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020-日-汉字不朽书法常青】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20 ![]()
![]()
![]()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每日一题:网络、书法与国学 进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人们用笔写字越来越少了,但学习书法的人却越来越多,就连外国人也有不少人对书法越来越感兴趣。这道理就如同现在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了,人们还热衷于走路、跑步一样,不会因为有了汽车、飞机,而放弃步行。书法不仅有实用的一面,它还有美学的价值。在国内,我们对国学包括书法已很漠然,真所谓国学日衰,书法每况愈下。曾有一位记者跟我谈起说,书法居然成立了什么协会,真是落魄(tuo,去声)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书法本来可不是这种样子。一个民族的存亡,体现在它的文化及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存亡。文字、文化衰败了,一个民族也就很危险了。鲁迅曾表示,消灭一个民族,关键是消灭其文化。比如历史上曾执政的少数民族。因此,我们绝不可妄自菲薄、丢弃古老的民族文化传统,要珍重它,要发扬光大。 每日一字:日 “日”为独体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古代,先有独体字,后有合体字。我们对文字学要有所了解,多看看《说文解字》。如“待字闺中”的“字”就是“结合”的意思,是等待结合于闺中。 楷行草书“日”字不可以写大。要封口,“曰”字则必须不封口,这其中有文字学的意义。楷书日的合体字,封不封口就没这样严格了,因为不影响认读。行书封不封口都可以。草书有两种写法,第二种不常见,但更为草化一些。 日,實也。太陽之精不虧。从囗一。象形。——《說文》 日,能量充盈。太阳的精华永远不会亏空枯竭,光芒永恒照天地。字形采用“囗”和“一”构成。字形像太阳的形状。
——《象形字典》 日,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汉典》 太阳和月亮是我们最常见的天文景观:月亮有时圆有时缺,而太阳则永远是圆的。古人根据这一自然规律,造出了字形弯缺的月字和圆满的日字。金文中的一些日字,就像是一轮圆圆的太阳。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日字写成方形,这主要是与刻画和书写的习惯有关。总之,日字的本义就是指太阳。太阳出来是白天,所以日又有昼、白天的意思,与“夜”的意思相对。日还可以用来指时间,一日代表一个昼夜。此外,日字也可以用来泛指光阴、时间等。 日常:原指太阳永恒存在,现多用来指平日、平常。 日程:每日的行程,又指逐日安排的工作程序。 另: 【【构造】象形字。甲骨文像太阳形(甲骨文用刀不易刻圆)。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日。 【本义】《说文· 日部》:“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口、一,象形。”本义为太阳。 【演变】日,本义指①太阳:其雨其雨,杲杲~出|~光。引申指
②白天:仰而思之,夜以继~|~班。也指③一昼夜:十有五~而后返。用作状语,指④每天:吾~三省吾身。又引申泛指
⑤时间,光阴,日子:旷~经年,靡有毫厘之验|司马懿引兵径到卤城下,~已昏黑|春秋多佳~。又特指⑥吉凶禁忌时辰:永有某氏者,畏~拘忌异甚。 【组字】日,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日部。凡从日取义的字皆与太阳、光阴、时日等义有关。以日作义符的字有:旦、早、旬、旭、旮、旯、旰、旱、时、旷、旺、杲、杳、、昙、昊、昔、昃、昆、昇、昌、昕、明、昏、昂、旻、春、昧、是、昳、易、昽、显、映、星、昨、昫、昬、昰、昴、昝、昱、昶、昵、昼、昭、晒、晟、晓、晋、晃、晅、晌、晁、晏、晔、晕、晖、晗、晘、晡、晤、晨、晞、晦、晚、晠、晡、皖、晨、晬、晴、暑、晰、暂、晶、晷、晾、景、普、暄、暖、暗、暇、暌、暮、暦(历)、暧、暝、暴、暵、暹、暾、曈、曙、曛、曜、曏、曒、曚、曝、曡、曤、曦、曩。 以日作声符的字有:陧、涅、捏。 资料主要来源: ①谢光辉主编《汉语字源字典(图解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②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华夏出版社,2003年) 日
