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频咬舌头和中风有何关联

 一滴水12345 2018-01-16

(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报道,一位六旬老人吃饭频咬舌头,夹菜总是夹空,入院就诊发现是中风。生活中,很难将咬舌头与中风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有何关联?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对此详细解答。


频咬舌头与中风有何关联



临床上,脑中风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这位老人患的是短暂性脑缺血,俗称“小中风”,是短暂性脑血流灌注不足或栓塞导致的短暂性脑功能障碍(小卒中)。若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干预,可在数日甚至数小时内进展为脑中风。


患者因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引起神经功能支配障碍,使得吃东西时口舌协调功能障碍、用手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方导致吃饭频咬舌头。其实,除了频咬舌头,还会有其他不适症状。也就是说,频咬舌头与中风有一定相关性,但并非是直接关系。



出现这些现象需要警惕中风可能



我们常说的中风就是脑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病。因发病多数比较急骤,所以又称“急性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通常只要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机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称为中风,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两种。其中,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60%~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的30%~40%,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中发现,多数中风患者会有八个症状。


眼睛黑蒙,尤其是单眼黑蒙;


肢体功能障碍,如手脚麻木、无力、不协调,若单侧手脚麻木、无力尤须注意;


讲话不清楚,口齿含糊,不理解他人说的话;


不认识常见生活物品;


头晕头痛,尤其是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的眩晕;


走路不稳,东倒西歪,容易跌倒;


经常打哈欠,精神不振,常感到困乏;


短暂性遗忘,能正常做事、对答,但对刚做过或者发生的事情无法回忆。



中风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说起危险因素,事实上,引起中风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人为不可干预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等;另一方面是人为可干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炎、不良生活习惯等


其实,中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季相对高发,这是因为寒冷的气候可导致人体交感神经紧张,血管处于应激状态。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病人群需要控制好基础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出现偏侧肢体麻木、头昏、乏力、说话不清楚等信号,要及时、快速就诊。


中风的常规疗法有哪些


对于中风的治疗,依照病症的严重程度有不同的侧重点。


在超急性期须进行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急诊处理;


亚急性期须进行抗栓、改善循环、调控血脂、稳定斑块、控制血压治疗;


恢复期则侧重于功能恢复治疗;


后遗症期侧重康复和护理,护理需要根据病人状态,若是卧床患者需要多翻身、拍背,进行主动或被动的活动训练,预防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若是坐轮椅的患者,要尽可能多完成一些功能训练。一般只要患者能自己做的,尽量让他自己做。


如何快速识别中风


目前快速识别中风国际上通常采用“FAST”法。


F(Face)指的是面部,观察微笑时面部有无歪斜;


A(Arm)指的是手臂(包括手和脚),双臂平举,观察是否垂落无力,是否有肢体麻木;


S(Speech)指语言功能,观察有无说话口齿不清;


T(Time/Telephone)指时间/电话,碰到上述情况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求助。因为一旦确定中风,需要尽快就医,在4.5小时内进行药物静脉溶栓,6小时内进行血管介入治疗。越早就诊,预后效果越好。


等待救援期间,建议家属做好三点:


一是避免患者摔伤;二是解开患者衣服纽扣,让患者呼吸顺畅;三是将患者身体侧向一边(左右皆可),防止呕吐导致误吸或窒息。

本报记者  吴晶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