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荐读】学女德首先重在根本—谦卑

 是心念佛心作佛 2018-01-16

我们下面来学习正文。

 

【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三者,盖女人之常道,礼法之典教矣。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卑弱下人也。晚寝早作,不惮夙夜;执务私事,不辞剧易;所作必成,手迹整理,是谓执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净自守,无好戏笑;节斋酒食,以供祖宗,是谓继祭祀也。三者苟备,而患名称之不闻,黜辱之在身,未之见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称之可闻,黜辱之可免哉。】

 

这是卑弱第一篇全篇的正文。

卑弱篇重点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什么呢?第一是“明其卑弱,主下人”,第二是“明其习劳,主执勤”,第三是“斋告先君,主继祭祀”。我们来看第一句:

 

【古者生女三日,卧之床下。弄之瓦砖,而斋告焉。】

 

这句话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古代要是生女儿的话,生下来头三天就给她放到床下,给她一块纺锤让她去玩弄,同时要祭告祖先。这句话我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没明白,为什么要把孩子放到床下给她纺锤呢?后来看到笺注明白了,它表示女人来到世间就要明白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的伦常大道。同时祭告祖先的含义也很深远,表明女子要涵养德行,抚养好下一代,以告慰祖先。这句话是出自于《诗经》。《诗经》里说“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如果生了男孩就睡在高大床上,给他穿非常华美的盛装,给他玩弄玉石做的圭璋,古代有官位的男子都可以玩弄玉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媞,载弄之瓦”。如果生了女孩让她睡到地下,给她穿的衣服就很简单,小孩穿的襁褓之衣,玩纺锤就可以了。“寝之床,尊之也”,把男孩放到床上睡觉表示尊贵的意思;“寝之地,卧之床下,卑之也”,把女孩放到地下,让她睡在床下,是表示要让她能够守住谦卑的德行。在这里我相信,尤其现在独生子女,是不会碰到这种情况的。我记得刚学的时候,我们单位的女员工说,怎么要放到床下,我们将来生孩子是不是也要这样,我们不要照搬行事,但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才是真正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精华。

我们学古文一定要透过字面看到背后古人所要传递给后人的真实道理。比如说古代的皇帝,他带的皇冠前面都有垂珠,垂珠都会挡住眼睛。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实际上是在暗喻皇帝,虽然他的智慧要比天下所有的人都要高一筹,但是他不要那样直接地一眼就把什么事都看透了,他要拿垂珠来挡一挡,挡一挡表示自己还能够听进去大臣的进谏。在古书里记载皇帝的耳朵都拿黄色的丝绵给塞住,当然不是塞死了。因为它是丝绵,讲的就是皇帝的听力的聪敏,能够辨别各种声音,但是也不要那样显露,表示自己还是能够听进去别人的一些见解。包括像古代的女子,穿的衣服都佩戴铃铛。为什么要佩戴铃铛呢?实际上是提醒自己,走路的时候,铃铛一响就要提醒自己行为要举止端庄,不要发出乱音,动作不要慌张轻浮,要威仪有则。同时这种声音也提醒大家有女子要到了,如果不方便大家都回避一下。所以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有很深的寓意的,并不是现在所想的那么简单。在古代的教学里,《易经》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童蒙养正,圣功也”。童是指儿童,蒙是指启蒙,养是长养,正是浩然正气,就是他所见所听、所看所想,全部都是正的,这是长养他的至圣之功。对女孩子,如何养正?首先要教她学会谦卑之德。在古代,女子不像男子在外面可以有很广的阅历,可以学到很多的学问,可以交到很多的良友,她封闭在家庭里头,怎么样能够让她有很好的德行?所以这种教育在古代是很见功力的一件事情。我们现在要比古代的女子幸福多了,我们可以有很广的阅历,能够学到很多的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是不是真正的在道上,我们可能并没有分辨到;是不是能够抓住做女人的根本,可能也没有意识到。所以我们学女德首先重在根本,根本之学就是女人谦卑的性德。


【卧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砖,明其习劳,主执勤也。斋告先君,明当主继祭祀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把她放到床下是表明她要守住谦卑柔弱的德行,是主要执谦卑之礼于人下。那么“弄之瓦砖”呢?让她玩弄纺锤,一则告诉她女人主内的本分;二则告诉她女人要懂得劳作,勤俭才能持家,“女子一勤全家旺,女子一懒全家衰”,所以女人勤家业就容易兴旺,女人要是好吃懒做,这个家族很快就败坏掉了。主的是执勤这件事情。“斋告先君”,先君就是指祖先,给祖先祭祀,是指什么呢?是“明当主继祭祀也”,讲的是家里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活动,由女子来操劳。我们就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重大的事情在古代交到女子的手里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古代对女子并不轻视,因为女子来到一个家里,她是帮助这个家族抚养后代、光耀门楣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帮助这个家族抚养出后代。“继祭祀”,继是继承的意思,怎么样能够帮助这个家人、这个家族,抚养出后代来,关键看这个女子有没有德行,有没有学问。这样一件大事,要从小告诉她,要提醒她注意,之后她嫁到夫家,全部的使命就是来做这件事情。古语有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不是说儿子,我们生完儿子有“后”了,该怎么样吃喝玩乐,做母亲的就去吃吃喝喝去了,这跟家里养一个小猫、小狗是没有区别的。这个“后”关键是能不能够承继祖先的家业、祖先的家德、家风,能够把家族兴旺下去,一代传一代。有这个“后”才真正对得起祖先,没有这个“后”就是养一窝也没有用,个个都是败家子,对祖先还是不孝。

我在《列女传》上见到孟母说过这样的话:“妇人之礼,精主饭,谧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故也闺门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此之谓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做女人的礼节就在于能够精通做饭,能够酿酒,能够去孝养公婆,能够把衣服缝好,仅此而已。这就是闺门里,关起门来,女人在家里要修行的事情,就在这些事上修,没有“境外之志”。境外就是所谓到外面闯一番天下,像男人一样建功立业,没有这个志向。“女子始生,即以是期之,视之,其实妇人之道,亦即此而无加也。”女子一生下来就用这个去期望她,去教诲她,再多了就不需要了,女子就能够好好的教育出来。孟母就是单纯的会做饭、会补衣服吗?她仅在于此吗?我们只要提起孟子没有一个人不会不想到孟母的。一个圣贤人是谁教出来的呢?一个好母亲教出来的。所以孟母虽然没有在外面建立丰功伟业,但是她养育出来的一代圣贤之子,能够让后面几代人,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她的这种志向,这种影响力太深远了,岂止是说她就是会做做饭,缝缝衣服而已啊?在这里我们能看出来,女人的谦卑是什么呢?真正的有道德、有学问,但是从来不去表露和表白自己,而是安分守己。首先把家道做好,最重要的是把儿女教养好,其他的能够赚多少钱,能够在外面得多大的名,都是次要的。我记得有一个教育学家说过,赚了很多钱,但是当回头看看你的儿女一无是处,走的时候你两手空空,一分钱带不走,什么名望、地位也带不走,儿女又没有带出来,家道又再次衰败,那是后悔终身的一件事情 。我也碰见过这样很有钱的夫妻,可是他们的儿子很让他们上火,儿子已经二十多岁,根本不听父母的教诲。夫妻俩跟我说,早知道会这样我们就腾出一个人,比如他妈妈就不出来跟我一起做买卖了,在家里好好教育儿子。但是时光不可倒流,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也不听父母教诲,已经是无可奈何了。所以我们现在如果有机会听到或者明白这样的道理,一定要从当下做起。


摘自《齐家治国  女德为要》     作者:陈静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