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毒蘑菇对人类并非一无是处,它竟有如此大的作用

 零壹贰012 2021-11-23

在生命世界中,菌物与植物、动物呈三足鼎立之势。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菌物是分解者。这个庞大、美丽、神秘的家族,藏身于世界各个角落,每年都有上千新种被发现。

市场上的蘑菇常被混入蔬菜一列,但实际上它们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产养料,所以并非植物。它们也不是动物,而是另一类异养生物——菌物。菌物又称真菌,大多是极其微小的生命,如酵母、霉菌,我们通常所说的蘑菇,是对众多具有明显子实体的大型真菌的统称。中国人的祖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蕈(xùn),“覃”意为幽深,与“艹”字头结合就表示生长在深山老林里的菌菇。

“小伞”是蘑菇的经典造型,它主要由菌盖和菌柄构成。菌柄底端通常包裹着杯形菌托,有的菌柄上还系着“围裙”样的菌环。菌盖下通常可见一条条放射状褶皱——菌褶,这里是孕育孢子的温床。在蘑菇小时候,菌托像“蛋壳”一样为孢子发育提供免打扰环境。待到孢子完全成熟,菌柄才破壳而出,撑起“小伞”,好让包裹在菌褶中的孢子被风吹散。

文章图片1

一只松鼠在享用蘑菇大餐,大快朵颐的同时黏了一身孢子,成为蘑菇散种的顺风车。

文章图片2

暗夜,熠熠发光的菌褶成了热闹的荧光道,吸引小虫爬进爬出。已知的野生菌中至少有70种会发光。

菌盖是识别蘑菇身份的重要标志。在缺乏显微镜观察的情况下,科学家有一种简便又美妙的初步鉴定法——孢子印:将去柄的菌盖放在纸上静置数小时后,孢子会在纸上留下一个独特印记,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孢子印的颜色和纹路千奇百怪,即使看起来一样的两个蘑菇也会留下完全不同的孢子印。

其实,露出的菌盖只是蘑菇的繁殖器官子实体,拔起蘑菇,便可看到菌托下相连的“根”。蘑菇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隐藏在黑暗中。孢子在土壤中、树皮下萌发形成菌丝,从植物根系中搜集养料,肆意延展,编织出庞大而复杂的“社交网络”。

文章图片3

子实体是蘑菇的繁殖组织,通过喷射孢子开启新生。

我们常吃的平菇就是分解木质素的高手。但腐木往往缺乏促其生长的氮素,为此平菇练就了一种特殊“本领”:在菌丝末端设置一个“套索”,用以诱捕寄生在木头里的小线虫,一旦有虫上钩,就收紧套索,并释放一种能使其麻痹的“毒素”——一顿高蛋白营养大餐就这样到手了。

除了常规食材,包括平菇在内的许多菌物对各种有机污染物也情有独钟,只要它们的毒性不影响自身生长,菌丝体就能分泌消化酶将它们分解掉。这种生物降解方式既简单又环保。

文章图片4

菌丝体是蘑菇的营养器官,通过分泌消化酶将食材分解后吸收进体内。

真菌靠着超级分解能力在自然界独当一面,同时也为植物根系提供了水分和必需养分。据估计,地球上有9成植物与真菌建立了共生关系,显示出小小生命体在自然群落更替、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然而,蘑菇的生长不总是人畜无害,有时也会贪婪地索取。奥氏蜜环菌就是一种只会吸取植物养分不愿回报的“无赖”。这种霸道的生存策略滋生出异常发达的菌丝体,几乎完全覆盖了美国俄勒冈州马卢尔一片9平方公里的森林。如果将此菌群视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那么它就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生物。

文章图片5

美国俄勒冈州马卢尔国家森林中的奥氏蜜环菌生长旺盛,侵占了9平方公里的林地。

奥氏蜜环菌已在马卢尔森林生活了2400多年,具有很强的破坏性,被它缠上的植物会慢慢枯萎死亡。不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可一世的奥氏蜜环菌是天麻的宿主,天麻靠着其菌丝体的养分开花结果,也算给植物界挽回些颜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被人类描述的物种越来越少。但菌物是个例外,科学家系统描述的菌物可能不到自然界中实际物种的1/10。据保守估计,自然界中的菌物种类不少于150万种,物种数量仅次于昆虫,是地球生物圈中第二大生物类群。迄今为止,已被人类认识的菌物约12万种。

文章图片6

绚丽多姿的蘑菇家族

1806年,在瑞典南部斯莫兰地区的森林里,一个12岁少年在采蘑菇时意外发现了一丛漂亮的珊瑚状猴头菌,为了搞清楚它的来历,从此闯入真菌的世界。他就是后来被称作“真菌学中的林奈”的生物学家埃利亚斯·弗里斯。经过60多年潜心研究,弗里斯建立了以孢子结构特征为标准的真菌分类和命名体系,至今仍是辨别蘑菇身份的重要依据。

根据这一分类,蘑菇有两大主要门类:子囊菌和担子菌。顾名思义,子囊菌的孢子有一个类似豆荚的保护囊;担子菌的孢子则长在棒状担子的顶端,暴露在外。

子囊菌几乎占据真菌界的半壁江山,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腐生、寄生到共生,菌物种类千差万别。食用菌有棒槌状的羊肚菌、马鞍形的马鞍菌、疙里疙瘩的块菌松露,要不是共同的孢子囊结构,完全看不出它们出自同门。还有一类子囊菌,孢子专门寄生于昆虫幼虫体内,然后在其尸体上长出“草”来,即虫草。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棒槌状的羊肚菌和马鞍形的马鞍菌都是子囊菌门下的食用菌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寄生在昆虫体内的真菌从虫体上长出“小蘑菇”

