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里巎巎(nao,二声),字子山,号正斋、恕叟。色目康里部(蒙古族)人,元代著名书法家。以书法名世,书法与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齐名,世称“北巎南赵”。他的成就主要在行草,代表作有《谪龙说卷》、《李白古风诗卷》、《述笔法卷》等。 元代康里巎巎草书《渔父辞》,《三希堂法帖》(第二十三卷:康里巎巎书迹) 释文:渔父辞屈原既放,游于江 释文: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 释文: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 释文: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 释文: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 释文: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 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释文:“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在元、明代的书法的传承中,康里巎巎居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蒙古族人,他的豪放的性格,足以使兹中原'传统'艺术之一端的书法产生新的内涵和特点,从而使之成为历史上的耀眼明星。 康里巎巎的字既有深厚的功力,又有劲健清新、纯净洒脱的神韵。其从王字起家,又吸收醉素、张颠的狂放,孙过庭《书谱》的俊秀,形成了个人风格。其行笔迅捷,线条极为流畅,字形较长,风姿疏展挺拔。自谓一日可书写一万字,未尝以力倦而辍笔。流畅是一种特殊的美,流畅而不浮滑,更显出康字的深厚功底。 康里巎巎博通群书,擅楷、行、草等书体,师法虞世南、王羲之,善以悬腕作书,行笔迅急,笔法遒媚,转折圆动,自成风格。他是一个廉洁、正直的大臣,字也写得爽利干脆。其用笔速度较快,往往在最后一笔用力一挑、或一顿,这样难免显得有些刻露。他的成就主要在行草,他的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书由怀素上追钟繇,王羲之,并吸取了米芾的奔放,在当时趋赵孟頫妩媚书风的情况下,能创出自己的艺术道路,实属难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