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示子孙(二首)
这两首诗作于嘉泰元年(1201年)冬。教育子孙继承家风,而继承家风,就要“从师勤学问”,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为贫出仕退为农,二百年来世世同。 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 吾家世守农桑业,一桂朝衣即力耕。 汝但从师勤学问,不须念我叱牛声。 八、示子聿 这首诗是嘉定元年(1208年)作于山阴。这是教导儿子如何学习作诗。诗人以自己六十余年之经历,告诫说,不要把写诗的功夫限在“诗内”的文字上,重要的是把功夫下在“诗外”。 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写诗不能只专注在文采上下功夫,品德修养、思想境界、生活阅历是主要的。 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 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 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 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 正令步扛鼎,亦未造三昧。 诗为六艺一,岂足资狡狯。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注释 “工藻绘”:在文采上下功夫。 “数仞”两句:李白、杜甫的作品高深,自己还不能完全领会。“数仞墙”比喻邹品高深。 “元白”两句:元(稹)白(居易)仅能触及到李、杜的门墙,温(庭筠)、李(商隐)则更下一筹,不足道了。 “造三昧”:达到最高境界。 “资狡狯”:依靠侥幸取巧。 《陆游集.剑南诗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