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闻广识丨华东野外观菇初阶指南(上)来啦

 369蓝田书院 2020-04-02

/ 春 /



金陵图书馆科普联盟于2020年一月推出“科普阅读护照”,规划出一月一主题、每月都有新收获的科普阅读活动。

因为疫情的影响,为了大家的健康,二月的观鸟课我们将事先准备好的线下课搬到了线上,相信大家已经看过啦~

那么三月,金图科普联盟也将计划在紫金山的课程,通过线上的方式,给各位读者带来——足不出户也能涨知识的《华东野外观菇初阶指南课(上)》课程,往下滑动查看精彩内容,收获今日份的科普知识!




华东野外观菇初阶指南(上)





主讲老师:朱力扬



自然名:猫菇。女, 1992年生,安徽合肥人,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硕士,曾赴香港中文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师从水彩名家黄有维,主攻科学绘画,题材以自然真菌植物为主。野外观察蘑菇多年,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致力于蘑菇科普和传播蘑菇之美。

新浪微博:@采蘑菇的猫菇

接下来,就将由我们专业的小姐姐为大家带来一堂精彩的线上讲解,配合下方小姐姐现场录音的课程讲解观看更佳呦~




很多人印象里蘑菇总出现在我国的西南、东北的原始森林里,在我们生活的华东地区,原生态的自然已经被城市逐渐侵吞,很多人不经想这样的环境,还能找到蘑菇吗?事实上,不仅能找到,它们还多种多样,出现在你身边的各个角落,就随着我去看看吧。

不得不说的蘑菇的基本信息

首先来谈谈“蘑菇”到底是类什么样的生物呢,它们是植物还是动物呢?其实蘑菇们都不属于这两个大家族,它们不像植物具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养分;也不像动物能自主运动,取食外界的有机物和生物。它们在亲缘上更接近于我们在家发面用的酵母菌,都属于真菌家族,不同的是,蘑菇们更加硕大,可以被肉眼观察到,我们把这样的“大型真菌”称为蘑菇。在自然界中它们扮演者“清道夫”的角色,通过菌丝分泌体外消化酶,将动植物的尸体分解转化为矿物质和二氧化碳,重新回归自然循环,改善土壤成分,促进植物生长,正因为蘑菇以及其它分解者的存在,我们的生态系统才能有序运转,不至于“尸横遍野”。

蘑菇的一生起源于一粒细小的孢子;孢子在合适的环境里萌发形成菌丝,菌丝不断盘根错节形成菌丝体,菌菌们利用菌丝体,摄取营养,扩展版图,它们一生中绝大多数的时间以这种难以察觉的方式生存;气候良好,水热合适的时节,菌菌们开始准备传宗接代,菌丝网里会膨起一个球状结构,并且随着菌丝的伸展逐渐变大,这边是菌菌的子实体,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蘑菇,以伞菌为例,子实体成熟以后会在菌褶表面形成担子,通常每个担子可以产生2-4个孢子,在风、雨水、昆虫或者机械振动的作用下,孢子释放出来,遇到合适的环境萌发,开始新的生命循环。

蘑菇的生命循环

(图片来源于《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真菌世界》)

蘑菇们从分类学上可以分为子囊菌担子菌。子囊菌的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在它的孢子被形状各异的子囊结构像被装进口袋一样包裹起来,每个“口袋”里都有2n个孢子,最常见为8个,有名的食用菌羊肚菌、药用菌冬虫夏草都属于子囊菌。而担子菌得名则因为在它的子实层上分布着形如扁担的担子,担子上“挑着”形状、颜色、大小各异的孢子,大多数蘑菇都属于担子菌,比如伞菌、多孔菌、牛肝菌等等。

子实层的微观结构

(图片来源于《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




怎样观察一个蘑菇?



为了描述蘑菇的形态特征,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蘑菇的基本结构。以担子菌中的伞菌和牛肝菌为例,从上至下,蘑菇的结构依次是菌盖、菌肉、菌褶(伞菌)或菌管(牛肝菌)、菌柄,在有的伞菌的菌柄上还附着了项圈或裙摆一样的菌环、基部还存在菌托等结构。这些结构的有无、形态特征、连接方式、质地颜色都是鉴别蘑菇的重要参考标准。在野外采集和观察蘑菇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地拍照和记录下来这些特征。

担子菌的结构

(图片来源于《德国少年儿童百科知识全书:真菌世界》)

把伞菌的菌盖取下,放置在白色或者黑色的卡纸上数小时就可以得到该种蘑菇的孢子印。孢子印就像人类的指纹一样,每种蘑菇间都不一样。如果有条件,可以从孢子印上取少量孢子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的大小、形状、结构、颜色在不同科属的蘑菇间差异巨大,这些信息是科学描述蘑菇的重要指征。

大青褶伞和蘑菇的孢子印

担孢子的形态与表面纹饰特征(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图片来源于《毒蘑菇识别与中毒防治》)


观星、观鸟需要望远镜帮助我们眺望远方,而观察蘑菇则需要我们借助微距镜头、放大镜甚至显微镜走进微观世界。不必望洋兴叹家里没有科研机构专业的显微镜,现在很多基于手机操作的夹带式微距镜头、显微镜头或者便携式显微镜都可以很方便地随身携带。比起显微镜的发明者列文胡克,我们这个时代的观菇者真的幸运很多。

常见的野外观菇工具

(图片来源于《自然野趣大观察——野菇》)



神奇野菇哪里找?



