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开欣赏]0153:春兰“老十圆”和“集圆”的关系

 七月流火2001 2018-01-16

春兰“老十圆”2003年引种于扬州马士余先生处,一直没有种好,直到今春才复花,为了求证该铭品和“集圆”的关系,特地从湖南姚明先生手中引归了带花苞的“集圆”,未曾料到的是两盆草复出来的花似乎是一样的软开,只是我手中的花莛呈赤红色开品好些。姚先生的那块可能是水土尚不服,外三瓣显窄了些,花莛呈淡紫红色。

姚先生介绍他手中的那块有半硬捧心开品的时候,那时花色更是显嫩一些,外三瓣结圆度更佳。据兰界资深人土介绍“老十圆”是赤芽,而“集圆”者则是绿芽,其他方面亦有不同之处。如此一来这和春兰荷瓣种“大富贵”与“郑同荷”关系类似了,不管是从哪个方向引种只要引到的是一个种源的草,那么怎么复花那也是一路开品的,如是必须要引种到两个种源的才能真正求证到二者的区别之处。因此,我尚要找寻另一路的“老十圆”或“集圆”,只有找到了并在一样的环境栽培管理下这才能求证出二者之间的真正区别之处,为了弄明白这件事情,我已经花了十多年时间,但这也是爱兰者的梦想和乐趣之处。

说明:在二者关系尚没有彻底弄明白之前,先就混名介绍,弄清楚之后再加以分别介绍。

马士余先生的“老十圆”开品

姚明先生的“集圆”开品

 

老十圆(集圆)

花艺:春兰梅瓣

产地:浙江。

历史:别名;“十圆”、“老十圆”。集圆被称为春兰中四大名花之一。

据赵令妹《中国养兰集成》记载:据清时宁波余姚方升翁先生《兰蕙手记》记载:“‘集圆梅’即‘十圆’道光时出杭高姓家瓣圆观音兜刘海舌色昏”。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宁波余波姚方家的宗叔公,清时曾做过官。《兰蕙手记》中的高姓指的是杭州高道仁,“高”清时官位颇高。据说道光时雁荡观音洞一个叫德明的云游和尚云游杭州附近发现梅瓣春兰,后被高道仁选人。后“高”根据花瓣形状,取名为“集圆”。高道仁清咸丰初故世,“集圆”后归其子高骏甫。后来宁波余姚张圣林从高家分出栽种,太祖父方鹤星的“集圆”来自张家”。浙江嘉兴秀水许霁楼先生的《兰花同心录》对“集圆”也有二处记载,第一处记载了“集圆”的来历和特征:“‘集圆梅’:即‘十圆’。杭州高骏甫先生复,其瓣较圆。或云:世所传之种,皆叶梅瓜代第,花有起发开落,未敢遽定,图此以质方家,鼎翁记。”第二处是张圣林从高家分出“集圆”,开花时到许霁楼处鉴别时,许霁楼先生在《兰蕙同心录》中以作了下面一段记录;“‘十圆’:咸丰间出。余姚张圣林花叟携至我示,常开荷形,间有充头贵者叶梅,余未见也。常字下脱开字鼎翁记”。方升翁先生的《兰蕙手记》和许霁楼先生的《兰蕙同心录》记载的内容,与方鑫友先生介绍的完全一致。野生兰花,由于异花授粉,种子繁殖等诸种因素,产生广泛的自然变异。从野生兰花中鉴别、筛选、培育出来的兰花名品,由于引种驯化,栽培环境,土壤的变化等,其自身潜藏着极大的变异性。“集圆”从发现到现在,虽然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但在栽培中时常发现有变异。经过细致观赏和多方考证,“集圆”的变异是属于一种稳定的“回变型”,不应将其分开,其实也是无法分开的。

特征:型紧凑,叶姿半垂。叶片4-5枚,叶质厚糯,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呈深“V”字型,有行龙,缘齿细。叶尖尖锐。叶长34-36厘米,宽0.9-1.1厘米;花艺,五瓣分窠,长脚大圆头,紧边起兜。平肩,拱抱绽放。主瓣长2.5厘米,宽1.1厘米,副瓣长2.5厘米,宽1.3厘米。观音兜捧心合抱蕊柱,捧瓣长2厘米,宽1.1厘米,捧瓣内侧着3-4条辐射状紫红线条。刘海舌微宕,长1.3厘米,宽0.6厘米。舌面洁白有倒“品”字型和不规则的鲜红斑。瓣质厚糯久开不变形;幽香;新芽绿色;

