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佳县放羊娃的故事

 二少爷收藏馆 2018-01-17

陕北人大都喜欢吃羊肉,陕北之北的榆林人尤甚。作为榆林人的我却不怎么喜欢,一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生活拮据,一年四季很少能吃到羊肉,即使过年也只是割十来斤猪肉,没给肚子惯下吃羊肉的毛病;再就是曾经放过羊,多少有点不忍心。

1995年,我小学毕业,小升初考试后距离下半年开学还有两个月的时间。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母亲早就给我安排好了充实的假期生活,让父亲从街上买回来一只绵羊。母亲对我说:你上初中要钱,好好拦这只羊,喂肥了、下羊羔了,卖的钱好给你交学费。我认真的度量了一下这只羊,虽然长的不怎么样,但我瞬间感觉它很亲。


陕北人把放羊叫拦羊,我理解是因陕北地域广阔,山上到处长满野花野草,只要拦着不让羊吃庄稼就行了的意思。拦羊也是一门技术活。为了让羊吃得饱,也能早点生下羊羔,我跟着村里一个叫平则的人学拦羊。平则比我大十几岁,是专业羊倌,他喂有三四十只羊,算是集团军。平则家住在我家坡底,每天早上吃过饭后,母亲就叮嘱我在硷畔上照应,看见平则赶着羊起身,我也拉着一只羊从坡上往下走。到沟里的时候,我的羊就和平则的羊混成一群了。刚开始,我老是分不清哪一只是我家的,平则总能一眼就看出,后来慢慢的我也能分辨清楚了。平则手拿羊铲像个将军一样走在前面,后面跟着羊群,有的羊脖子上还挂着铃铛,“叮叮当当”响着,我跟在羊群后面,我感觉平则很威风。平则喜欢习惯性地问我:咱今天啦儿拦走?我笑嘻嘻地说:听你的。平则笑着说:那就去仓库沟吧。


陕北的夏天,山上到处都是草,绿油油的,特别适合放羊。那个时候还没有开始封山禁牧,只要到了山上,羊儿就到了自己的天堂。我跟着平则把羊赶到山上,瞅准一个阳洼洼或者小山坳、山疙梁,把羊儿们围在中间,让羊群尽情地享受美味。刚开始,我老怕自家羊不好好吃,后来发现只要是一群羊,排成一队头低下都抢着吃,好像是比赛一样。看来做什么都得有竞争机制。偶尔有一两只不安分的羊,趁我们不注意会偷吃地里的庄稼,平则第一时间就会发现,喊着他们的名字“黑眼窝”或者是“拐脑”,然后非常精准地把小石头扔在羊跟前,羊就乖乖地走开了。我很惊讶,平则给每只羊都起有名字,而且羊也知道那个名字就属于它。


慢慢的,跟着平则,我知道了羊喜欢吃那些草,譬如苦菜、苜蓿、蒲公英等算是它们最囊口的食物,当然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野花野草;像刺篱这些草,因为有像狼牙棒那样的小果实,比较扎,羊是不喜欢吃的。我也知道了,那个沟那个峁上的草多,那个圪墚那个疙瘩上羊群常去。羊的嘴很细、很叼,带水的草它不怎么吃,粘土的草也不喜欢吃,而且绵羊不喜欢爬山上洼,山羊恰好相反。在获取这些专业知识的同时,拦羊也带给我不少乐趣。

我的老家属于沿黄土石山区,肥沃的土地都被用来栽枣树或种庄稼,这些地方很少去拦羊的。拦羊主要是上山圪梁,虽然土地贫瘠,但草长得还好。站在山顶,放眼望去,脚下是山,山底是河,河边是菜园子,菜园子周边都是树,窑洞就七零八落地点缀在山、河、树之间,像一幅水墨画。抬头远眺,远处还是山,隐隐约约的山峦之间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或者鸡叫,不用说,在山的某个角落里还住着人家。夏天热,找一颗树或者大石头,躺在下面,山风吹来,凉凉得很舒服,看着天上的蓝天白云,偶尔会有麻雀从头上飞过,羊儿就在不远处吃草,就这样躺一会就能睡着。遇到山里干活的后生们下地回家,喊几嗓子陕北民歌“一对对绵羊,并呀么并排排走”,平则也会隔着山头回应几声。或者是碰见村里的熟人,会在对面的山圪蛋上吼“平则,能回咧!”“还早了,羊还没吃饱”!声音在空中回荡,笑声会把正在低头吃草的羊儿惊的抬起头来。有时候,平则也会一边放羊一边捉蝎子,一斤蝎子能卖一百多块钱,平则说他要攒钱娶婆姨。我也帮着他翻石头,偶尔还能翻出一两只蝎子来,平则很高兴,我也达到了取悦他和满足自己成就感的目的。


