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之一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08 发布于上海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之-----肾

脾胃的重要性

肝---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之一

肝为人体重要的脏腑之一,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

肝在五行属木,主动,主升,与胆、筋、爪、目等构成肝系统。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下而稍偏左。

肝的生理功能:

一、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脏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畅,气血和调,经络通利,脏腑组织的活动也就协调。

1.调节精神情志

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人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

若肝失疏泄,则容易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则表现为抑郁寡欢、多愁善虑等。

疏泄太过则表现为烦躁易怒、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等。

“七情之病,必由肝起”《柳州医话》

肝主疏泄失常和情志失常,互为因果。

肝失疏泄而情志异常,称为因郁致病

因情志异常而致肝失疏泄,称为因病致郁

2.促进消化吸收

脾胃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主要的脏腑,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肝主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吸收功能的重要条件。

肝对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和分泌、排泄胆汁而实现的。

(1)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胃气主降,受纳腐熟水谷以输送于脾,脾气主升,运化水谷精微以灌溉四旁,脾升胃降,协调畅达,则脾胃的消化功能正常。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是保持脾胃升降枢纽能够协调不紊的重要条件,肝属木,脾胃属土,土得木而达,故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即可助脾的运化,清阳之气升发、水谷精微上归于肺,又能够助胃之受纳腐熟,促进浊阴之气下降,使食糜下达于小肠。

若肝失疏泄,犯脾克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临床上除具肝气郁结的症状外,还可出现胃气不降的嗳气脘痞,呕恶纳减等肝胃不和的症状。

也可以见到脾气不升的腹痛,便溏等肝脾不调的临床表现。

(2)分泌排泄胆汁

胆附着于肝,内藏胆汁,胆汁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是肝之余其积聚而成。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于脾胃的消化吸收。

如果肝气郁结,则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导致脾胃的消化吸收障碍,出现胁痛、口苦、纳食不化,甚至黄疸等。

3.维持气血运行。肝的疏泄能直接影响气机条畅。

只有气机条畅,才能充分发挥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脾统摄血液的作用,从而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4.调节水液代谢。水液代谢的调节需要由肺、脾、肾等脏腑共同完成,但与肝也有密切关系。

肝主疏泄能条畅三焦的气机,促进上中下三焦、肺、脾、肾三脏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

即通过促进脾的运化水湿,肺的布散水津,肾的蒸化水液,以调节水液代谢。

三焦为水液代谢的通道。

三焦这种司决渎的功能,实际上是肺、脾、肾等调节水液功能的综合体现。

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则三焦气治,水道通利,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之而顺。

若肝失疏泄,三焦气机阻滞,气滞则水停,从而导致痰、饮、水肿或水臌等。

肝脏是通过其疏利条达三焦脏腑气机的作用,来调节体内的水液代谢活动的,这是理气以治水的理论依据,理气法不是治疗水肿的主要治法,而是协助行水的重要一环。

5.调节生殖功能。

肝对生殖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调理冲任和精室而实现的。

其一,调理冲任

妇女经、带、胎、产等特殊的生理活动,关系到许多脏腑的功能,其中肝脏的作用尤为重要,“女子以肝为先天”。

妇女一生以血为重,由于行经耗血,妊娠血聚养胎、分娩出血等,都涉及于血,“女子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二脉与女性生理功能休戚相关。

肝为血海,冲任二脉与足厥阴肝经相通,而隶属于肝,肝主疏泄可调节冲任二脉的生理活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足厥阴肝经之气条畅,冲任二脉得其所助,则任脉通利,太冲脉盛,月经应时而下,带下分泌正常,妊娠孕育,分娩顺利。

若肝失疏泄而致冲任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形成月经、带下、胎产之疾,以及性功能异常和不孕等。

其二,调节精室。在男性生殖系统中,具有生成、贮藏精液功能的器官称为精室。

男子随着肾气充盛而天癸至(促进性成熟并维持生殖功能的物质),则精气溢泻,具备生殖能力。

男性精室的开合、精液的藏泄,与肝肾的功能有关。

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格致余论》

肝的疏泄与肾的闭藏协调平衡,则精室开合适度,精液排泄有节,使男子的性与生殖功能正常。

若肝的疏泄失常,必导致开合疏泄失度,其不及,可见性欲低下、阳痿、精少、不孕等。

其太过,则可见性欲亢奋、阳强、梦遗等。

“肝为阴中之阳,其脉绕阴器,强则好色,虚则妒阴,时憎女子”《类经·脏象论》

调整肝之疏泄也是治疗男性生殖异常的重要方法。


二、肝主藏血

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1.储藏血液,血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化于脾而藏受于肝。

肝内储存一定的血液,既可以濡养自身,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从而维持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又可以防止出血。

肝不藏血,不仅可以出现肝血不足,阳气升泄太过等病变,而且还可以导致出血。

2.调节血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量是相对恒定的,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改变其血量。

当机体活动激烈或情绪激动时,人体各部分的血液需要量相对增加,肝脏储藏的血向机体的外周输布,以供机体活动的需要。

当人们安静休息及情绪稳定时,全身部分的活动量减少,机体外周血液需要量减少,部分血液便归藏于肝。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因肝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故肝有“血海”之称。

