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心素养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炉!指向何方?

 观复斋主 2018-01-17



随着“部编本”小学、初中语文新教材

在全国范围内逐步适用,

高中课程改革也呼之欲出!


近日,最新修订的“核心素养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终于出炉!

引得各方高度关注!


要知道,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

“课程标准”更改直指高考!


新「课程标准」怎样规定语文核心素养?


  与我们习惯上将语文分为“语言”和“文学”两个板块不同,新「课程标准」将语文的 “核心素养”分为4个方面:


  1.语言建构与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


  其中前两点强调的都是语言能力,但重点都不在积累与记忆,而是运用与提升。

  尤其是提出了“思维发展”的目标,即“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的自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的能力”。——简单地理解,就是进一步否定“死记硬背”;提倡活学活用!


  后两点强调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样的,重点也不在方法与技巧,而是审美与理解。

  尤其是首次将“审美”作为一个语文核心素养,体现了对于文学学习本质的回归。

  但是“审美”是一个开放性的、没有绝对标准的命题,将来在课本中和高考中如何体现呢?值得期待!



新「课程标准」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新「课程标准」在学习方式上有一个重大的改变——那就是改“篇章学习”为“任务群学习”。

  以往我们的教材是以“篇章”为中心的,课文是一课之主体,语言积累、文学分析、写作训练都是以其为中心展开的。

  所以,教材改版时删去哪一篇文章、增加哪一篇文章都会引起极大的议论。

  

  新「课程标准」则不同,以“任务群”为中心,期待多年的“规定目标、篇章自选”的学习方式将得以实现。

  这一调整让学习目标更明确,也给了学校和师生较大的自由度,可以将国家要求与地方特色、个人喜好结合起来,值得期待!



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重点有哪些?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最重要的4个“核心任务群”——贯穿高中语文必修、选修全过程。


  1.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2.整本书的阅读与探讨

  3.当代文化参与

  4.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第一部分是语文的基础,包括“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运用、理解、辨析……不用多说。


  第二部分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首次提出“整本书的阅读与研讨”,其中还专门提出了“专心读书”的要求,即“不动笔不读书”、“钻得进去,把书读厚”、“提要钩玄,把书读薄”。(这一条应当是呼唤“深度阅读”回归,提倡深度阅读在新课标中的体现——在新教材和高考中怎样落实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从小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习惯绝对是没错。)


  第三部分“当代文化参与”。

  强调的是「参与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即生活中的语文、现实中的语文。包括当代文化热点、民俗民风、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等等,内容非常广泛;


  第四部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这是对互联网时代的呼应,可以理解为语文的“互联网+”。

  在互联网时代,阅读与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怎样认识各种信息传递的媒介?怎样运用好这些媒介?也是语文学习的应有之义。

近几年来,“微博对日常交际的影响”、“微信在中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电子阅读VS纸质阅读”等很多与互联网媒介相关的探究课题已经出现在了中小学的课堂上,本次在课程标准中专门提出,并且规定了9个课时,也是对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进一步肯定和强化。

  从另一个角度讲,现在的中小学生是互联网时代的见证者;也是互联网时代最积极的参与者。把这些课题引入语文课堂,最利于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当然,公布课程标准只是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第一步,学习内容和考试重点具体怎样调整还要等新教材出炉才能揭晓。

  值得期待的是: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深度阅读”的重视将延续中小学部编本教材的学习重点,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另一方面“思维发展”、“审美鉴赏”、“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等新亮点的出现也让语文学习更加异彩纷呈。期盼这一次课程改革能让孩子们真正爱上语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