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外辅导应理性看待

 汐钰文艺范 2018-01-17

  近些年来,教育培训市场热度持续走高,尤其是中小学课外辅导,屡屡成为社会热点。由于立场不同,视角各异,社会各界对于课外辅导的看法也是有褒有贬,见仁见智。究竟如何看待火热的中小学课外辅导,还需要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加以分析。

  中小学课外辅导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因此也并非应试教育的伴生物。在国外,有“影子教育”之说,实际上也就是针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在欧美、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我国港澳台地区,尽管都属于教育发达国家或地区,但也存在着学生课外辅导,甚至形成了非常繁荣的课外辅导市场,民众对课外辅导的热衷程度并不亚于我们。课外辅导既有针对在校教育中存在学习障碍学生的扶弱作用,也有对日常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的学生的培优作用。在我国,无论是扶弱还是培优,小学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服务于被辅导者的升学。可以说,课外辅导也并非洪水猛兽。

  客观地说,中小学课外辅导是日常学校教育的补充,其产生和繁荣,反映了正常的社会需求。但毋庸置疑的是,市场的本性就是追求利润,教育培训市场的繁荣背后具有资本驱动的因素,教育培训市场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利润空间。营利性与教育的公益性之间存在着矛盾,故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行为,隐含着损害教育公益性价值的风险。从教育培训市场的现实来看,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市场监管,相当一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确实存在过度追求营利而忽视教育职责的问题。这是部分民众批评教育培训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引发民众不安的是,教育培训市场强力绑架了学生及家长——即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或为了保证孩子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获胜,哪怕是对教育辅导并不认同,也要让孩子去接受辅导。有时候,家长送孩子去培训班,仅仅是因为别人的孩子去了培训班。更有甚者,在上海等地,优质的中小学常常是私立学校;这些学校在选拔生源时往往要看入学申请者是否经受过培训,是否在各种赛事中获奖。从事实来看,接受过专门培训的孩子确实更有机会进入名校。这就大大强化了家长送孩子去培训班的意愿——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这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培训市场的扩张。

  教育培训市场的野蛮扩张,强化了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了沉重压力,与国家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政策和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政府有责任加强对教育培训市场的监管,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为。2017年,上海市教委连续重拳出击,对无照经营或有执照无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实施取缔和限期整改。而从2016年开始,上海市教委就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作为招录依据。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同样提出了类似的“禁赛令”,规范整顿教育培训市场。

  教育培训市场的失序当然需要政府规制,但从根本上说,教育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热,根本上源于我国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巨大的教育需求同有限的教育供给间存在矛盾——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了激烈的入学竞争。而地区间、校际间教育质量的巨大差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竞争。同时,应试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和教育生态,使几乎所有受教育者都难以脱离这种竞争。因此,要从根本上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就必须改变应试教育生态,必须创造出更加充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必须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