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桃成蹊投资(tcxtz) 1、选股 据西格尔的分析,美国股市过去两百年经通胀调整的收益率大概是6.7%左右,意味着大概10年翻一倍,对应15倍的长期市盈率。(《股市长线法宝》) 因为上市公司群体中存在差异,部分公司拖累了整体收益,所以通过筛选,排除辣鸡公司,留下基本面特征优异的公司,可以获得超越平均的收益。 这一点启发我们,放弃平庸的企业,放弃问题企业,只投资那些财务特征非常优秀的企业,在有ROE大于20%的公司的情况下,不要去投资ROE等于15%的公司。 另外,指数投资的时候,优选基本面特征优于大盘的指数,比如基本面50、深F60、央视财经50。 我的选股标准很简单,就两条: 第一,各种核心财务指标证明企业真金白银地赚钱,再投资需求少。表现为30%以上的毛利率、10%以上的净利率、15%以上的ROE,营收现金比率和净利现金比率大于1,有息负债率低,应收+预付<<预收+应付,现金转换周期短最好是负的,净现金流和自由现金流充裕。 第二,具有持续赚钱的能力,在需求定位、产品研发制造、渠道建设和行销的一个或者多个环节有优势,首选龙头,其次是差异化,最后是有竞争门槛的行业公司。 2、估值 P= EPS* PE 买入低估的指数,或者泡沫投机,可以获得来自PE变化的收入,增厚投资收益。 红利策略为什么长期有效,就是因为高股息率的公司往往基本面稳健(EPS稳定),同时估值低(PE低)。自带估值功能,是红利策略长期有效的根本原因。 我的估值标准是:增长公司用PEG,赋予10%~20%的增速作为买入下沿,赋予最乐观增速作为卖出上沿;稳定公司用股息率、市盈率、p/fcf,DCF综合加权。 市场的交投除了公司本身估值,还来自于估值分歧,所以保守估计以使估值尽可能低于别人,可以获得市场交易的安全垫。事实一再证明,降低预期,可以获得超预期。 3、集中持股 持股数量越多越均衡就越接近市场平均收益,持股数量越少收益率就越容易偏离指数,也就是说集中持股获得超额收益(亏损)的概率大于分散持股。 根据组合投资理论,分散持有20只不同行业的股票,基本上就可以避免非系统性风险,所以我认为的集中持股大概是3-5只。 集中持股启发我们,尽可能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做到集中投资,把持股数量控制在3-10只以内,在指数化投资的时候应该选择那些成分数量少的指数进行投资。 我最舒适的持股数量是5只左右,分散在3个以上不同行业。 4、杠杆 杠杆能放大收益,但会削弱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所以关键在于最糟糕的情境下,能否承受爆仓的结果。
借贷配资、融资融券、分级基金、涡轮期货等,杠杆的种类众多,主要的风险是期限匹配、资金成本、误判爆仓,每个人都可以适当地运用杠杆。
加杠杆的时机应该是在投资确定性最高的情况下,风险有限而收益充满想象,两融和分级是比较合理的杠杆,在资金成本不超过8%的情况下,如果投资对象低估+业绩增长有20%以上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这种杠杆完全是可行的。
5、低成本 前面四条都是做加法,这一条是减法。 投资的成本主要是各种税费,合理的做法是选择低成本的渠道,同时降低交易频率,这是众多大师选择长期投资并推荐指数化投资的原因之一。 $白云机场(SH600004)$$格力电器(SZ000651)$$伊利股份(SH600887)$
其他文章: 以财务工作为例,如何成为自由职业者? 事情做一遍,你打算收费几次? 套路:如何用财务指标初步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 这四点,是我去年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