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断学习,获得领导力

 读书与积累写作 2018-01-16

管理者在企业中处于中上层,手下有一众员工需要管理。虽然已经身居中级或者高级位置,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就可以放松身心,从此懒于学习了。事实上,作为管理者,修炼的过程才刚开始,需要不断学习才能管之有道。

不断学习,获得领导力

有人说“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说,人生也是不断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是每天一睁眼都在面对问题,大多数的管理者都被各种各样的问题所困扰,人们常常满脑子想的都是:“我们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事实上,管理者真正该知道的是,如果没有问题存在,他们也就不能存活了。

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领导力就是一个人有意愿并且舍弃一些东西之后带领其他人努力向前迈出一步,跨过一个门槛。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要学会与遇到的问题共生。人生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通常来讲,人们面对的压力愈来愈强大,各种“确定感”愈来愈少,无法解决的各种挑战和难题则与日俱增,而人们却似乎只会等在那里不动,等着某人来给我们解答。基本上,所有的社会都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有趣的是,尽管各地区社会、文化彼此有迥异,但人们都等着别人去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但是对每个人来说,不管身在世界何方都无一例外——人生中的第一年就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想想看,自己过去是如何学走路的?在人生初期阶段的一切事物,是如何学习得来的?小孩在拿汤匙吃东西时,也不是第一次就能送进嘴里,对吧?他可能把汤匙送到肩上、甚至送到额头上,不是吗?因此,为什么我们非得坐等别人来给我们答案呢?为什么每次遇到困难时,都要去问别人“告诉我该怎么做吧?”又有谁是拥有答案的专家呢?

不断学习,获得领导力

内隐知识比外显知识更有用

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先生著有《创新求胜——智价企业论》一书,这是一本非常棒的书,书中的核心理念是内隐知识,又称“默会致知”。 这个概念是他受到科学哲学家博兰尼影响所提出的。野中先生曾经和日本许多大企业合作,如佳能、丰田汽车、本田汽车等。他从这些与企业合作的经验中,建立了他的知识创造理论,这个理论跟组织性学习的概念略有不同,但差异不大。这两套理论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不过,他仍是用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这套核心理念来看待学习型组织。

外显知识是指我们从书中学习得来的东西。我们可以将这类知识吸收、思考、转换成各种具体的概念,然后用来做为经营企业的策略或者做为开发产品的理论基础。启发野中先生的博兰尼,他实际上是位数学家兼哲学家。在许多年以前,他说了一句很棒的话,“我们所知道的事物,远比我们所能说出口的还要多上许多。”一个刚从大学毕业、满脑子装着科学教给他的工具、方法的社会新鲜人,和一个经验老道的工程师相比,两人之间显然有着极大差异。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内隐知识,这种知识只能透过实际的操作过程才能学会,各行各业无一例外。所以人们的困惑往往就发生在这里,从而让人总想要问别人:“请告诉我该怎么做?”

不断学习,获得领导力

“跨过一个门槛”

英文里领导这个词来源于leith这个词语,意指“跨过一个门槛”。这是一个很生动的意涵,指的就是一个人有意愿去带领其他人努力向前迈出一步。有趣的是,leith这个词在欧洲几千年来与死亡这个词形影不离。人必须舍弃一些东西之后,才能向前跨出一步。死去的可能是他的恐惧、他认为“自己做不到”的这一想法,或者是面临陌生事物所产生的各种焦虑或负面情绪等,例如害怕可能失去工作、可能做得不好,诸如此类。当了解这个历史意涵的关联后,就可以明白,人必须“死去”、放弃某些东西后,才能做好准备,跨步向前走。

在美国很多企业的总裁重视的个人权谋与政治手腕,确实已经成为一项相当重要的手段。比如说,要有能力发表振奋人心的演说。不过一些极少数的优秀领导人里,有些人确实很会演讲,有些人讲话的能力就普普通通,但他们依然是优秀的领导。毕竟领导力与日复一日的生活密切相关,要在生活中不断与人建立各种关系,涵养自己的才能,取得众人的认同,建立互信、承诺和热情等。

领导力还包含着允许人去学习的能力、容许人犯错的能力。在美国,当总统大选辩论时,只要谁说“我从没犯过错”,那他可就麻烦了。因为人就是会犯错,而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必须有开阔的心胸,去接受别人的犯错,察看哪些地方出了问题。而很多企业里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位居权力位置的人是被隔离的,他身旁没有真正能给他铮言的人,没有人告诉他:“你这个看起来很棒的计划,其实效果不怎么样。”这种权威人物被隔离或绝缘的情形,恰恰是企业里最糟糕的问题。

不断学习,获得领导力

倾听是领导力的基本功

关于领导力的修练,这其实是个很古老的议题了。第一,要成为领导人,必须先成为和其他人一样的人,这包括了在生命旅程中如何学习成为一个人、如何学习倾听别人意见的能力。事实上,倾听比诉说更为重要,倾听也是一种能力。不妨试试暂停一下,发给每人一张纸,请逐字逐句地写下我在过去两分钟内讲的内容,有谁可以做得到吗?我自己就做不到,虽然这些话还是我自己讲出来的。因为我们不是机器,无法被动地把东西记录在我们大脑后端的某个地方存放。

但是如果要大家把你对于我刚刚两分钟内演讲内容的意见或看法写下来,大家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写出来。这就是人类沟通的天性:我们并不是把所有听到的声音全都记忆下来,我们只记着那些我们专注倾听的部分。简单地说,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倾听”的修炼,始于我们开始分辨我们身边发生着什么事情、有人说了什么,然后造成了我的推论与联想,这种分辨与区别的过程,正是我们培养“倾听”能力的起点。再一次强调,问题不在于“有没有我们的思想”,而在于我们要把自己旧有的思想以及现在发生在身旁的一切给区分开来。

一个优秀的领导人,不管在任何位置上,他都能静下心来,细心地区分出哪些是身旁发生的事情,哪些是他自己既有的观念或想法,而且能愈分愈细致、愈分愈清楚。

不断学习,获得领导力

彼得·圣吉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SoL)创始人、主席。

不断学习,获得领导力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选择GP高尔夫人选择专业

权威 实用 专业 好看

高尔夫人最值得收藏的行业杂志

不断学习,获得领导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