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选自《这里是白城》 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 —— 铡刀是可对折的切草的刀,是用来切草、树枝、秸秆、玉米秆或切其他植物类根茎的工具,属于传统农具。工作原理十分简单,却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说起铡刀,现在的年轻人只能想起由铡刀引申的包公的三口铡刀:龙头铡刀,专斩皇亲国戚;虎头铡刀,专斩大臣;狗头铡刀,用来斩平民百姓。包公乃历史舞台人物形象,其三口铡刀铡过无数犯罪的权贵,赫赫有名。过去白城马牛羊养的多,特别是拉车耕地的牛马,都得喂寸草。俗语说:“寸草铡三刀,不喂料也上膘。”这寸草就需要铡刀来铡。还有盖房子、砌墙所用的秧纠也是用铡刀铡出来的。每到春季,家家都要抹房子,把从城外的碱地拉回来的碱土卸到院子里后,就支上铡刀,开始铡草,即把晒干的羊草铡成10厘米左右长的秧纠,撒在碱土上,用水和成泥,再用来抹房砌墙,坚固耐用。白城人使用的铡刀由两部分组成,底部用一块方形的木头做底,多用一棵20年生的榆树截成一米多长,做成方形后,扣一个槽,在底槽上安一片长一米的刀,上部由刀和刀把组成,刀尖部位插入木槽里固定,刀尾安上把,可以上下活动。如果两人摁刀,刀把还要安上一根横杆。铡刀给牲畜铡草时,一人把草料平铺到木铡板上,白城人叫续草人,另一人或另两人握住刀柄向下用力,草就齐刷刷的切断了。铡刀属于传统农具,工作原理十分简单,却凝聚了白城人的智慧,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