为了打发时间,平则有时会怂恿我去玉米地里掰几个玉米棒子,把玉米皮褪的差不多了,去河里捞些泥裹在上面,用拦羊铲或者小镢头在地上挖个坑,在坑里先放干柴再放裹满泥的玉米棒,上面再用干柴点火,随着火烧,用树枝扒拉着给玉米翻身。不一会儿,火熄灭了,再一会儿,灰烬的余温也没有了。这个时候,用树枝扒开灰,像叫花鸡一样的玉米棒子就出现了,扒去已经干了的泥巴,再去掉里面的一两层皮,香味扑鼻而来,咬一口,满口生香,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纯有机!这香味,往往会引来羊儿羡慕的目光!

拦羊基本上是上午吃过饭后出发,到下午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回家。从山上下来的羊在村头小河里排成一队喝水,肚子圆滚滚的。回到家,母亲总会说,今天羊像是吃饱了。我觉得这就是对我成绩的最大认可。


母亲还是心疼我跟着平则上山拦羊累,等羊怀上羊羔的时候,就不让我再跟着平则了。只要拉着羊在房前屋后吃饱就行了。记得有一次,镇上遇集,父母都去赶集了,走时安顿我把羊拉出去再吃会草。我把羊赶到脑畔上,因为感觉和它关系很好了,就不需要紧盯了。羊在旁边吃草,我就坐在地上看借来的小人书,好像是《呼延庆打擂》之类的连环画,看得入迷了,等看完才发现,羊不见了!这可不得了,我慌神了,赶紧四下里找,又叫又喊,还是不见踪影。我急得哭了,这可怎么办,父母回来非得一顿男女混合双打!我特恨自己,也恨羊,这可是连羔带母都丢了啊。找了半天没找着,我就坐在硷畔上等着。父母回来了,一听说羊不见了,也慌了,问跟前邻居、到山洞里瞧,也到处找,怎么也找不到,这只羊就神秘地失踪了。因为遇集,害怕羊跟着邻村路过的羊群跑了,父母也非常焦急,但是没有责骂我。正当一家人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羊回来了,肚子吃的鼓鼓的自己从坡上下来了,摇着头像个得胜将军一样。我喜出望外,赶紧跑上去拉住它,既想狠狠踢两脚,又想亲它两口。父母也很高兴,都说“羊是有灵性的”。从那次以后,再拦羊的时候我是非常小心的。


虽然,开学的时候,羊羔没生下来,但后来,这只羊生下了一对羊羔。再后来,我也不知道他们被卖到那里去了。依稀记得,在我上初中的三年里,家里一直养着一两只羊,可以说羊为我的上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每到寒暑假,虽然父母让我好好看书,很少再让我拦羊,但我还是抢着去,回来的时候挽一笼子羊最喜欢吃的草,或者是一笼子枣叶。现在想来,那会我喜欢的是和羊在山上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无烦无恼,我渴望羊羔长大就像渴望自己长大一样,我渴望走出山外,就像羊渴望独自去寻找草地一样。

后来,我上了高中,读了大学,参加了工作,如愿走出了这个坐落在黄河岸边的小山村。随着家里条件好转,再也没有喂过羊,我也没有机会再去拦羊。但内心深处,还是很怀念那段拦羊的日子,有时做梦,都会梦见又在拦羊。现在有时下基层调研,到农户家看见有羊,不由得想站在跟前多看一下;到地里看见某种野草,不由的会想,这是羊喜欢吃的还是不喜欢吃的。

我知道,我永远是一个拦羊小子。


李治锋,男,佳县螅镇人,现在榆林市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