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箱

 江柳101 2018-01-15

  □文均卓

  偶然从网上看到一张风箱的图片,让我想起小时候使用风箱的情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农村家家户户生灶做饭时,普遍使用风箱鼓风催火。拉动风箱时,“吧嗒吧嗒”的响声,伴随着缕缕白色饮烟,还有饭菜的香味,回荡在村庄的上空,构成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和生活交响曲。

  风箱,是由几块木板做成的长方体,大小与现在的电脑主机相似。箱内有一个方形跑板,与箱外的拉杆相连。方板的四周剔槽,嵌入鸡毛,用胶粘牢或细麻绳扎紧,不仅要使跑板与箱体紧密相连,还要拉着轻巧、灵便。

  风箱前后有一个像小窗的进气口,上面各挂一个箱耳(挡风板),推动拉杆时,前挡风口打开,后挡风板关闭,反之后挡风板则张开。挡风板像活塞一样运动,带动箱耳一张一合,形成气流通过箱底角侧的风道,送向风嘴。歇后语“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就是来源于此。

  最好的风箱要用桐木制作,打磨刷油上漆,结实、耐用、美观。风箱通常立在灶台右侧,底部垫高,风嘴对准灶膛风道,上部压着木板或石板,使风箱平稳牢固,还能防潮避湿。

  我六七岁时开始学着帮母亲烧火,力气小,要用两只手推拉风箱。一次外婆来,带来了桃子、米花糕、糖果,母亲中午打鸡蛋、烙油馍、擀面条。外婆烧火,我拉风箱。吃了外婆带的礼物,我兴奋得使劲拉风箱,吹得灶膛的柴火熊熊燃烧,母亲刚倒进锅的鸡蛋,一会儿就变老了,她赶紧铲起来;刚烙的油馍,里面还没熟,外面起糊皮。母亲叫我推拉慢点,我却像个“人来疯”似的拼命推拉,累得满头汗,灰头土脸,还不愿意停下,外婆嗔怪着把我往她怀里拉……

  那时农村普遍缺吃少穿,连烧柴也是生产队分。不够烧时,社员们只有自己上山捡树枝树叶、挖树根。

  遇到湿柴时,风箱鼓起风,呼呼地吹着炉膛柴火,风干带助燃,帮助人们解决了吃饭大事。

  如今,鼓风机、电磁炉、燃气灶逐步走进农村家庭,风箱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可凝聚着前人智慧的风箱,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