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城市来这儿偷闲三日,夏末阳光下的小桥流水,蒙蒙烟雨蒙里的青石板路,晨曦漫步少有人走的静逸,夜来穿梭于华灯初上的繁华,扁舟摇橹船上轻谩的歌声飘进耳里,复兴广场上威风锣鼓响彻云霄。 这就是台儿庄。 台儿庄与讲解员 玩转台儿庄讲解员少不了 古城里很多地方需要专业的人员来讲讲才有意思,这也是此行惊喜的收获。 请讲解员的位置、价格、联系方式 下船就能看到古城西门,穿过西门,正前方就是游客服务中心,这里可以拿一份景区地图,也是在这里请讲解员。(古城东门也可以请讲解员) 【讲解价格】讲解员散客是160元/场,团队是100元/场。 讲解路线及讲解员 【路线】讲解的路线基本是固定的,和地图上游览路线差不多。(讲解时长2小时,超出按照100元/小时计算;英文及小语种300元/场讲解时长2小时,超出按照100元/小时计算) 台儿庄古城地图 景区讲解员 台儿庄讲解票 那些背后有故事,需要讲解的景点 【台城旧志】 古城的游览从这处台城旧志开始,古城里不少地方都贴着老照片,之前自己参观时都忽略了,保留下的文史图片资料,再现曾经台儿庄的模样。 【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之前也没注意这牌坊上的字,这里也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讲解员很仔细地和我说了台儿庄和台湾之间的渊源。 【古城建筑与桥廊】 步云桥廊桥的式样很美,这是进古城遇见的第一座桥,也是最美的桥之一。有水必有桥,有桥才成路,水乡最不可少的就是桥,台儿庄古城也可以说是五步一河,十步一桥,桥的另一边是观音庙,求子可以去看看。 【扶风堂】 这座扶风堂,以前是万家大院,很典型的晋派建筑,四合院结构,去平遥时看过很多晋派的建筑,外围屋顶多数是半面翘,是为了下雨时,雨水流入自家院子,寓意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因为台儿庄雨水多,万家大院的屋顶稍稍做了改良。 古城里每个景点前都会有这样的介绍牌,讲述了这里的过去。 【日昇昌记】 日昇昌记,怎么看怎么眼熟,想起之前去平遥古城,这可是中国的第一票号,分号开遍国内,作为商贾云集的台儿庄,曾经有日昇昌记的分号也不为奇怪,这里的日昇昌记为鲁南建筑风格,走进看还有模拟当初交易的情景。 日昇昌记为山西平遥县达蒲村李氏创建。1824年正式办理面向全国的汇兑业务,到1914年倒闭,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为中国的现代金融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楹联:“谋利以天下为计,聚财乃义中所求。”隐含着台儿庄日昇昌票号的由来和经营理念。 如今这里面是雕刻时光餐馆酒吧。 【船形街】 往前一点就是船形街,船形街到了晚上就特别美。这条街像是扬帆起航的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风顺”。船形街不仅整体像一艘巨船,两旁街道店门上还雕刻了许多小船。中间这艘船,是乾隆皇帝的龙舟形貌。这尊石雕是镇水兽,保证河水波澜不兴,航行安全。 船上的后乐亭,每天定时有柳琴戏上演,这是是当地的乡土剧种。“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2006年柳琴戏由山东枣庄申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琴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拉魂腔”和“肘鼓子”相结合而形成。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四省接壤交界地区。2006年5月20日,柳琴戏由山东枣庄申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想看的要注意时间哦,周一是停演的,每天8:00到下午17:30。 