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

 温柔的TIGER 2018-01-15



“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

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

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

吾辈永志不忘,仅呈碑颂之。”

这是日本人用中日两种文字,

在洛阳某位唐代诗人墓前刻下的一段话。

恭维尊崇的姿态一览无遗。

这位收获无数日本狂热粉丝的主人公,

生前怕是也想不到自己能火到国外。


01

热血青年

心属长安


公元788年,在热闹喧嚣的朱雀大街上,一个肩上扛着两布包,身着褐色圆领袍衫,脚踏一双黑足靴, 头戴黑幞头的小鲜肉。


脚踏实地,一脸痴汉状的四处张望。突然他情难自抑地吼了一嗓子:“长安,我白居易来了!”旁人才知道原来这又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北漂”。

 

此时16岁的白居易,就像一条从河里有幸游进大海的鱼。眼前一切新奇纷繁的景象,让他手舞足蹈得像个天真无邪的孩童。


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毕竟他只是个刚从河南新郑某个村里来的热血少年。


电影剧照


但你可别以为他来帝都长安,是贩卖自己便宜劳动力的。人家可是屯里家门户晓的神童,三岁开始读书写字,五岁写诗,八岁懂诗词声韵,名副其实的文科状元。

 

他来帝都,目标有且只有一个:就是参加国考,戴上乌纱帽。


不过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没事多拜访几个文坛大腕是有好处的。白居易刚到长安不久,人品爆发。通过旁人的引荐下,获得了拜见身为宰相好友顾况的机会。


电影剧照


拜访的当天,白居易雄赳赳,气昂昂。手拿一卷诗,就一脸自信地去见顾况。顾况瞅了瞅眼前迷之自信的愣头青,再瞥了一眼诗卷上的名字——白居易。

 

心里给乐坏了,就开了个玩笑:“小伙子,长安的米价很贵的,要白吃白住恐怕不容易啊!” 本是不太上心的顾况,随着诗卷的打开,他脸上可爱的皱纹竟也随之舒展开来。


惊叹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年轻人有前途,能写出这样的诗,在长安是不难了。”

 

顾况


顾况大神的肯定,无疑给他打了一波鸡血。对待一个目标,行动上要全力以赴,思想上要超然。年轻的白乐天做到了,他一路高歌猛进,打怪升级。在贞元十六年(800),高中进士及第。

 

浑身上下充满着傲娇气息的他,当即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来纪念自己成为人民公仆的辉煌时刻。


那年他28岁,是最年轻的一个。三年后芝麻开花,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和翰林学士。


02

开挂的人生

外挂的胆量



按照历史的套路,随着官位的越来越高,人会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步步惊心。


今儿这位主却反其道而行之,藏拙收敛? 不存在的。他可没有忘记,从村里出来,为的是给那些不务正业,企图颠覆国家政权的家伙一些颜色瞧瞧。

 

值得一提的是,在贞元十八年(802),白居易遇到了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位置的男人。

 

那是一个万里无云,清风徐来的日子。刚刚交完考卷的白居易,拿着自己随身带的物品,正一脸轻松地向考场外走去。



有时候缘分是种很微妙的东西,只因为在人海中老白多看了一眼,就和潇洒哥元稹的视线交汇了。


一时间电光火石闪烁,“兄台可否借一步说话?”“我的荣幸”。从此24岁的元稹,与大他七岁的白居易,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经常“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经过两年的友好相处,他俩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一次酒过三巡后,二人兴奋地合计着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旁人以为他们只是喝断片后的狂言,也没当真。

 

第二天酒醒后的老白,直接辞去了校书郎一职。坚决地去报考了一村官,即今天西安周至县尉。他为什么头脑发热要去当村官?自然是深入劳动人民群众,获得一线资料。

 


万事具备,只差点火。公元806年对白居易而言是一个开挂的年份,他和他的好哥们元稹终于搞起了事情,这就是轰动整个文坛的新乐府运动。


当今的社会早已不是昨日那个牛气轰轰的盛唐帝国,诗仙李太白的浪漫主义已经不再适合时下的环境。


粉饰太平的诗句既然都烂大街了,那就来点接地气的“毒鸡汤”(讽喻诗)。所以他哥俩发起的新乐府运动口号就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白居易他不是一个人写,还组织、煽动了一批人参与到讽喻诗的写作中来。白居易来了个《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元稹搞了《新乐府》十二首 ;李绅则搞了《乐府新题》二十首。


元稹


哥俩几个不是吐槽这位大爷昨天去青楼寻欢作乐,就是讽刺那位腕儿的贪污腐败,连他们的大boss照样唇枪舌剑不带怕的。


一个比一个厉害,简直就是一个作风纠察小天团。还圈粉无数,毕竟他们的诗据说连大妈鼻涕娃都能读得懂。

  

03

人有多大胆

诗有多反叛

 

白居易红了!

一个是因为他那张与机关枪肩并肩的嘴巴,一个是他与三朋四友在一个酒店里嗨的时候,写了篇有关他女神杨贵妃的神作——《长恨歌》。


一时间他走到哪,都成了全民的焦点,无数的狗仔队都跟随在他的身后。



当时的热搜题目往往是:“巨星白乐天与一身材火辣的神秘女子同入醉仙楼”、“快来围观,白居易现身帝都长安天街”、“有激情,白乐天与元稹互写情书!”......