肝藏血功能发生障碍时,可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血液亏虚肝血不足,分布到全身各处的血液不能满足生理活动的需要,如目使所养,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

筋失所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以及妇女肝血不足,血海空虚,则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等,此为肝无所藏。

二是血液妄行。肝藏血的功能,含有防止出血之意,若因某些原因导致肝藏血的功能减退,则可发生出血倾向的病理变化,如吐血、衄血、月经过多、崩漏,此为肝不藏血。

肝与藏血的关系,在生理上,肝主疏泄,气机调畅,则血能正常地归藏和调节。

血液的运行不仅需要心肺之气的推动和脾气的统摄,还需要肝气的调节才能保证气机的调畅而使血行不致瘀滞。

在病理上,肝失疏泄可以影响血液的归藏和运行,如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也随之瘀滞,即由气滞而血瘀。

若疏泄太过,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又可导致出血。


三、肝的生理特性

1.肝喜条达,肝为风木之脏,肝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

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气升发、柔和、舒畅、既非抑郁,也不亢奋,以冲和条达为顺。

若肝气升发不及,郁结不舒,就会出现胸胁满闷、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等症状。

如肝气升发太过,则见急躁易怒、头晕目眩、头痛头胀等症状。

肝的这种特性与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有密切关系。

木郁达之”,“木性原喜条达,所以治肝之法当以散为补,散即生发条达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论肝病论治》

2.肝为刚脏,是指肝气主升主动,具有刚强燥急的生理特性而言。被誉为“将军之官”。

肝为刚脏是由肝体阴用阳之性所致,肝体阴柔,其用阳刚,阴阳和调,刚柔相济,则肝的功能正常。

在生理情况下,肝之体阴赖肾之阴精以涵养,方能充盛,水生木,故肝之自身体阴常不足而其用阳常易亢。

临床上常用滋水涵木法,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治法,又称为滋肾养肝法、滋补肝肾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或肝阳上亢之证。如六味地黄丸加减。

刚柔不济,柔弱而刚强,故肝气易亢易逆。

3.肝体阴而用阳,肝为刚脏,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

肝脏“体阴”的含义:

一是肝属阴脏的范畴,位居个下,故属阴。

二是指肝藏阴血,血属阴,肝脏必须依赖阴血的滋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肝为刚脏,非柔润不和。

肝脏“用阳”的含义:

一是从肝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内寄相火,主动主升,按阴阳属性言之,属于阳。

二是从肝的病理变化来看,易于阳亢,易于动风。

肝病常表现为肝阳上亢和肝风内动,引起眩晕、面赤、易怒、肢体麻木、抽搐、震颤、角弓反张等症状,按阴阳属性,属阳。

气为阳,血为阴,阳主动而阴主静,因而称肝脏为“体阴而用阳”。

肝体阴用阳的意义,由于肝脏具有体阴用阳的特点,在临床上对于肝病的治疗,“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

往往用滋养阴血以益肝或采用凉肝、泻肝等法以抑制肝气肝阳之升动过度。

肝为刚脏,非柔润不和,故顾护肝阴肝血为临证治疗肝病之要务。

4.肝气与春气相通应

肝主疏泄,其气主升主动。在自然界中,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万物以荣,气候温暖多风。

肝气与春气相通应,肝气在春季最旺盛,反应最强。

春三月,为肝木当令之时,肝主疏泄,调畅情志,与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关系密切,故精神神经病变多发于春天。

肝与东方、风、木、青色、酸味等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治疗肝病多用白芍、五味子等酸味以补肝柔肝。


   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筋依赖于肝血的濡养,肝血充足,筋得其养,才能运动灵活而有力。

肝血充足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能耐受疲劳,并能较快地解除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

血虚生风” “热极生风”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筋之余” “肝为罢极之本……其华在爪”。

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红润光泽;

肝血不足,则爪甲萎软而薄,枯而色夭,甚至变形、脆裂。

2.在窍为目

肝血充足,肝气调和,目才能正常发挥其视物辨色的功能。

若肝血不足,则会导致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目眩、目眶疼痛等症。

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

肝风内动则目睛上吊、两目斜视;

因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久而火动痰生,蒙阻清窍,可致二目昏蒙,视物不清。

肝与目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密切,临床上凡目疾主要与治肝为主。

3.在志为怒

怒是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由肝气、肝血所化,一定限度内的情绪发泄对维持机体平衡有很重要的意义,大怒或郁怒不解,伤身体,可引起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精血津液运行输布障碍,痰饮瘀血及癥瘕积聚内生,可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发为出血或中风昏厥等。

4.在液为泪

泪由肝精肝血所化,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泪有濡润、保护眼睛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泪起到清洁眼目和排出异物的作用。

病理情况下,可见泪液分泌异常。

如肝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常见两目干涩;

风火赤眼,肝经湿热,可见目眵,迎风流泪等。

5.与春气相通应

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要顺应春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畅达之性,保持情志舒畅,力戒暴怒忧郁,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广庭信步,舒展形体。

春季天气转暖而风气偏胜,人体的肝气应之而旺,故素体肝气偏胜、肝阳偏亢或脾胃虚弱的人在春季易发病,可见眩晕、烦躁易怒、中风昏厥,或情志抑郁、焦虑,或两胁肋部疼痛、胃脘痞闷、嗳气泛恶、腹痛腹泻等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