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昌北部春节拜年习俗

 溪枫典藏图书馆 2018-01-16

澴溪人 叶云生


      孝昌北部(这里说的孝昌北部,基本有个小三角,花园,周巷,小河。也可以说包括孝昌县大部)的春节拜年习俗稍带个性,源远流长,妩媚多姿。
      改革开放后,由于人口相互迁徙,加之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拜年习俗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总的来说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不断融合,且出现多元现象。现就传统拜年习俗作一梳理,以飨读者。

      一、春节和年的含义
      1、“春节”的含义:
      过春节俗称过年。春节以“年”为起始,是中国民间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夏历元旦(元日,一年的第一天,旧指农历正月初一。元,开始的、第一),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于一九一四年正式将正月初一的“元旦”改为“春节”。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日为岁除,岁除之夜称“除夕”。过春节时,家家户户洒扫庭除,合家团聚,吃团圆饭,张贴春联,拜谒尊长,亲友互访;还要祭祖先,放爆竹,玩狮子,舞龙灯等。至正月十五元宵节达到高潮,才算春节节日活动的终结。
      2、“年”的含义:
     (1)、年,小篆字体结构为:上面是一“禾”字,下面是一“千”字。从“禾”义,从“千”声。
许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年,谷熟也。”《尔雅》曰:“夏曰岁,商月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年者,取禾一熟也。”
      《春秋传》曰:“大有年,……《谷梁传》曰,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引申为十二个月为一年(不讲闰年)。《庄子·秋水》:“(商)汤之时,八年七旱。”
      吴自牧《梦梁录正月》:“正月朔(shuò)日,谓之元旦,俗呼新年。”


      二、送年节
      1、旧俗,春节前要给主要亲戚送年节,主要是三种对象。
      (1)、干儿干女给干爷干妈(北方称干爹、干爸,书面语言称契父、契母)送年节。
      (2)、外甥给舅父舅母送年节。《史记·屈原列传》曰:“父母者,人之本也。”舅舅代表母亲的娘家,俚语有云:“外甥是舅舅家的葫芦籽秧的。”没有舅舅就没有外甥,舅舅亦可视为外甥的嫡亲老人。
      (3)、女婿给岳父岳母送年节。俗语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不怕衣兜兜米吃,只要选个好女婿。”岳父家则将女婿称为“娇客”。这是第一个层次的疼爱。俗语又说:“痴家家,痛外孙;痛大了,是外人。”可见外孙在家家心目中的份量之重。家家痛外甥,其实是痛自己的女儿。这是第二个层次的疼爱。俗语又说:“胀死的女婿,饿死的姑爷。”这是对岳母娘的颂扬,也是对某些舅母娘的揶揄。地方上或许确有其事。因为舅母娘和姑爷是平辈人,只有“水往下流”的,很少看到“水平流”(平辈之间)或“往上流”的。年龄越大,姑爷越发没人疼,因为舅母娘要疼她自己的女婿了,哪还顾得上老女婿?其实也不尽然,“白菜煎豆腐,姑爷跟舅母”虽是搞笑之语,“除了栎柴无好火,除了郎舅无好亲”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2、送年节的物品
      旧时送年节主要是猪肉一块——两斤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送五至十斤的大有人在,或者送一二百元、甚至几百元现金。不管送什么,一般在春节前送。只要进了腊月,任何时候都可送。如果腊月立春,一般在立春前宰杀年猪,杀了年猪后即可送去,以便受礼者腌制腊肉好储藏。
      3、新婚夫妇吃年饭和送年节
      小年一过,当年嫁了姑娘的人家就要筹备接新婚的姑娘女婿吃年饭。新婚夫妇双双到岳父母(父母)去,新女婿此时可将年节顺便送给岳父母。岳父家要置办一桌酒席,请几位陪客作陪。一般情况下,岳父家会将媒人也请来作陪。俗语有言:“九子不忘媒”嘛!新女婿坐首席,新嫁娘也上席。
      4、给孝家送“新香”,也是送年节的一种形式
      当年如果亲戚或本家有 “老了人”的家庭,春节期间称为“孝家”。所有亲戚(或本家)都要在春节前给孝家送“新香”。旧时送新香,干儿干女给新故去的干爷或干妈送,外甥给新故去的舅父或舅母送,女婿给新故去的岳父或岳母送。这些亲戚均要“整席”,其他亲戚送新香可以随意一些。      三、拜年
      大年初一是人们最为忙碌的一天。这天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都要图个吉兆。所以,孝昌北部流传着一句歇后语:正月初一拜年——总是恭喜。