花苞:绿壳布紫色筋纹稀疏通顶,沙晕好,绿彩浓,脱壳佳

花莛:花莛全杆紫红色,莛开足有12-15厘米左右,粗0.3厘米,平叶架绽放。箨壳糯润,有紫红筋纹和绿彩分布,长2.5厘米,宽1.1厘米。

鉴赏:五瓣分窠,花色翠绿,瓣子背部有淡紫色筋纹。花守拱抱度佳,平肩,观音兜捧心合抱蕊柱。刘海舌微宕,舌面洁白有倒“品”字型和不规则的鲜红斑。瓣质厚糯久开不变形,传统梅瓣精品。

马士余先生的“老十圆”全息

 

附《春兰名种“老十圆”的故事》:

《兰蕙同心录》的作者许霁楼先生曾为春兰十圆写了“月样团栾花娇,金钱争买暗魂销;如何鱼目珠同混,铜雀春深有二乔。”的诗句。它形象的比喻了兰花十圆盛开时如同圆月,其花形花色之美,简直似三国时的绝代佳人。老人家这般赞赏十圆,当然有他的道理。

十圆叶形厚阔,斜立伸展,给人以静中寓动的线条美。它的花容更是硬健端庄,绿中微黄,小刘海舌撒上几个艳丽的小红块,透露出活泼靓丽的一种气质。肩平肉厚的外三瓣,着根结圆,望去宛如一把团扇的缩影。在国内外的兰界里,它始终称得上是公认的宠儿,被誉为春兰“四大天王”中的第二王。

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而今,我们要向你叙述的却是一段至今鲜为人知的十圆的故事。话说清朝道光后期(1846-850),大运河仍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它的苏杭段两岸天畴接天,宽阔的水面上千帆竞流,但到横穿嘉兴时,所有船只非得先拉下风帆,拔倒桅杆,才能穿过低矮的“端平”和“北鲤”二桥。桥前的那个“落帆亭”正是因此而得名。

在落帆亭后面,有座庙宇叫“修圹寺”,每天早晚,那些过往船上的艄公,老远就能听到当-当-当悠远而深沉的钟声,久而久之,这落帆亭和修圹寺,简直成了过往船只的里程碑。一天上午,有只大木船突然停在落帆亭边,船舱里走出个须发斑白、瘦个子的云游和尚,蹬的一下跳到岸上,他抬头注视黄色围墙正中大门上“修圹宝刹”四个大字,徒步跨进门槛,见到寺里的和尚赶紧双手合十,顺口念句“阿弥陀佛。”即便从他那只黄色朝山袋里模出度牒(注)让当家和尚看过后,便在寺里吃住下来。每天除了跟众僧一起念佛诵经外,还在空余时间去菜园里劳动,没过几天就跟寺里的众僧混熟了,关系也很融洽。可是云游和尚非属本寺,时日不能多待,几天之后,他终于辞别了修圹寺。至于以后他将去何方?谁都不会知道。

有人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年又匆匆而过。第二年的早春二月,运河边的苇芽子才露出水面。一天,这位云游和尚突然又来到修圹寺,他左手拎着扎兰草,右手提着装满黄土的布袋,没有歇息就赶忙在寺内寻找起可以种兰花的盆钵来,然后又一口气把所带的那扎兰草一一地上了盆,摆放在菜园里养植。由于环境适宜,不上一个月工夫,其中不少盆兰花就竞相吐芳。和尚们见了满心喜欢,他们闻闻这盆花,又闻闻那盆花,嘴里一个劲地说:“香,香,真香。”大家七手八脚把兰花一盆盆地捧到大雄宝殿前石级的左右两边,对称有序地排列成齐崭崭的两行,供来寺的信徒和香客们观赏。

人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这兰花一开放,竞引来嘉兴的许多爱兰同好到修圹寺,尤其是一位居住在南湖边的杨姓老人与这云游僧,更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他们切磋兰技、交换品种,渐渐结下了深厚的兰情兰谊。此后老人联系了一位既爱兰花又有权力的地方官员朋友去找寺里的主持僧,要求让这位云游僧长期留住修圹寺。

却说这嘉兴地处浙北杭嘉湖三角洲,之江南富饶的鱼米之乡。历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到了清朝咸丰(1858-1860)末期,正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起云涌之时,清军与太平军在这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历史上称为“三屠嘉兴”)当时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整个嘉兴城一片恐怖、满目凄凉景象。这杨老人一家由于早早逃离,才幸免劫难。  

不久战事平息,老人重归故里,可许多亲朋好友却已丧生,修圹寺也成了废墟一片,只有这落帆亭还是孤单依然,尤使人为之伤感的是那位与自己结下兰情兰谊的云游僧,是死是活,下落不明。老人独自徘徊一阵,孤寂地坐在落帆亭下,望着滔滔的运河水黯然泪下。