目前已知的食用菌多属于担子菌门。例如香菇、双孢菇、金针菇、平菇都是担子菌门下的伞菌。这类蘑菇除了小伞造型,伞盖底面均有放射状的菌褶。伞菌通常肉厚多汁,也因此容易腐烂。多数担子菌每个担子产4个孢子,双孢菇以其只产生2个而得名。

文章图片11

从外形看,牛肝菌也是小伞模样,但伞盖下没有菌褶,而是布满小孔,属于担子菌门的非褶菌。还有些非褶菌质地坚硬像木头,如名贵中药灵芝、茯苓。它们因含水分极少,寿命也较长。不过蘑菇多为一年生,所谓“千年灵芝”,更多是人们寄予的美好期许。

文章图片12

美味牛肝菌又名帝王牛肝菌,肉质肥厚,伞盖直径可达25厘米,底面密布小孔。

文章图片13

灵芝生长速度较慢,质地坚硬,菌盖上的一轮轮环纹在中国有“祥云”之寓。

文章图片14

“雪裙仙子”竹荪

文章图片15

蘑菇当然不都是小伞造型,还有球形的马勃、笔形的鬼笔、酷似鸟巢的鸟巢菌、珊瑚状猴头菌,等等。就连我们常吃的木耳也可以算作蘑菇家族的一员。木耳属于担子菌中的胶质菌,菌丝间的胶状体吸水性超强,所以干木耳泡在水中能很快恢复弹性。

文章图片16

长刺马勃最初为白色,随着成熟逐渐变深棕,刺也会脱落。

文章图片17

红笼头菌是鬼笔科的一种真菌,形如镂空的笼子。

文章图片18

猩红肉杯菌俗称猩红精灵杯,曾是英格兰人桌上的装饰品。

文章图片19

鸟巢菌中的“蛋”实为孢子体

文章图片20

“陆上珊瑚”珊瑚菌

文章图片21

生长在腐木上的杏黄胶孔菌极具观赏性

文章图片22

绒白乳菇为红菇科菌类,折损处会流出白色乳汁。

文章图片23

通体蓝色的霍氏粉褶菌主要生长在新西兰和印度

文章图片24

蘑菇大家族中,有些味道鲜美,有的毒性致幻,甚至致命。上镜率最高的蘑菇形象大使——红帽、白柄、伞盖表面点缀着白色鳞片,其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毒蘑菇——毒蝇伞(学名毒蝇鹅膏)。在游戏《超级马里奥》、动画片《爱丽丝梦游仙境》中都有它致幻毒性的经典桥段:马里奥吃了它,身体立刻变大;爱丽丝咬一口,立刻变小,下巴撞到脚面,再咬一口,立刻变大,头顶到了树梢。

文章图片25

“致幻菌王”毒蝇伞

毒蝇伞是全球性物种,在针叶和阔叶林里都能找到。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它对中枢神经的刺激作用,西伯利亚地区的萨满教巫师常用它作通灵药物。1753年,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在《植物种志》中将其正式发表并命名,据说“毒蝇”之名源于欧洲人曾用它作杀虫剂,喷洒在牛奶里灭蝇。毒蝇伞共有7个变种,颜色不一。研究发现,它们色彩和毒性的演化很可能是为抵御那些以真菌为食的昆虫而量身打造的“美丽陷阱”。

目前已知有明显毒性的蘑菇多达400余种,至少有200种被认定是致幻剂,毒蝇伞只是其中极具辨识度的。还有很多毒蘑菇与食用菌非常相似,难以区分,此外,坊间流传的“鲜艳好看”“虫子不吃”等毒菇识别经验并不科学,因而误食导致的蘑菇中毒事件屡见不鲜。例如在我国云南,蘑菇中毒率比较高的品种是亚稀褶红菇,主要原因是当地人经常把它与其他可食红菇如稀褶红菇、密褶红菇弄混。2000年3月,广州发生了一起8人食用野生菌全部中毒死亡事件。所食蘑菇与一种俗称“白罗伞”的野生菌非常相似,在我国华南和西南的阔叶林地均有生长,是许多小生物的美食和庇护所。后经研究发现,这是一种尚未被科学界认识的新鹅膏菌,含有高量的毒肽、毒伞肽,极易对肝肾造成致命损伤。随后我国专家将此“蘑界毒王”正式发表,为警示后人,取名“致命鹅膏”,又称“致命白毒伞”。

文章图片26

鸡蛋模样的橙盖鹅膏菌“破壳”而出。据说它深得罗马皇帝凯撒喜爱,又俗称凯撒磨菇。

毒蘑菇对人类也并非一无是处。人类生产的第一种抗生素就来自一种叫青霉素的真菌。现代医学证明,部分真菌毒素能够在某些疾病的医治上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利用鹅膏肽类毒素治疗癌症近年来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裸盖菇素已被用于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2018年,英国皇家植物园首次发布了由18个国家100多名科学家共同参与探讨的史上第一份菌物现状报告。真菌王国的秘密开始被揭示。

文章图片27

本文节选自2021年11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