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龙城夏季食用菌大量上市的时节,然而近日国内各大网站却报道了我国多地发生因采食野生蘑菇而中毒的事件。这让不少市民心里添了“堵”:吃蘑菇要注意些什么?柳州食用菌生产情况如何? 买蘑菇心里有点“堵” “你卖的蘑菇不是野生的吧?”“这菌子是从正规渠道进来的吗?”近日记者在走访市区内部分农贸市场时发现,这是一些市民在选购菌类蔬菜时常会问的问题。据桂中菜市一位销售食用菌的业主介绍,多年来他卖菌类蔬菜每天的销售量都很稳定,只是前段时间山东、杭州等地出现采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让不少顾客产生疑虑。由于农贸市场上卖的鲜蘑菇多为散装,没办法看到进货源,也会让人联想到会不会有一些野生菌混入其中。由于菌的种类繁多,除非是专业人士,大部分人难以识别各种菌,平时也不会太在意,但是自从外地发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后,许多人开始对柳州本地的菌类,特别是食用菌关注起来。 记者从市农业局了解到,柳州市近年来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年柳州市食用菌面积保持在1400万平方米,今夏上市的主要品种为香菇、草菇、毛木耳、茶树菇、双孢蘑菇等近十个品种,主要品种的日上市量达2吨左右,本地食用菌占到市区农贸市场的50%。另外,还灵芝、茯苓等品种主要用于药材。 训化品种吃了才放心 “柳州自产的食用菌品种都是经过训化品种,食用安全是有保障的。”市蔬菜站相关负责人说,当前柳州市食用菌生产方式正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产品都出自于各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政府财力支持,生产基础设施、生产设备、产品处理和加工设施装备得到了很大改善。采用生产基地规模化生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方便追溯,一旦出现问题,最深可追溯到生产者责任,从而进一步保障了安全。 记者还从市农科所了解到,市民想吃“野味”的心愿也并非完全不合理,只是还要经过专业人士把把关。近日,为顺利实施2014年广西农科院院市合作研究项目“食用菌野生菌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与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市农科所科研人员赴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进行野生食用菌资源考察与采集工作。采集人员在安太乡洞安村孖孟屯溪边山底的树根上,寻找到了野生红芝,将对本次采集的野生红芝进行种质资源驯化保存和室内栽培出菇试验,并继续在相应的季节对融水及其它县区野生食用菌进行调查采集,筛选出适合柳州种植品质好、效益佳的食用菌品种。据介绍,柳州市农业科技部门长期进行野生食用菌资源的研究工作,届时将会有更多的经驯化后“野味”陆续走进百姓餐桌。 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毒蘑菇一旦被误食就会引发中毒,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野生蘑菇种类繁多,鉴别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并借助专业设备,因此市民看到野生蘑菇时,不可仅凭道听途说的经验来辨别是否有毒,更不可随意食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