      三、拜年的诸多讲究。
      通常的讲究是“五先五后”。先屋里,后屋外。先本家,后外姓。先五服,后远房。先长辈,后平辈。先男人,后女人。
      1、一般人怎样拜年?古时有“拜年”和“贺岁”之分。“拜年”是向长者叩岁,“贺岁”是平辈相互道贺。无论男女,拜年时要穿新衣,着新鞋;戴新帽,起码要干净整洁,年前要理发。已婚女子年前要洗头发扯脸(出嫁时的第一次叫‘开脸’),穿红着绿,插簪戴环。旧时未婚女子过年也要收拾得干干净净,但一般不穿红着绿(有破破烂烂的姑娘,花花朵朵的媳妇之说),未成年女孩除外。
      (1)、对长辈行叩拜之礼(一般只对本家)。先双手抱拳作揖,然后叩三个头,最后又双手抱拳作揖,才算完成。一般情况下,受拜者要拦住年龄长于自己的人跪拜。
      (2)、平辈之间只躬身作揖。边作揖边说些恭喜之类的吉祥话即可。受拜者也要抱拳还礼。抱拳也有讲究。一般来说,男子尚左,也就是说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行礼时,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先作揖后鞠躬。
      (3)、三是抱拳拱手。在路上遇见熟人时的一种礼节。左手抱右手,松紧适度,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高、过烈。边抱拳拱手边说:“恭喜!”“见面发财!”之类的祝语。
      (4)、女眷道万福。旧时,女眷拜年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口称“万福”,俗称“道万福”,时下已不多见。只见于宫庭戏剧里面。现在,乡下女眷拜年一般只作抱拳弯腰恭喜,同男子无多大差别。
      2、新媳妇怎样拜年?新娶的媳妇,在男人拜完年后,由婆婆(丈母娘)领着到本家去拜年,实际就是认祖归宗,婆婆要教媳妇对人们的称呼,熟悉尊卑长幼。有的人家还要留下新媳妇吃点东西或给红包,以表示对新人的认可和热情之意。本家拜完以后,有的也去同一村塆外姓人家里拜年。新娘子给长辈拜年一般不行跪拜之礼,更何况有的怀有身孕,就更不能行跪拜之礼了。无论是生了孩子,还是没生孩子,新婚第一年都要去给长辈拜年。现在新婚夫妇一同去给别人拜年已经司空见惯,由婆婆领着新媳妇去给别人拜年已经成为不太遥远的记忆。
      3、大年初一给干爷干妈拜年。干儿干女给干爷干妈拜年在大年初一这天。为什么给干爷拜年要放在大年初一,比起舅舅来还重要吗?书面语言称干爷干妈为“契父、契母”。契,《现代汉语词典》注曰:“投合。”因为干亲戚是结拜的,只是一世,是在非常投合的情况下结拜的;而舅舅家是几代人的亲戚。先有女婿,然后有外甥,这就是两代了。俗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亲戚不见了。”就是说至少也要走两代人,当然,走三代的也不乏其人。所以俗语又说:“亲三代,族万年。”
      4、大年初二给舅父舅母拜年。俗话说, “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舅舅就没有外甥。外甥给舅父舅母拜年时,除了年前送的年节外,当天还要带些礼物,过去因为粮食短缺,最尊重的要算背一块方形糍粑,边长一尺五寸左右;给外祖母还要送红糖点心等物。外甥如果是新婚的,新媳妇也要一同前往给舅父舅母拜年,因为是第一次上门,要携带一块大肉,俗称“上门礼”。舅父舅母要给新外甥媳妇一件衣料作为纪念。现在改革了,一般会给一二百元或者更多的现钞,称作“压袋钱”。这天,外甥为大,坐首席,有多家外甥的,一般按年龄大小坐席,不分亲疏(叔伯外甥一样对待),俗话说“亲疏假重”。舅舅如果在家,坐下位,把盏斟酒。这一天外甥是客,要“大一天”。
      5、大年初二是亲戚朋友到孝家去烧新香的日子(有的地方是正月初一)。烧新香,就是给新近故去的人烧香祭奠。顺带给孝家拜年。这天,孝家是两套锣鼓一起打。既招待了烧新香的客人,又招待了拜年的客人。除了回娘家的老姑妈、幼姑妈外,基本上将拜年的客人一起招待了。
      6、大年初三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女婿和岳父家是“至爱亲朋”、“铁门槛,砍不断”。有的还带着孩子一起到岳父母家拜年,当外公外婆的、当舅舅舅妈的一般都会给小外孙一些(甥)压岁钱。吃饭坐席时,按照女婿的辈份上下(有老女婿、幼女婿同场)、连襟的大小(按姐妹年龄大小,而不是女婿的年龄大小)、依次就座。
正月初三又称“归宁节”,出了嫁的女儿在这一天同丈夫、儿女一起回娘家拜年,晚饭前必须回家。
      7、大年初四给姑父姑母拜年。一般来说,从初四开始,就算回拜。因为初二外甥给舅父舅母拜了年,初四作为姑母的娘家侄子(称宗侄)便要给姑父姑母拜年,俗称“回拜”。不送大肉,只送红糖、点心之类礼物。没有侄子侄女或侄子不在家时,舅舅也可给姐夫(姐姐)、妹夫(妹妹)回拜。
大年初四还是新女婿给岳父母拜年的日子,因为是头一年拜年,小两口一同前往。主要是与老女婿区别开来,有如下好处:一是这天新女婿为尊,稳坐首席,以免长辈女婿和姐夫(连襟)坐在一起,屈居下位;第二,新女婿头一年拜年还要请人作陪。有趣的是,这一天,如果其他亲戚也来拜年(如宗侄),尽管年龄稍长,也要让位于新女婿;新女婿也可让位于年龄长者坐首席;有的宗侄则回避与新女婿同场,提前或滞后拜年。
      8、大年初五姨亲之间互相拜年。可以依大小次序拜年,无固定时日,可早可晚。携带接老人、小孩的点心即可。
      9、大年初六岳丈家给新姑爷回拜。小舅子、小姨子均可回拜。携带接老人、小孩的点心即可。
      10、干爷给干儿干女回拜。多数亲自前往,亦可派子女前往。初四、五、六没有时间,也可稍后回拜。
      11、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拜年。旧时,出了嫁的姑娘,除了新婚第一年正月初四小夫妻同前往娘家拜年外,以后因为有了孩子、操持家务等原因,一般不同丈夫一起前往娘家。而是在“客尽”以后带着小孩回娘家拜年,可当天回家,也可小住数日。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许多小夫妻在初三那天,一家三口,倾巢出动前往岳父母(父母)家玩上一天,抹个通宵,住上一宿。被戏称为“一主一挂,外加一个小娃娃。”年岁较大的妇女,或已经当了姑婆的,也可在元宵节左右回娘家,既拜年,又看灯。有的宗侄专门请人抬小轿去接姑妈(干)回娘家小住看灯。

