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呼吁:菌物汉语学名亟待进一步规范

 东营菌物科学 2018-01-16

2017年8月11日,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菌物汉语学名研讨专题论坛”在湖北宜昌馨岛国际酒店召开,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姚一建研究员主持了会议,论坛就菌物汉语学名问题与现场参会代表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


论坛现场


过去菌物命名原则均遵守《国际藻类、菌物、植物命名法规》(原名《国际植物命名法规》),2017年7月在深圳举行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中,对菌物的命名法规有关规定正式改由国际菌物学大会管理。



我国有关菌物汉语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开展现代分类学研究还只是大约100年的时间,大量的研究工作都只是涉及在中国报道的物种,汉语名称的规律不明显并且不一致、不稳定。比较重要的工作有《中国的真菌》(1963)、《中国真菌总汇》(1979)。科学出版社出版于1976年12月出版《真菌名词及名称》 是我国收集菌物拉丁学名最全面、汉语学名最规范的著作,包括有菌物各类群约13000个不同阶元的拉丁和汉语学名;为广泛接受的菌物汉语学名权威文献,往往被作为菌物汉语学名命名的参照起点,该书于1986年第二次印刷。


1986年10月中国植物学会真菌学分会组织召开第二届全国真菌、地衣学大会,会议通过了《真菌、地衣汉语学名命名法规》,旨在建立一个菌物汉语学名系统,稳定使用正确的汉语学名。 


本次专题论坛上,姚一建特别提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的评估工作,这项工作覆盖了我国报道的大型子囊菌、大型担子菌和地衣型真菌87%左右的种类。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对我国报道的14511个大型真菌物种名称进行了整理校对和订正,确认了13560个名称,并从中排除了3850个异名,最终确定了9710个评估对象的科学名称,同时对上述评估对象的汉语学名进行了整理审定,订正汉语学名2000多个,新拟汉语学名近1200个。


姚一建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科作了《菌物汉语学名探讨》的报告。他表示,通过核查工作,从文献中选定或修订了属名446个,种及种下分类的单元汉名4318个。本次的红色名录评估了中国大型真菌9710种,其中1268种的汉名来自《名称》、2174种来自《中国地衣综览》、3937种选用了上述从文献中选定或修订的汉名,而余下2331种需要新拟汉名。

王科作报告


有关真菌命名著作


人类认识生物物种和生物资源离不开生物分类单元的名称,为了保证名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国际上有各种命名法规管理和规范各类生物名称的命名和使用。随着学科的发展,我国菌物汉语学名亟待进一步规范,现有的这一部命名法规也需要修改和调整,以适应菌物分类的迅速发展。本次专题论坛的召开旨在建立完善的菌物汉语学名法规体系、稳定汉语学名的使用,进一步推进学科发展。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易菇网》,内容稍作修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