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穆生平第二次写影评。 上一次,是高中的时候,看了电影《青春万岁》,语文老师逼着大家写读后感。 你想啊!1984年的一个高中小屁孩,除了上课考试打篮球之外,啥都不懂呢,能写出啥鬼东西出来! 而这一次,老穆看过这部佳作后,由衷地冲动:想写一篇发自内心的读后感。
《无问西东》很好看。 画面很美,音乐很美,四段故事很美。 单是从审美的角度,就已经超值票价了!
1923年的吴岭澜,讲的是理想。 1938年的沈光耀,讲的是国家。 1962年的陈鹏、王敏佳,讲的是爱情。 2017年的张果果,讲的是社会。
从电影故事中传递的思想、信念、价值观来看,这部影片,应该是国产影片中老穆觉得最棒的一部!!! 咱不是专业影评人,不好剧透影响各位朋友的观看体验,以下只想跟大家分享一点个人感悟。
老穆是创始人\咨询顾问\讲师\COO\写作者\音乐爱好者,这么多的斜杠,但自己这一生到底过的怎样?
曾经的老穆,青春过、热血过、幻想过、奋争过、磨砺过、起伏过、焦虑过。
现在的老穆,正式步入中老年。 多了很多社会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沉积,少了青春、芳华、激情、梦想、壮志。 不知不觉间披上了坚硬的外壳,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是老练和冷静,岂不知内心开始变得世俗和冷漠。 坚硬的外壳,虽然让自己被伪装、被保护,但同时也让真实的内心被压制、被阻隔。猛然间,已经不是曾经率真质朴、韶华欢畅的原我了。
在这个冷漠的社会,在吐槽别人冷漠的时候,自己也慢慢变得冷漠。 在这个虚伪的时代,在责骂别人虚伪的时候,自己也慢慢变得虚伪。
看着电影,唏嘘几位主人公的命运时,数次泪下。 看到这句:“这个世界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内心发出的真诚,正义,无畏和同情”,刹那间,内心被强烈震撼!
看过电影,回味思考四段故事深刻的内涵时,心中几个撞针的问题涌出来,叩问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1、当大家都一窝蜂去风口的时候,是否像吴岭澜一样坚持自己的理想? 惭愧地说,自己也跟风过、随从过。没那么真诚地对自己。
2、当教室里水滴雨打的时候,是否还能带领学生认真学习? 这个倒是可以做到。
3、当鬼子飞机呼啸轰炸的时候,是否还能从容专注地给学生们讲课? 没试过,坦率地说:肯定做不到清华那些大师们的淡定、优雅、无畏。
4、当母亲苦苦哀求不要去当兵时,会不会像沈光耀般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没试过,如果真到那一天,我想我应该会。正义感,俺不缺。
5、当自己衣食无忧时,是否会想到那些挨饿的孤儿而当晃晃哥哥? 这个很惭愧,现在街上遇到讨饭的,都避开走。缺失了同情。
6、当自己的朋友被所有人诬陷,会像陈鹏还是像李想那样做? 还没遇到,不知道。想想现在的勇气,貌似不太会那么忘我地正义和无畏,好像已经不太会两肋插刀了。
7、当张果果不得不站队时,是明哲保身?还是是非分明? 如果能不介入,就不介入。如果非要站队,还是要做对的不昧良心的选择,不会当时好过此后一生懊悔。
8、当四胞胎的弱势群体需要你,而且你不得不要付出很多时,会怎么办? 这个还有点同情心。能帮忙,就帮忙。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在维护好家庭需求后尽力而为。
思量一下,人生已经过半,后半生如何过?
“无论别人怎么看你。 无论别人怎么想你的选择。 真正决定自己的信仰的。 是内心。 真正不让自己无悔的。 就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这段台词,一句一句刻在灵魂深处,恍然,自己的人生,好像重新开启了一扇透射出金色阳光的大门。
不因为别人不真诚,所以自己就不真诚; 不因为别人不行善,所以自己就不行善; 不因为别人随大流,所以自己就随大流; 不因为别人很丑陋,所以自己就很丑陋; 不因为别人很坑人,所以自己就很坑人。
“这个世界不缺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内心发出的真诚,正义,无畏和同情” 试着回归青葱芳华、真实无畏的自己吧!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清华的校训。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人生的航标。
最后,强烈建议各位朋友,都去电影院,花上两个小时,静静地看看别人的人生,想想自己的现在和未来。
老穆 2018年1月13日星期六于济南
|
|
来自: 昵称37263053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