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史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他的马也是英雄!

 铁血老枪 2018-01-16

  在170多年前的岭南,陈连升的事迹和他的“节马”的故事,曾传颂一时。广东东莞市虎门镇有处鸦片战争遗址。现在,这里建成鸦片战争纪念馆,馆内有一幅“节马碑”石刻。天南海北的游客围站在这面石碑四周,读着这个刻在石碑上的动人故事,无不唏嘘感叹。

  在近代中国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战争中,陈连升是第一位为国捐躯的少数民族将领。那是在1841年1月,虎门沙角炮台的清军守将陈连升率领下属部队抵抗英国侵略者。他在面对腹背受敌、敌强我弱的不利战局时,毫不畏惧,毅然指挥六百官兵英勇抗敌,用地雷、火炮歼敌数百人。在火药消耗殆尽,又无外援的情况下,他先率官兵用弓箭射杀,然后抽出腰刀冲入敌阵,进行殊死搏战,不幸中弹牺牲。广州人民为了纪念陈连升,为其建立了“昭烈祠”,并在沙角炮台收敛遗体,建立义坟。

 陈连升的战马后来也被掳香港,其坐骑久随主人征战,训练有素,性如其主。英国侵略者喂之不吃,近之则踢,骑之则摔,刀砍不惧,后来被放到香港的山中,它连地上的草也不吃,每日朝着虎门沙角炮台的方向悲鸣嘶叫。好心的中国人把饲料喂它,捧给它才吃,如果放在地上它就不吃,并昂首而走。这匹马面对杀死主人的对方选择了长期的忍饥挨饿,最终于1842年5月,死在香港。

  在马死后的第十八年,即清同治元年(1860),虎门水师提标中军参将郑耀样,右营游击赖建犹为了表达对这匹战马精神的颂扬——特雕塑节马碑。

  1990年的解放日报中有一篇文章写道:“马无‘节’将随人仰俯;人无‘节’必屈膝折腰。”一个人要站得直,立得正,只有血肉之躯还不够,还必须有点硬骨头的精神。1990年6月23日,当时中央的领导同志看了节马碑后,对节马的精神也十分赞扬。节马碑更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