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魏与凉州: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让五胡乱华推迟了十年

 寡欲自然清 2018-01-16

姜维可以说是三国后期蜀汉最为耀眼的人物之一了,《三国演义》中对其大书特书,说因为姜维得到了诸葛亮的毕生所学,从此后继有人。

但毕竟真实历史没有那么传奇,正史上的姜维在投降之前可没有击败过诸葛亮,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还会对姜维这么重视呢?

柏舟这里先买个关子,因为要说姜维,必须就要提到法正。

大家都知道《隆中对》,诸葛亮在草庐之中为刘备指出了天下大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蜀汉后期的战略纲要是法正的《汉中策》。

《隆中对》里只指明了夺取益州、荆州之后,便可自两地分兵北伐,进而问鼎天下,光复汉室。但是当蜀汉得到了荆、益两州之后要怎么做,《隆中对》可没有讲那么详细。

出身关中的法正也因此劝刘备夺取汉中,认为一旦打下了汉中,他就有上中下三策,这便是《汉中策》。

“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什么意思?上策说多去汉中后可与荆州配合攻取长安、洛阳;中策说汉中作为跳板可夺取雍、凉二州,进而配合益州攻下易守难攻的关中作为第二根据地;下策的意思是夺取汉中后就算不去扩张,也能扼守住秦岭,保证自己大本营巴蜀之地的安全。

虽然之后因为关羽败走,荆州丢失,上策已经不能施行,但是终蜀汉一国,战略都是在中、下两策之间切换,攻时用中策,对雍、凉两地虎视眈眈,守时用下策,扼守天险,固守要害。

诸葛亮五次北伐,三次是冲着雍、凉两州去的。凉州背景复杂,西汉时候因为帝都在长安,凉州基本上就是汉王朝的后院,自然是打理的比较好,但是到了东汉定都洛阳,关中与凉州两地就渐渐被放宽了限制。

等到东汉末年,羌人汉人混居凉州之地,冲突已经极为激烈,加之关东籍的朝臣三天两头的给凉州豪族找麻烦,自然离心离德,最终导致凉州汉人豪族与羌人一同组成联军,掀起了一场历史数十年的叛乱。

这里面就有马超出身的马家。曹操将凉州陇右部分平定后,无力平定河西部分。也因此,导致整个凉州的胡人、汉人都对曹魏有点不服,留给了蜀汉招降他们的可能。马超在演义中被羌人成为“神威天将军”,而在历史上,他去祁山道招降氐族,一次招来了数万人。

可惜马超不得刘备真信任,老马家又死得只剩他一人,没多久就死了。

那么对凉州虎视眈眈的蜀汉,要想在凉州混得好,就必须要一位“土著”,这个时候,姜维作为最为合适的人员出现了。姜维出身天水四大姓之一,其父姜冏在羌乱中战死,自家有父辈名声余烈,本人又文武双全,精通郑玄儒学。

这可不就是蜀汉梦寐以求的大将接班人?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候整个凉州还没被曹魏吃下,所以他成功夺取了天水等地。但是随着诸葛亮去世,凉州陇右被曹魏成功纳入体系,等到蜀汉灭亡之后,姜维苦心发展的河西之地也被魏晋政权吃掉了,敦煌索氏、酒泉黄氏等当地大族纷纷加入魏晋,还成功跻身高层。

也因此,魏晋对于凉州比东汉要重视的多。晋初河西鲜卑族叛乱,晋军大败,晋武帝司马炎在准备灭吴的时候,也坚决不放凉州,最终让文鸯出手平叛。也因此,雍凉等地的豪族对晋的忠诚度极高,西晋时候匈奴人刘渊肆虐中原,洛阳都差点不保,就是靠凉州刺史张轨派骑兵“凉州大马”解围的。

而这位凉州刺史,出身正是雍凉本地的豪族——安定乌氏。

还不止这一次,晋怀帝永嘉元年(307年),王弥率数万大军攻打洛阳,还是靠的张轨手下大将北宫纯率数百骑兵杀入阵中,大败王弥。永嘉二年,刘渊的儿子刘聪率军再次攻打洛阳,还是北宫纯夜袭刘军,大破洛阳。

时人传唱“凉州大马,横行天下”。

等到洛阳终于撑不下去了,晋怀帝都被匈奴人俘虏的时候,还是武威贾氏、金城麹氏、敦煌索氏等凉州豪族在关中扶起了晋愍帝,延续了西晋十年国祚。

直到建兴四年(316年),长安被破,西晋才因此灭王,五胡乱华的惨剧才开始上演。

诸君以为,五胡乱华应该怪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本文系柏舟原创,仅用于“南北往事”、“柏舟的南北往事”两处。参考书籍:《三国志》、《晋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