 

果然人红是非多,是非还是小事,重要的是大boss也盯上了他。

 

公元807年,白居易被调任京城,第二年,正式任职左拾遗。左拾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智囊团里的一员,专门负责给皇帝提意见。但凡长点心的人,都知道在天子眼皮底下要收敛几分。


可白乐天是谁?圈内纪律委员啊!早些时候你们都全耳聋,这次机会来了,所以这官儿是相当深得老白的心。

 

他贯彻着“有阙必规,有违必谏”的原则。畅所欲言,反租税、绝进奉、放宫女,吐槽宦官,完全把天皇老子当成了好知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掏心掏肺体现出了高度的职业责任感。

 

电影剧照


噼里啪啦全批判一顿这还不够过瘾,看着朝政一日不如一日,民怨四起。他脑瓜子一转,又搞起了事情。


他大肆张罗,把新乐府运动推向了最高潮。当时生活在帝都的人,天天都会看到一份类似“白乐天,语不惊人死不休!发文暗讽xxx!”的微博热搜,以致于不少人都以为他出钱买了热搜。

 

他哪有钱去买热搜,他的钱都拿去买酒喝了。借着酒劲喷得更猛,正所谓有朝一日凤翔天,我要天下尽我鸣!且看看他的“毒舌”放过谁: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节选

 

你们这些渣渣,连老头的一车碳都不放过,没看见他都穷得连衣服都没两件吗?如此丧心病狂,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爱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重赋》节选

 

打着老百姓丰衣足食的旗号,拿农民的仅有的一点钱财去献给皇帝邀宠,以求升官。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尊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轻肥》节选

 

这些个蛀米虫肥得像只猪一样,还天天胡吃海喝,江南一带都闹饥荒了依然醉生梦死,实在不是人。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人比花贱,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电影剧照


凡是他看不惯的他都会怒怼一波,不管是谁。一些圈内大佬虽然早就恨得咬牙切齿,但毕竟也怕粉丝无数的白居易,一个不爽直接在“微博”上发文讨伐自己。只好在小本本上记下老白的N宗罪名,寻机报仇。


像白居易这种直如钢铁的小辣椒,在电视剧里一般活不过两集。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04

人到中年不如狗

依然混得好

 

 

电影剧照


公元815年的某天早晨,大雾笼罩着整个帝都,气氛一片肃杀。但大街小巷却炸开了锅,原因竟是美男子宰相武元衡被人抹了脖子。

 

身为武元衡的情敌兼好友,耿直的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请急抓贼。没想到这下触怒了唐宪宗,怪他越职。

 

更狠的是,曾经的政敌纷纷趁机落井下石,说白居易在其母尸骨未寒的时候,竟然写过赏花诗和新井诗。要知道他母亲可是看花坠井而亡的,他这样的行为简直就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政敌一番口沫子喷飞的慷慨陈词终究起了作用,最后以白居易被贬谪江西九江,沦为 “江州司马 ”收场 。

 

电影剧照


这次的被贬,让白居易感到十分的憋屈。不过聪明如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是最好的结局。险恶至极的政治斗争,他骂过怒过揭发过,但也比不过天黑的速度。


胸中十年内,消尽浩然气。43岁的他选择了穷则独善其身的道路。公元822年7月,他到达杭州走马上任,还是做了件大事。


 当年井底与西湖相通的六口大井,到白居易上任时,六井与通西湖的地下通道已严重淤塞。水源告急,百姓饮水成了难题。


万一发生火灾,更是不得了。白居易在实地考察之后,决定对西湖及六口大井分别进行筑提疏浚。

 


有人一脸天真地提出反问:“你这样做,我们的鱼虾咋办呢?”老白依然发挥他一向直来直往的优良传统:“要鱼虾还是要命?”在任3年中,根据历史记载,杭州城未发生一起大的火灾。

 

在他离任的那一天,挽留的队伍从头看不到尾。他留下了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其实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把3年中,完全属于他自己的捧禄剩余部分,也留在了官库。


如今在西湖旁,有两条著名的堤。一条叫做苏堤,—条叫做白堤。苏堤是为了纪念苏轼。而白堤则是为了纪念白居易。


电影剧照

 

 05

人生暮年

乐天知命

 

晚年的白居易是过得很滋润的,虽然被贬,但好歹也是江州司马,比元稹和刘禹锡强多了。也许人生暮年,乐天知命。老白学起了陶渊明的那一套,开启了诗酒花茶的生活。


每当太阳照,鸟儿叫,他就开始吆喝三朋四友一起把酒吟诗,过起了精致的老年人生活。或者一时兴起就像个小姑娘一样,蹦蹦跳跳到野外游山玩水。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各吊两只酒壶,时不时张开嘴就来两口。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问刘十九》

 

他自己玩腻了,就去找他的好兄弟玩,比如被贬了四次的元稹,还有被贬了三次的好友刘禹锡。(友谊的小船竟然没有翻,绝对不是塑料胶的兄弟情)


刘禹锡


晚年他与刘禹锡一唱一和,时常浪迹在龙门一带。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白居易的一生落下了帷幕。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

 

虽然自家祖宗被白居易极力批判讨伐过,但唐宣宗依然客观地评价了老白。纵观白居易的一生起伏沉浮,他是大唐千万诗人里算是混得最好的一个。


电影剧照


他毒舌敢喷,却从未因为写诗被贬坐过牢;

他纵横政圈几十年,虽树敌无数,

却依然活得潇洒快活;

他来自小地方,没背景,

一生却知己不少,粉丝迷弟身边转。


就连他去世后,天子还为他写赞歌。

他虽身在中唐,却活得像在盛唐,

不必压抑天性犹能安然一生。


鲁迅曾说:

“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

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

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

伤身,特有许多禁例,许多避忌”

而大唐的百无禁忌里,正是大唐的气度与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