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期视点抢先看:理实相生,共绘美好教育未来

 东海散人cc 2018-01-16


全文共2012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基础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已走过一段辉煌的历程,但二者之间的鸿沟依然存在,并深刻地影响着我国教育管理领域的知识生产和实践创新状况,进而实质性地影响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


当下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如何让理论生产有效对接实践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实践?如何让学校管理者提升理性思维水平,从理论中寻找学校变革的力量?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桥梁,让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同生共长?本期视点,我们聚焦“理论与实践”,希望通过对二者关系的深度探讨,加快理实“牵手”的步伐,共同描绘未来教育的美好图景。


理实相生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复杂的,不能用简单的“谁指导谁”或是“从谁到谁”来解释和概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李政涛看来,理论与实践之间互为基础、互有需要、互有逻辑,这就为“理实相生”提供了可能。理论与实践要达到“相生”和“共生”的状态,需要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均有所改变,理论研究者要端正对待实践的态度, 实践工作者也要正视理论的地位。为了达成理实双向转化,理论研究者应具有诊断剖析、重构再造、沟通对话、提炼生成等转化能力。(详见李政涛《理实相生: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理论与实践要有共同的价值取向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编委会主任陶西平提出,中国的中小学管理既要体现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又要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取向。因此,当下的中小学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办学理念和办学信念的统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顶层设计和终端激活的统一,发扬传统和互学互鉴的统一,教育目标和教育评价的统一,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统一。(详见陶西平《在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


化解理实差距的路径:紧密合作、相融共生

经历了从高校研究者到小学实践者的角色与任务转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芦咏莉对理实间的差异与距离体会更加深刻。她通过案例的对比与分析提出,理实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上。在思维方式上,理论研究者倾向于在澄清工作的目标与方向以及价值与动力后再谈“怎么干”;实践工作者倾向于直接指向具体问题的解决和具体的行动尝试,在“干”的过程中逐步完成目标的澄清。在行为模式上,理论研究者以科学性为导向,是基于理性分析的行动;实践工作者以实效性为导向,是基于直觉思维的行动。基于此,芦咏莉校长建议,化解理实差距需要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相互走近,在紧密合作、角色融合中实现共生。(详见芦咏莉《行走在理实之间:我所感悟的相异与相生》)

 

2017年12月17日,“首届全国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小学管理》创刊30周年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位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共聚一堂,围绕“理实相生:创造美好教育生活”的主题展开深度对话,探讨跨越理实界限、联结当下与未来的有效路径。与会嘉宾认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喜忧参半,既相互成全、和谐共进,又互不理解、横亘鸿沟。二者之间的互动互惠,需要理论研究者转变心态,生产切合实践需求的理论;实践工作者也要改进思维方式,进行系统的理性思考,二者相互尊重、相互转化、共生共融,同绘未来教育的美好图景。(详见谢凡《相亲相爱·共生共创:“理”“实”牵手,同绘美好教育未来》)

 

理实相生,需要提升学校管理者的理性思维

如何让理论和实践“相融共生、相亲相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提出,一方面,理论界要加强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提炼和推广,在指导中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新时代的中小学校长也要做有思想的实践者。基于当前校长思想存在表面化、功利化、行政化等问题,代蕊华倡导校长们通过显性化、概念化、体系化三个途径,形成正确、适合、创新的思想,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和行动。(详见代蕊华《校长要做有思想的实践者》)

 

学校管理者应该具有怎样的理性思维?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毛亚庆提出,当下有相当一部分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物化性、偏狭性、孤立性、静态性等特点。面对新时代新矛盾,学校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应当从物化思维向人本思维转变,从偏狭思维向全面思维转变,从孤立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从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转变。(详见毛亚庆《学校管理者应有怎样的理性思维》)


北京市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看来,他在不同工作阶段,不断“寻找学校管理变革制高点”的过程,就是促进理实相生的过程。他一方面依托《中小学管理》,从理论中寻找学校变革的动力源、创新处和平衡点,由此实现学校管理变革的顺畅推进;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及时总结成败得失,形成理性思考。十一学校的整体变革历经组织变革驱动阶段、课程驱动阶段和教学驱动阶段,体现着理实相融的办学治校智慧。(详见李希贵《寻找学校管理变革制高点》)



文章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