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2 16:17 来源:医学教育网 为了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执业药师考试,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部分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如下: (1)肺主气、司呼吸: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方面。 (2)肺主一身之气:是指周身之气都与肺密切相关。即关系着宗气的生成、气机的调节、辅心行血等三方面。 (3)肺主行水: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故说“肺为水之上源”。 (4)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要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气的宣降作用,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而输布于全身。 (5)肺为华盖:位于胸腔,位置最高,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又能宣发卫气于体表,具有保护诸脏免受外邪侵袭的作用。 (6)肺为娇脏:是指肺为清虚之脏,轻清肃静,不容纤芥,不耐邪气之侵,故为娇嫩之脏。 (7)脾统血的机理:主要是脾气的固摄作用。 (8)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依靠脾运化的水谷之精气与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生成,通过心脉而布散到全身。 (9)肝的疏泄功能: ①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 ②促进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排泄; ③调畅情志活动; ④通调排精与排卵。 (10)肝藏血的生理意义:有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及防止出血等五方面。 (11)肝为刚脏: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躁急的生理特性。 (12)肝主升发:指肝具有升腾一身阳气,调畅气机的作用。由于肝气有主升发之特性,故其病机以升泄太过为多见,多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气上逆等病理变化,故又有“肝气肝阳常有余”之说。 (13)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源,故说“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阳充盛,肾阴充足,脏腑形体官窍生理功能正常,脏腑气化才能得以正常发挥。 (14)肾主水:指肾气具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①肾气对参与水液代谢的脏腑的促进作用; ②肾气的生尿和排尿作用。 (15)肾主纳气:是指肾气有摄纳肺所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肾的纳气功能,实际上是肾气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故有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说法。 (16)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为用及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 (17)肺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18)肺与肝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的升降调节方面。 (19)脾与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先天与后天的互促互助关系,以及水液代谢的互用方面。 (20)五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织器官,也称为“形体”,具体联系是: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