数天之后,杨老人到乡下走访亲戚。半路上,他突然听得笃-笃-笃……清晰的木鱼敲击声,接着是一声大嗓门的“南无阿弥陀佛”。“啊,是您?”这意外相遇使老人惊喜得一时竞掏不出心里要说的话来。“阿弥陀佛”,云游和尚面对老人双手合十。两人相遇,悲喜交集,彼此都感到自己好似再世做人一般。云游僧语意深长地说:“打仗是一种劫数,有时是无法避免的灾难。而今您我重得相逢,却又是一种缘分。”接着又说:“我因云游四方无固定住处,只有对您相托了:快去修圹寺救救兰花。您可知道?我在修圹寺菜园里所植兰花几十个品种全是异品,它们是我云游四方中,花了整整十年的心血,才好不容易收集到的啊!现在估计还会有些活着。先生若能让它们长留人间,实为一件莫大幸事。”

第二天,杨姓老人就赶到修圹寺去,他面对颓垣断壁,脑海里再次浮起过去这菜园里兰花吐芳的恬美情景,他细细分辩方位,找到了菜园里养兰的地方,心里想::“兴许这些兰花还真有活着的。他扒开瓦砾,搬走石块,终于见到了兰草,不过它们早都枯萎了,仅存一些残根败叶。但他定下决心,不翻遍所有地方决不死心……不久,果真发现其中一盆尚有绿叶数片,老人对着兰花自言自语:“只要你一息尚存,我就要救活你。”他深情地拣起了这些绿色的残草,携到家里重新栽植。

经过老人精心培育,这兰花如一个重症病人渐渐从危亡的边缘恢复了新的生机。次年便重新发新芽几个,待到同治元(1862)年时,已有大草近十筒,此后便起蕊开花了,老人喜欢不已。但更使老人喜欢的还是该花复花后多变的花品:同盆草中会开梅搬花,会开水仙瓣花,还会开杏仁瓣花,如此千姿百态,真是难得一见。  

老人深情地望着这兰花,心里想着:三瓣圆润而呈一字形的平肩膀,加下部的一支花杆,它们凑合一起不正好是个“十”吗,就给他起个“十圆”的名字吧。想到这里,他又怀念起云游僧,老人默默地呼唤着:朋友,就像把一个孤儿教养成人一样,我总算圆了您用十年心血凝聚成的那个兰花“梦”,联系起这些,他觉得没有比取“十圆”这名字更为恰当的了,它既有形的特征,又有意的深化。

却说在战后的几年里,大批的苏北人,绍兴人余杭人不断迁徒到嘉兴定居、谋生,使战火中被毁的嘉兴很快恢复生机,重新崛起。在众多的搬迁者中,不免会有一些爱兰人养兰人。自然也会引来一些兰农、兰客来做兰花生意。咸丰二年春日,正是春兰旺花期。一天,有位颇有名气的兰客张圣林到了嘉兴,他打听到杨姓老人在南湖边养兰多年,品种既多又好,尤以其中一盆“十圆”的花,形色俱佳,这一说真把张圣林的心弄得痒痒的。不到半天工夫他就找到了老人住所,一进屋便见老人家里兰花开得正旺,其花品大都确属上品、异品。但他的两眼却一下瞄上了这三瓣宽阔、着根而结圆的这一盆,他细细再看:起兜的两个捧瓣,合抱于蕊柱左右,恰似一个含情脉脉的少女羞怯似地用双手掩住自己的脸蛋儿。张圣林真看得暗自魂销。他当即向老人表示,愿出高价收购此花。老人却说:“此花本不属于我,我无权收受分银。”张圣林听了这些话,心里一下凉了半截。但作为兰客来说,这种碰壁是常遇的事,他不急不慌与老人慢慢侃去,耐心听完老人介绍这兰花曲折的往事,老人说:“我已是髦耋之年,当不久于人世,愿将这大难不死之花无代价赠送给你。“说来也是一种缘分,望你好好养植,保留好品种。这就是老朽和那位高僧的共同愿望。你可知道兰情兰谊是无价的啊!”张圣林手捧兰花,如获至宝,心中更是惊喜不已,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一定。”

据说张圣林得这兰花后,就把它带到余姚,分赠给几位兰友养植,当然他还是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兰友们在长期的养植过程中,发现十圆这品种开花常有变化,不仅瓣形不一,就连花葶都有青杆、红杆之别。所以人们根据花品特点,不断冠以“集圆”、“老十圆”等名称、但后来又有所谓“新十圆”者,实系后人发现的新花新种,因它花形近似十圆之处,才有“新十圆”的名称,但它实非属“十圆”的变种。


                        ——莫磊、陈德初《兰蕙趣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