蘑菇们的生活方式和动植物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可爱的小生命不能自行制造养分,无法在自然界中独立生存,必须依赖别的生物进行才能存活,它们和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腐生、寄生和共生。(简单说来就是生活在死的生物体内,生活在活的生物体内以及与其他生物互相合作来生活。)正因于此,所以蘑菇生长的基质多种多样,在阴暗潮湿的腐木、土壤、枯枝落叶、粪便、动物以及它们的巢穴中都有可能见到这些小精灵的身影。

木头上的野菇

这些木生性的野菇常常出现在活木或者死木的树干上或树根部,它们可以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有的木生性真菌属于兼性腐生菌,它们可以在树木存活时寄生在树木上,单独或者与害虫合作造成木材锈蚀病死后,继续利用树木的残体继续腐生生活。常见的木生菌有多数多孔菌目(比如灵芝科、多孔菌科、拟层孔菌科)、侧耳科、木耳科、裂褶菌等等。

林地里的野菇

林地上的很多蘑菇的菌丝可以与植物的根系合作共生,构成菌根,各取所需,获取养分。在山林中的大树下常常可以看到它们,“头上带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的鹅膏科、牛肝菌科、鸡油菌科、红菇科、硬皮马勃科的蘑菇都是著名的菌根菌。

林地里还有很多蘑菇将菌丝扎根于腐殖质和土壤中,它们是依靠分解植物残体里有机质为生的腐生菌,蘑菇科、小脆柄菇科、地星科等的很多蘑菇都依赖这种方式过活。有些小蘑菇们甚至会淘气地跑到叶子上、果壳上、松果上“落户”,小皮伞科、松果菌属的菌菌就常常出现在这些奇妙的地方,每次看到,我总会忍俊不禁。

点击观看马勃释放孢子视频~

拍摄于紫金山的林地里

草地上的野菇

雨后潮湿草地也是蘑菇常常出现的地方,它们多为土生腐生菌,很多蘑菇科、小脆柄菇科、口蘑科、鬼伞科的蘑菇都生长在草地上。在土壤成分均一的草地上,菌丝向四面八方蔓延,由于菌丝顶端的活力大于内圈,所以蘑菇们纷纷在外圈萌发,形成了有趣的“蘑菇圈”,在欧洲传说里又被称为“仙女环”。

墨汁拟鬼伞形成的蘑菇圈

(摄影:王浥尘,拍摄于杭州植物园)

与昆虫相关的野菇

鸡枞菌的中文正名是“蚁巢伞”,顾名思义,它们是从白蚁巢穴中长出来的。在我国,白蚁巢穴最北分布到南京的清凉山和句容的宝华山,与之对应的蚁巢伞属的蘑菇分布也是从此处向南。蚁巢伞是白蚁培养的真菌,它的菌丝复合体可以作为白蚁的食物;而白蚁则给蚁巢伞提供生长的适宜条件,他们之间互利共生,密不可分。而在没有生命的白蚁巢穴,则有可能长出炭角菌。

还有一些真菌则会寄生在昆虫身上,导致昆虫生病直至死亡,而他们则在死亡的昆虫的成体或幼体上长出子实体,传播后代,华东地区可见的蝉花、亚香棒虫草都是这样大型真菌。除此之外有时在野外观察昆虫,可以看到一些昆虫尸体上有白色或者青色的菌丝或低矮的子实体,这是由于它们感染了白僵菌或者绿僵菌,这些小型真菌选择昆虫宿主具有较强的专一性,所以科学家们期待将他们开发新型无公害除虫剂。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此外还有一些蘑菇会选择动物特别是食草动物的粪便作为生长的基质,一坨新鲜的便便往往先有接合菌(例如水玉霉、毛霉)生长,然后长出粪壳菌等子囊菌,最后鬼伞、鸟巢菌等担子菌登场。

何时去找蘑菇呀? 

