手,往水壶上贴,让女儿感受到热气的蒸腾。女儿就自己往后缩手,她当时觉得挺得意的——让孩子自己感知危险,这个办法用的好。


但是只隔了一天,家里下饺子,她发现她女儿躲开那个锅,躲得远远的,看见热气就逃跑,连饭都不敢吃了。她知道了,这办法除了做孩子的安全教育时候管用,顺带着还有副作用。于是她拉着女儿的手,塞给她两个饺子,让她自己试着去放到锅里。慢慢的,女儿就知道开水,在多远距离上是安全的,而不用莫名其妙地去害怕了。


陶虹特别肯定地告诉我说:学教育,你学的越多的时候,到最后你越能明白,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时时刻刻,绝对正确的。


你儿子如果想转学,先要看看那个教育者是谁。所有的教育,只有在有爱的人手里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爱的教育者,拿在手里的每样东西,都是会伤人的武器。你带孩子上学或者上什么课程的第一条,自己先要搞明白,你把孩子交托的那个机构,那群人,是为了什么在干教育?


把教育当成生意干的,那些挣钱挣得能到美国达斯达克上市的,对,我就是在说红黄蓝、学而思、VIPKIDS,还有一大堆打着这个理念,那个概念开发这个能力,倒腾那个能力的伪教育机构,你把孩子送进去前,先掂量下,他们是爱你的孩子,还是爱你的钱?


我遇到的第2个人和我说



权利不是每个人天赋的,

而是别人心里的东西。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 薛兆丰



这是在给儿子挑转学学校时,遇到的第二个大咖。他是个学术大神,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和得到APP里订阅课程最多的经济学老师。199一年的课程,将近30万人订了。找到他的时候,我们聊的是经济学。他没有直接告诉我该给孩子上什么样的学校,他还是给我讲了个故事。


他说:你知道吗,人和人在竞争的时候,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我说:我想不出来。


薛先生说,这儿有头狮子王,他抓了一头羊。狮子在的时候,别的狮子敢抢他嘴里的肉吗?不敢吧。他一走开,其他狮子就一拥而上,把肉分了,对吧!那人呢?


我在学校自习室的一个空位子里放了本书,上头写着我的名字。我即便走了,过来个人想占我的座位,但是别的人就会说,别动,那是薛老师的位子。为什么?因为人走了,而我的权利还在原地,我的权利让想占我位子的这个人不能拿走我的位子。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其实是在别人的心里的东西,是别人,确保了我们的权利不被伤害。


我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回去想了好久,在给儿子转学的时候也想这些事儿。为什么儿子现在的公立学校要每天写作业到晚上十点?为什么他连读课外书的时间都没有?为什么连周末好好玩儿的权利都被剥夺了?我要转学,要把这样的权利还给他!但是,什么样的学校和机构能保障这样的权利,他们凭什么能在我上班、看不到的时间里保障孩子的权利?


薛老师的故事解答了我的第二个疑问。既然我们每个人的权利,是别人心里的东西,那我儿子也是一样的。只要搞清楚我想带儿子去的地方,他的同学,他的同学家长,多问几个其他人,他们和他们的孩子是不是敢于,对学校或者机构里那些虽然看似微小,但是仍然伤害到孩子权利的行为说“不”。


这是一个地方,有没有你想要的教育环境的关键。


每个家长梦寐以求的孩子从小的独立自主,就是要在了解作为一个人,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下完成的,我享有我的权利,你们无权侵犯,在这个集体中,每一个人的权利被侵犯时,都会有人站出来抵制那个破坏者,这才是一个少年完整人格的诞生记。



我遇到的第3个人和我说



每一天,都是一个人的大数据。

——阿里巴巴前副总裁

首席数据分析师 车品觉


今天说到的最后一个人,是我在替儿子寻找理想学校的过程里,遇到的最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了。他是阿里巴巴的前副总裁车品觉老师。他是2016年离职,在阿里服务了6年时间。从2011年到2016年,正是阿里巴巴和淘宝辉煌的时间。因为做节目,我和身在香港的车先生通了1个小时的微信,他给我讲的一个故事,也让我想了好半天。


当时,我跟他要一篇演讲稿,命题作文,叫做至暗时刻。就是最近这些年,觉得最困难的一个决定。他想了半天告诉我说,应该就是离开阿里巴巴的决定。他说,你也知道,淘宝做的有多好,抱着个金饭碗,扔掉有多难。况且他的职位还是副总裁,首席数据分析师。


我说那你是怎么做这个最难的决定的呢?


他说了让我特别惊讶的一段话。他说,你知道我是数据分析师,有一个职业习惯非常特别,就是每天会用一个excel表格,记录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我把每天的心情,分成了从0到5的5个分数。晚上睡觉前,就会在这个表格里记录下这一天给自己的评价。如果特别开心,就是5分,特别郁闷、生气、难过,就是0或者1分。我们每个人都觉得了解自己,但是对于我来说,觉得仅仅了解还不准确。因为我是数据分析师,所以我就准确记录。


这个习惯坚持了几年之后,在2016年春节后的一天,他突然心血来潮,把这个表格里的数据生成了一个曲线图,然后这个曲线图让车品觉老师震惊了,是一个一路下滑,下滑,下滑,这样的曲线。他说他马上明白了,那个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不能再干下去了,不开心了啊。而这样的不开心是不可能把想做的事情做好的。


我当时,就像起一件事情,这是媳妇儿告诉我的,我的儿子在每周日,第二天准备去上学的时候,都会郁闷、难过,不高兴,有的时候还会哭一鼻子。我之前也是以为这和我们大人是一样的啊,我们不也是喜欢周末,讨厌周一的吗?但是,在听了车品觉的故事之后,我觉得有必要认真考虑一下这个事情。


很多时候的感性认识,带给我们的并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在没有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之前,连淘宝副总裁都无法准确认识自己,我们凭什么觉得我们是真的了解我们的孩子,了解我们购买的每一种教育服务,甚至我们认可的每一种教育理念?人的复杂而多变,真的不是我们的一时冲动或者所谓的感觉就能描述和归纳清楚的。对我们的孩子,常常去关切,认真去了解,努力去相处,真的才是我们为人父母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的事情。


做父母的,再艰难,也有责任,去为我们的孩子,寻找到习得智慧而不是分数,塑造人格而不是技能的地方。


最后,我仍然还是想借用演员陶虹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身为父母的教育者,没有一个人,能看到你自己教育的最终成果,因为你终将比他们更早死去,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你和孩子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直到你能笑着离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