【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 船形街右侧二楼是中国运河招幌博物馆,不太明白招幌是什么,进馆才明白,原来是广告牌的意思,长见识了。 古时候店铺的招牌和幌子分别是店铺和行业的标志,统称招幌。展陈了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各式招幌500余件、招徕市声60余种,京杭大运河沿线商业繁荣,特别是台儿庄,当初商贾云集,招幌反应当时的盛况。 上来二楼,迎面而来这幅白色招牌是民国时期纺织行业的招牌。 再往前是各色市场上的叫卖声,还原过去集市的热闹场景,过去卖东西都要叫卖,都是方言真是一句都听不懂。 最后一部分还有国外的照片,看看哈雷机车过去的招牌,已经很大胆用美人图了。这个博物馆听着讲解还挺有意思的,古时候很多人不识字,需要根据店门口挂着的幌子来识别这家店是卖什么的,只有茶馆写着茶字,是文人雅士出入的场所。 【闸官署】 闸官署在船形街旁,紧挨着兰婷书寓。闸官署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速收费站,闸务官员办公的地方,目前为台儿庄运河奏疏展馆。 台庄闸就位于门前水底下,它是北上进京由江苏驶往山东时的第一道船闸,因此被称为'山东第一闸'。 运河改道台儿庄,规定南来的漕船必须走泇河经台儿庄入京,河弯水急,落差又大,非常危险。为保佑船只安全过闸,闸官署门前的牌坊上便题有'升平'二字,寓意'一路平安'。 西厢房是奏疏展馆,奏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进言的文书,战国以前成为上书,秦统一六国后成为奏,汉代成为上疏,到了清代演变为奏折。 北大厅的屏风上是《台儿庄运河八闸图》,详细地描绘了清代泇运河的水文形势及台儿庄运河八闸的具体位置。台儿庄运河西高东低,主要水源来自微山湖。 在开通过程中,相继建设了 8 座船闸以节制水流。台庄闸位于 8 闸的最东面,是北上船只进入山东的第一道船闸,号称为'山东第一闸'。 台儿庄的繁荣离不开运河的开通,当时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可见交通的便利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兰婷书寓】 在闸官署旁兰婷书寓,名字听着以为是书店,没想到这里是青楼。 一进门,右边的墙上的挂着名牌,古代的翻牌子,牌子越高在青楼里的地位越高,紫烟就是头牌啦。 青楼里有个三寸金莲馆,展示着过去裹脚的恶俗。古时候认为脚裹的越小越美,导致女性足部严重变形,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到了年老更是凄惨。 地上还有三寸脚的大小,和自己比了比,要是我生在古代就肯定嫁不出去了,还好活在现在文明社会。 这里之所以有青楼,与运河密不可分,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量的船只滞留台儿庄,大量的外来人口聚集台儿庄,也使台儿庄的商贸出现大繁荣,特别是大量暂住商人使台儿庄青楼文化应时而生。 其实最早青楼是不卖身的,兰婷书寓是过去文人骚客放松身心欣赏才艺的场所。在兰婷书寓的二楼展示青楼发展演变。 民国时候的风月画报,虽说当初拍摄技术差,不过这长相只能说每个时代审美还是很不一样的额…… 【丁字街】 走到丁字街,这里都是欧式建筑,像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丁字街建于明朝万历末年,清朝咸丰年间重建,建筑大多是民国时期的式样,当时没有名字,因为大衙门街和这里成丁字形取名丁字街,前面是复兴广场。 大战之前,这里是台儿庄最为繁荣之地,两旁商铺多达45家,如今这里是酒店餐馆,还有一家邮局。 丁字街还有家邮局博物馆,对于明信片收集者怎么能错过。 【泰山行宫】 泰山行宫也被称为泰山庙。按明代建筑风格原址恢复了碧霞宫、观音殿、财神殿等主要建筑,按民国建筑风格原址恢复了山门等。 台儿庄大战初期,成为争夺的焦点,台儿庄城内外尸体枕藉,血流成河,双方陷入苦战状态。入夜,守城部队配合敢死队袭击日军据点,逐巷逐屋展开肉搏,终将日军逼到城外。战后的泰山行宫,化为一片瓦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