       四、余韵——请春客。
      请春客是朋友之间的一种相互拜年串门的习俗。大多在拜年完毕以后进行,月半前后居多。如请头年新接的媳妇来家作客,总要请几位左右邻居作为陪客。姑奶奶回娘家看灯,也会请亲戚中的女眷前来作陪。请知己的好友来家打牌叙旧,喝酒酬情,聊天说媒等也属于请春客,这种情况则以男宾居多。当然,被请者有的已经拜过年,有的还未来拜年,来时也会携带一些礼品,对主人表示恭喜之意。男性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也有请春客的习俗,旧时请春客,孝昌北部以玩“扯和”作为主要娱乐活动,而打麻将则属于阳春白雪,是有点品位的“上大人”玩的物件。
      俗语说:“拜年莫拜初五六,又无酒来又无肉。”说的是旧时之事。亲戚多了,忙不过来,拜年拜到五六是常事。现在时代不同了,普通老百姓几乎天天在过年,天天喝酒吃肉。俗语又说:“二月青草起,正是拜年时。”是说拜年晚点没关系,是对拜年晚了的一种开脱。过了“月半”去回拜,别人是有微词的。有的人对拜年很讲究,比如初二拜舅父的年,即使舅父舅母不在,作为老表,也要初二去给表兄表弟拜年,即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朋友之间拜年,最好也要趁早,才有年味和人情味。如果真的到了“二月青草起”再去回拜,就如同“正月半卖门神——迟了半个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