rì,象形,甲骨文、金文、小篆象太阳形,隶定为“日”。本义为太阳,引申为白天、一昼夜、某一天、每天、一段时间、时间等。 【辨析】以“日”作意符构成的字有的与太阳有关,如“晴、景、晖、旭、昭”;有的与时间有关,如“旦、昏、春、时”。 资料主要来源: ①魏励《常用汉字源流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这就是“旭日东升”的“日”字。甲骨文①和金文②都像太阳的形状。所以“日”是个象形字。③是小篆的形体,原来中间的一点,则变成了一横。楷书④是依小篆的形体写为方形。 “日”的本义就是太阳,如《诗经·卫风·伯兮》:“杲杲出日。”“杲”是“明亮”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明亮的太阳出来了。从太阳的本义引申为“白昼”,如“夜以继日”。又可引申为计量时间的单位,如《诗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是说:一天不见,就好像隔了三年似的。 “日”是白天,“夕”是晚上,可是“日夕”又是什么意思呢?这要具体分析。有时当“朝夕”讲,如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毒雾瘴氛,日夕发作。”大意是:毒雾和瘴气,朝夕发作。可是陶渊明《饮酒》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里的“日夕”却是“傍晚”的意思。有时“日”也当“天”讲,所以“日边”就是“天边”的意思,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个“日边”不能解为“太阳边”,而是指“天边”。 “日”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日”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太阳有关,如“旦”、“昔”、“春”、“晕”、“朝”、“晶”等字。 ——(左民安《细说汉字》) 小儿辩日——“日”字趣释 “日”从最早的甲骨文到楷书均为象形字,像太阳之形。甲骨文的“日”写作“ ![]() ![]() ![]() 上古太阳均称“日”,不叫太阳。“太”为“极”,“阳”为阴阳之“阳”,指阳气。阳,在上古还指日照充足之地。古人认为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是阳光充足的地方,因而称阳。“太阳”就是极盛的阳气或阳性之物。如《汉书·律历志》:“阴气受任于太阳。”其意思是阴性的东西受阳物的影响而受孕。“太阳”指“日”,大概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如《世说新语·宠礼》:“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下何以瞻仰?”其意思是假使太阳与万事万物的光亮相同,我将瞻仰什么呢?由于太阳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已存在的并引人注目的天体,在古人看来,太阳是永远光芒四射的发光体,它是永恒的,因此人们对太阳十分崇拜,并把它说成是一个人格化了的神。甲骨文中的“日”许多地方就是指日神。如“ ![]() 一天,孔子出游到东方去讲学,在路上听到两个小孩正辩论着太阳什么时候离他们最近,什么时候离他们最远。一个小孩说:“当然是早晨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最近,中午太阳离我们最远。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个车盖,到中午时仅一个盘子那么大。” 另一个孩子则反对说:“太阳中午离我们最近,早晨的太阳离我们最远。因为太阳刚出来时天气很冷,到了中午时天气却很热。” 在他们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正好孔子经过这里。两个小孩见了孔圣人便急忙上前向他请教,孔子听后,半天答不出来。两个小孩扳着手笑道:“还说你是生而知之的圣人,可你也有不知道的东西啊!” 北宋时,朝廷中流传着王安石和他的朋友王吉甫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有时也巧对谜语的故事。一天,王安石对王吉甫说:“我昨夜睡不着,作了一条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你猜是什么字?”王吉甫也是一位文学功底深厚的学者,一听便知谜底是一“日”字。可他也不直接回答,也写了一则关于“日”字的谜语去解王安石的谜底:“东海有一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王安石听了哈哈大笑说:“你猜中了。”原来他们的谜底都是“日”。 ——吴东平《汉字文化趣释》 ——《王力古汉语字典》 【020-日-汉字不朽书法常青】 http://ent.enorth.com.cn/system/2006/05/29/001316166.shtml
(北方网) |
|
来自: MAY的学习簿 > 《田蕴章《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