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真与梁思成

 江北大汉 2020-10-22

    我们去奈良公园游览的那天,公园里人山人海。除去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游客之外,还有其它国家的游客,而日本本国的游客更多——有很多身穿校服的日本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之下,来到这里。这些年轻人,跟公园里四处游荡的鹿嬉戏、给它们喂食,让这里充满了祥和与快乐。在这一刻,我想到了两个中国人:鉴真与梁思成。

  鉴真是唐代僧人。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延请他去日本传戒,他欣然应允。此后12年中,他先后六次率众东渡。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及地方官员的阻挠等原因,前五次均告失败。尤其是第五次东渡,鉴真的团队遭遇了恶风怒涛,在海上漂流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程经过端州时,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是,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鉴真一行于天宝十二年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为奈良、为日本带去了什么,今天的中日两国人民都知道:他带去的不仅有戒律,还有唐代的建筑、塑像、壁画等技术和艺术。而唐招提寺建筑群,就是他及弟子留下的杰作。这座建筑的整个结构和装饰,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唐代建筑的风格,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这也为古代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留下了一段佳话。

  梁思成是谁?梁启超的长子,中国著名建筑家。但对于日本人民,尤其是奈良的居民来说,知道他的人或许更多:在二战中,美军曾计划对日本的东京、奈良等城市进行轰炸。是梁思成竭力向美军宣传奈良的古建筑群,从建筑学、历史文化保护等角度来说明其意义,进而避免了奈良与东京一样的遭遇。梁思成在挽救唐招提寺的同时,也挽救了奈良无数老百姓的生命。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梁思成的这一举措意义同样重大:在今天很多专家的眼里,就研究中国唐代建筑艺术的价值来说,奈良不逊于国内任何城市。因为那里对古建筑的保护做得可能更好。

  中日两国,曾有过非常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但毋庸讳言的是,中日两国之间也产生过恩怨:中国明朝嘉靖年间,日本的战国时代,一些日本浪人武士与明朝东南沿海的海盗相勾结,曾为害一时;上世纪日本政府发动的侵华战争,也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对于这段历史,我们自然不该忘记。但是,我们牢记的目的应该是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是用和平取代战争,续写友好历史,造福两国人民。

  让人欣慰的是,在今天的日本,华人达400多万;我们旅游时,无论走到哪里,几乎都能听到乡音。即便你不懂日语,一般交流也不是问题:日文中有一定数量的汉字,而且通过与日本人笔谈,也可以大体明白彼此的想法。

  今天中日两国,委实还存在一些分歧,但我们不该忘记的是,即便是舌头和牙齿,有时也会发生冲突呢!——难道说,如果它们发生冲突,就一定要割掉其中一个或敲掉另一个?

  既然我们无法选择一衣带水的邻居,那么,我们就应相互交流和对话,积极寻求共识,谋求共赢。因为,作为具有相近文化背景的我们,本该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