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乡村的炊烟

 愚伯的自留地 2020-07-15

文:赵明宇

图:来自网络

如今农村的大多数人家做饭,连煤炭也不用了,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天然气和电磁炉,拉风箱烧柴禾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可是,土坯房子上面矗立着一个烟囱,炊烟从烟囱里冒出来,袅袅升腾的画面总是在我的记忆中弥漫。

那时候,勤快的人家起早贪黑在地里搂柴禾,在院子里堆起高高的柴禾垛。一年的日子全指望这一垛柴禾呢,一把一把放进灶膛里,煮沸一锅水,熬熟一锅粥。记得小时候,母亲在厨房里做饭,我坐在灶边,看着灶膛里跳跃的火苗,看着母亲左手一伸一缩拉动风箱,右手不停地向灶膛里面填柴禾,还不时地揉着被炊烟熏得流泪的眼睛。

炊烟是从与灶膛相连的烟囱里冒出来的,烟囱就建在房顶上。一缕一缕的炊烟或急或缓,或浓或淡,摇摇晃晃地冒出来,飘绕着,然后被风吹散。你在田里劳动,累了,饿了,你会下意识地停下手中的农具,向村里观望。

这时,你会看到家家户户的炊烟交织在一起,在村庄上空群舞。看着看着,你能分辨出哪一缕炊烟是自己家的烟囱冒出来的,你能想象出妻子或者母亲在厨房里烧火做饭的样子,你能嗅到饭香,猜得出做的是什么饭,听得到风箱“呱嗒呱嗒”的声响。

这时候,村庄被蓝蓝的、白白的炊烟缠绕着,尤其是傍晚,没有风,炊烟在村庄上空缓缓飘移,云雾缭绕,宛若仙境。于是,你向村里走,和一个个汉子们谈笑着向村里走,炊烟在喊你吃饭呢,炊烟告诉你饭已经做好了。

进了家门,饭桌上果然就有饭菜,在石台子上,或者丝瓜架下,一盘土豆丝炒青椒,一盘蒜泥茄子,还有热乎乎的咸鸡蛋,再加上你从田里带回来的大葱,你就笑了,一边洗手,一边准备吃饭了。

炊烟让村子有了生机。农村有句话,看看谁家的烟囱先冒烟。老人劝孩子勤快,也是这样说,意思是你不勤快就没有饭吃。贫困年代缺吃少喝,常常灶清火冷,如果谁家的烟囱不冒烟,肯定是没饭吃,乡邻们就会帮衬一下,周济一把。

过年关,家家户户做年糕,蒸馍煮肉,厨房最热闹,炊烟也最欢腾,你家的炊烟,我家的炊烟,在村庄上空牵着手。

风箱是做饭必不可少的工具。做饭时,把柴禾点燃了,起初是慢慢拉动风箱,待柴禾充分燃烧起来,需要大风了,再用力拉,灶膛里的火焰越烧越旺,炊烟也就冒出来了,顺着火势被风箱里的风吹到烟囱外面去。如果是晴天,炊烟很顺畅,而遇到阴雨天,炊烟就有气无力。

火焰是柴禾的升华,炊烟就是柴禾的灵魂。柴禾,这些泥土里长大的植物们,完成了生长的使命,尸骸化作火焰、化作炊烟应该是生命的又一次歌唱,随着现代化的厨房革命,农村不再烧柴禾了,冒了几千年的炊烟逐渐在村庄的上空消失。

植物的秸秆被机械粉碎,有的变成了饲料,有的被翻入泥土化作了肥料。再也不用烟熏火燎的厨房了,厨房的灶台也被贴上白瓷砖,土房子、泥灶台、黑黑的烟囱一去不复返了,社会的发展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炊烟,成为记忆中的一道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