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一句话谈论富与贵,你觉得现在富人中哪个违背了孔子的话

 昵称41082923 2018-01-17

人活在世上,不可能没有欲望。谁都愿意生活得好些,富裕一些;谁都愿意自己有地位,尊贵一些。但是如何满足欲望,如何富贵,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办法。这里就有个正道与歪道的问题。

《论语·里仁第四》中说: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说:“拥有财富和地位都是人们所想要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来得到,那就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都是人们所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来摆脱,那就不必摆脱。君子要是离开了仁,那怎么成就名声?君子在吃一餐饭的时间里都离不开仁,匆忙急促的时候是如此,困窘奔波的时候也是如此。”

这段话讲的是孔子对待钱财、地位的态度,可以说是他的义利观。孔子在这里讲得很实在,他不否认富与贵,即钱财与地位是人的欲望,人人都愿意得到它。但是如何去得到富与贵,方法却各有不同。

有的人很有原则,有的人却不择手段。在这方面孔子的态度是很鲜明的。不是财富与做官不好,关键是看你取得富贵的手段是否正当。这正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君子在求利的时候,总是以义为准绳,绝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换一种说法,就是重义轻利,违背义的事,再富、再贵也不足取。

虽然渴望富贵,但对富贵要取之以道。这“道”就是要符合道义,符合礼制。也就是说,凭自己的本领,凭自已的辛勤劳动来取得,当然可以;相反,若是用不正当的手段,通过不正当的渠道取得,即使是能升官、能发财,有道德的人也绝不去做的。

摆脱贫穷与卑贱也是一样,能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努力,摆脱这种困境,那自然是可以的。相反,若是要用卑鄙的手段来取得,那就宁肯过着穷困的生活,宁肯没有什么地位,也不去违背道义。

孔子的这种观点,实际上就是“仁”的主张,如果离开了“仁”,那根本就算不得君子了。所以人们就常说“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强调的是要通过正当的途径,运用正当的手段。孔子的这段话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很有意义。我们现在处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人们都很重视物质利益,这并没有过错,问题就是要用正当的手段来获取。这样,这个社会才能有良好的秩序,人们相处也才能够和谐。

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些问题,就是缺乏这种正确的义利观。一些人为了发财致富,不择手段。像报纸揭露的有的企业偷税漏税,走私贩私的行为,各种制假、售假的行为,就是为了获取暴利,而坑害国家和群众。有的商家造假酒、制假药,为了私利而不顾人们健康。有的矿主为了自己获利,不采取安全措施,不顾矿工死活造成一次一次的矿难;更有甚者,为了发财,组织黑社会性质的团伙,欺行霸市,为非作歹,甚至是偷运毒品,绑架他人,雇凶杀人等等。还有掌握一定权力的干部,为了发财,或贪污,或受贿,以权力与金钱来做交易……总之,这都是“不以其道得之”的。虽然拥有财富,但“富”得是不干净的。

在想改变地位方面,也是一样,有的人为了地位的提升,跑官要官;为升迁其职位,向上司行贿;为在选举中得胜,采用金钱开路,搞贿选,拉选票等等,也是什么手段都用尽。虽然得到了官职或荣誉,但却是用金钱买来的,“贵”得也令人不屑。

当然,这些人中,有的确实通过这些不正当的手段发了财,甚至升了官。他们的欲望一时得到了满足,目标也似乎达到。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当他们弹冠相庆、扬扬得意之时,东窗事发,最终一个个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那富贵也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

所以,我们在谋取富贵的方面,一定要记住孔子的这段教导,要有正确的原则,要有自己的底线,这样才不会在灯红酒绿、眼花缭乱的生活面前,去与人攀比,或者受到诱惑而迷失正确的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