蘑菇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气候条件。用《青花瓷》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两句歌词可以形容我找蘑菇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一年四季,不论何时出菇,各种小蘑菇都喜爱潮湿的环境。除此之外,合适的气温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在华东地区,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蘑菇们可爱的身影,尤其是五月到九月这段时间,每场雨后在城市公园、绿地或者进山都能看到十几种以上的蘑菇,它们的出现呈现明显的时令现象,相隔十几天去同一个地方,出现的蘑菇种类就不完全相同了。

以下我基于自己2017年夏天至今在合肥、南京和杭州三个城市及近郊山区的观察以及好友提供的在华东区拍摄的素材,按照季节粗略整理了一份华东区常见蘑菇的出菇时历,由于观察的地区和样本数有限,加之南北差异,仅供大家野外观察时作参考。

备注:(?)表示定种存疑

春季(3月-5月):晶粒小鬼伞、墨汁拟鬼伞、白绒拟鬼伞、白小鬼伞、花脸香蘑、掌状花耳(?)、黄裙竹荪、羊肚菌、狮黄光柄菇、漏斗多孔菌,黏靴耳、具尖湿伞(?)、红鬼笔、松乳菇、堇紫珊瑚菌、蝉花、灰顶光柄菇(?);

松乳菇

夏季(6月-8月):肾形亚侧耳、紫蜡蘑、中国隐孔菌、烟管孔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灰褶鹅膏、格纹鹅膏、黄盖鹅膏、小伏褶菌、安洛小皮伞(?)、红盖小皮伞、长根小奥德蘑、白霜杯伞、白杯扇革菌、覆瓦网假皱孔菌、玉红牛肝菌、彩色豆马勃、栗色环柄菇、肉褐鳞环柄菇、铅(大)青褶伞、纯黄白鬼伞、黄白小菇、炭角菌、盾形蚁巢伞、小果蚁巢伞、网纹马勃(?)、小灰球菌、桂花耳、木蹄层孔菌、红缘拟层孔菌、树舌灵芝、灵芝、二年生残孔菌、白耙齿菌、染红白环菇、暗鳞白鬼伞、鸡油菌、硫黄菌、粪生黑蛋巢菌、橙黄革菌、血红密孔菌、鲜红密孔菌、乳白锥盖伞、始兴环柄菇、黄盖小脆柄菇、黑红菇、袋形地星、五棱散尾鬼笔、网硬皮马勃;

灰花纹鹅膏

秋季(9月-11月):毛头鬼伞(鸡腿菇)、易碎白鬼伞、蜂斗叶杵瑚菌、松林小牛肝菌、栎微皮伞、琥珀小皮伞、洁丽新香菇、黄褐小孔菌、三色拟迷孔菌、拟冠状环柄菇、冷杉附毛孔菌、蘑菇、蓝鳞粉褶菌(?)、金毛鳞伞;

金毛鳞伞

冬季(12月-次年2月):冬菇(野生型金针菇)、糙皮侧耳(平菇)、田头菇、香菇、云芝栓孔菌、裂褶菌、山地炭团菌、毛栓孔菌。

裂褶菌


进阶学习推荐书目

01

《自然野趣大观察——野菇》 

张东柱 周文能 著 黄崑谋 绘

如果你对蘑菇世界感兴趣,不妨阅读这本书,不同于常规图鉴书籍只有科学描述性文字,书中用轻松幽默的口吻介绍了常见各科属蘑菇的特点和故事,此外书中对蘑菇的观察方法的介绍很值得初学者去学习。对蘑菇手绘感兴趣的小伙伴也可以从中找到乐趣,书里每个科属都配有精美的水彩手绘插图,我最早画蘑菇也是从临摹书中部分插图开始的,揣摩处理蘑菇的各种质感以及周围环境的方法,到现在都有常读常新的感受。不过缺点也是有的,由于出版有些年限,加上原版图书是基于台湾省的野菇,分类学方面和最新版本有一定出入,书中对于我们身边常见蘑菇的覆盖率也不够高,有时需要借助更专业的书籍去深入学习。

02

《菌物志》

斑斑 著

作者以菌物为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了人类与菌类亦敌亦友的故事,语言诙谐幽默,同时对菌物背后的知识详尽挖掘,使人读起来饶有兴味,是这几年不可多得的优秀科普读物。全书从真菌的生命历程,食用真菌,致病菌以及菌物在科技医疗上的应用四个方面展开,带领读者走进了活力四射的微观世界。

更多书籍

想要深入了解和学习遇见的真菌,图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目前市面上比较权威的蘑菇图鉴书籍是《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由国内数位顶尖专家联合编写,具有很高的学习和收藏价值。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爱好者,想要涉猎真菌分类学,图力古尔教授编写的《蕈菌分类学》很适合去学习阅读。此外各地的真菌图鉴也很值得在野外观菇时作为参考;一些高校也出了校园观菇图鉴,比如《吉林农业大学校园蘑菇图册》、《浙江大学校园大型真菌图谱》,这些图鉴作为邻近地区城市观菇手册也是很好的选择。






来源:金陵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