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公祠文

 网罗天津卫 2018-01-17


 李公祠

李公祠坐落于潞河北岸總督衙門西邊(今河北區金鋼公園西邊西箭道4號),亦名李文忠公家祠。為清廷祭祀已故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光緒卅一年(1905年)由時任直隸總督袁世凱主持修建。選址在原淮軍駐地窯窪,占地兩萬余平方米,是頗具規模的宏偉建築。祠堂兩側建東、西箭道,正門坐北朝南,有兩扇朱漆的紅大門。門前有石級,階下左右各有石獅,對面有大影壁牆一面。正門大牆東端有便門,進正門兩側是門房。入門前院是紅柱綠琉璃瓦的遊廊。院內各有東西配房及廂房,均有高台階。北面兩側爲腰房,中間有過廳通往後院。後院首先是琉璃瓦六角亭,過亭即是連九間的大殿堂—享堂。堂內紅色大圓柱矗立,氣勢雄偉,古樸風雅。後院東西兩側亦各有廂房。再下則爲後花園,園中引北運河水入內,亭池水榭頗爲幽雅。

李公祠

正殿

 

李公祠

享殿内部

 

李公祠

祠内的池塘

 

李公祠

石橋

 

另外光緒光緒卅二年(1906年)李鴻章的銅像在此建立。

李公祠

 (圖片源自天津河北政務網)

 

辛亥革命前後,天津李公祠成爲公共場所,政治集會衆多,許多風雲人物聚議于此,這爲李公祠賦予了新職能。1906年,天津知識界在此舉行有關立憲的專題講演。後來,此地集會愈加頻繁。1912年後,統一黨直隸支部、同盟會燕支部、自由黨直隸支部、民主黨直隸支部、社會黨天津支部在此召開成立大會。張繼、雷鳴遠、于右任、孫洪伊、陳翼龍、吳稚晖以及孫中山特派的代表王法勤、潘智遠等中外名士紛紛登台演講,發表對時局的見解和主張。流亡日本的梁啓超,1912年10月8日歸國返津,轉天一早便來到李公祠,出席民主黨直隸支部(籌)爲他舉辦的歡迎會,梁啓超發表了關于中國政黨應有第三黨的演說,“聞者爲之動容”。1913年4月13日,4000余人出席了在此舉行的宋教仁追悼大會。同年11月2日,全國商會聯合會直隸事務所、天津紅十字會等團體,又在此舉行了被日軍在昌黎槍殺的五警士追悼大會,宋則久、王邵廉等人發表了激憤演說,當時的李公祠俨然成爲直隸省重要政治舞台。上世紀二十年代曾將這裏改爲遊園,設茶座。園雖小,風光旖旎、景色宜人。七·七事變天津淪陷後,李公祠被日僞占用,河水被截斷,再無流水。國民黨三區黨部書記宋雁題在祠堂西跨院創辦啓明小學。之後,又聯系天津縣教育局局長劉宸章等人,向李鴻章的孫子李嘉琛借用前院客座東房3間,建廬山中學。新中國成立後,更名向前中學,李嘉琛任名譽校長。不久,又更名爲天津市第三十三中學。新中國成立後,因學校擴建,先後將原建築拆毀改建新樓。多年來,校舍幾經擴建、改造,目前,李公祠內,後院那座八角亭遷至北甯公園觀瞻,潘齡臯撰寫的《天津李文忠公祠堂附記》等石碑移至天津市曆史博物館邃園內,其余建築多已不複存在。祠中石碑除部分移曆博陳列外,部分在挖地道時被埋諸地下。目前僅留李公祠大街及東西箭道之名,舊迹無存。

李公祠

民囯年間日本人繪製天津立體地圖

 

李公祠

1936年

李公祠

1967年

 

李公祠

1986年

 

李公祠

2008年

 

李公祠

google earth上看到的李公祠

 

隨著天津海河的開發,最近挖掘出土的李公祠聖谕碑是1901年镌刻的,通體爲上乘的漢白玉石材,保存十分完好。碑首爲盤龍通雕,撰額爲“聖旨”二字。碑身高3.7米,有龍紋及雲紋裝飾,雕刻精細,體現了皇家的尊貴。碑文記載了光緒皇帝及慈禧皇太後批複袁世凱奏請興建李鴻章祠堂的聖旨原文。相繼出土的還有袁世凱撰並書的李文忠公天津專祠功德碑,高2.45米、寬1米、厚0.35米。該碑通體精美,保存完整,碑首碑座均有浮雕裝飾,碑身正面四周也雕有精美龍飾和雲紋,碑文清晰,詳載了李鴻章生平事迹,多爲溢美之詞。該碑的發現,爲李鴻章學術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李公祠

出土的敝屣(北方網)

李公祠

李公祠聖谕碑盤龍通雕(北方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