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泉州首个“社区营造”服务中心启用

 玖玖家政 2018-01-16

 

新启用的宝秀小区社区营造服务中心,吸引了居民的目光。

  近日,位于泉州市区宝秀小区的“社区营造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这是泉州首个启用的社区营造服务中心,市区其他4个试点社区也将陆续启用。

  社区营造,或将为未来的社区、城市,构建起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平台,推动更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

  “社区营造”亮相 提供“全方位”服务

(宝秀愿景图)

  启用几天来,位于东海隧道口附近的宝山社区宝秀小区4号楼,一楼红底黄字的“社区营造宝秀服务中心”,吸引了许多居民驻足。“社区营造,是做什么的呢?”住户许先生带着小孙子路过时,特地进来看了看。

  来自泉州圆梦义工服务中心的义工和黎明大学纺织鞋服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一边引导居民参观,一边解释这一“新生事物”。

  目前,社区营造服务中心已成为包括泉州圆梦义工服务中心、黎明大学纺织鞋服工程学院志愿者等多个社工、志愿者机构服务的场所。中心还启用了一个崭新的“show梦”图书馆,不时有小朋友来这里挑选他们喜欢的图书。在与社区签订了共建签约后,黎明大学纺织鞋服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戴汉良说,学院将社区营造服务中心作为组织志愿者服务的另外一个新起点,为居民提供学生们所学专业的宝石清洗衣、衣服剪裁等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和图书馆,只是社区营造服务中心的一小块“内涵”。这里,还成为居民志愿者服务培训、居民参与管理小区讨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社工服务、科学知识普及等核心场所。“除了硬件,注重的还有文化、精神层次。”比如,小区怎么好、绿化怎么做,居民的主动参与至关重要。

  提供交流平台 共建和美社区

  泉州圆梦义工服务中心主任林志伟介绍,“社区”一词,来源于社会学领域,强调人群内部成员之间的文化维系力和内部归属感。现在,不少“70后”、“80后”,仍对小时候在院子里追逐打闹的场景记忆深刻,拔地而起的高楼却割裂了这种维系力,人与人、人与城市的互动开始减少。

  “社区营造”是尝试新的社区关系构建方式,为父辈与子女之间的陪伴,为邻居的友好交流,为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建设核心聚场。宝山社区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希望社区营造成为支点,一起营造社区的公共空间、生态环境、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等的载体,通过它挖掘出真正的社区需求和社区优势,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形成可持续的动力,打造和美融洽、平安乐享的新家园。

  泉州市城管办副主任王森江也表示,“社区营造”的推动力在于居民,广大居民的参与,从环境、精神文化等缔造和谐融洽的社区。

  首批5个试点 今后还将推广

  王森江介绍,除了宝山社区的宝秀小区,还有鲤城的华新、龙岭,丰泽的松林,洛江的万福等4个社区,被列为我市开展“社区营造”的试点。在试点基础上,未来还将进一步探索推广。

  据了解,泉州市近年来积极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从2017年起由市城管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在这5个社区开展“社区营造”试点,实行“多元参与、多元治理、多元服务、多元宣传”的模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城市治理,推进社区自治共管,服务和满足居民需求,推动构建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平台。

  市政府出台了《泉州市城市管理提升行动方案》,将“社区营造”列入7项提升项目之一,提出具体目标要求,明确相关保障措施。市城管办会同市财政局制定《泉州市区社区营造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督促各区配套财政资金的到位落实,指导各社区从道路交通、环卫设施、里面景观、园林绿化、公共活动场所等,实施微改造,改善社区人文环境。

  名词解释

  “社区营造”是从社区生活出发,集合各种社会力量与资源,通过社区中人的动员和行动,社区完成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的过程。

  “社区营造”主要目的是为了整合“人、文、地、景、产”五大社区发展方向:“人”指的是社区居民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经营和生活福祉之创造;“文”指的是社区共同历史文化之延续,艺文活动之经营以及终身学习等;“地”指的是地理环境的保育与特色发扬,在地性的延续;“景”指的是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生活环境的永续经营、独特景观的创造等;“产”指的是在地经济与产业活动的集体经营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