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部回应古诗文增加学生负担,原来我们都错了

 北方的姑娘崔 2018-01-17

16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新课标的相关情况。

据介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此次课标修订的重点之一。语文新课标中,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深入学习研讨。原课标“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数量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

教育部回应古诗文增加学生负担,原来我们都错了

看到新修订的课程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科目,从14篇达到了72篇,网友们表示:幸好自己毕业的早。篇目增加,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说好的减负减负,新课标真的会实现学生减负?对此,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做出回应:

首先从意义上,每个人,无论是学习、工作,肯定要干事,干事就是负担,轻和重怎么判断?应该看对个人、对社会有没有价值。如果说花了很多精力、很多功夫干这个事,对个人的成长、对社会没有太多的意义,没有太多的价值,这就是负担。再从方式上,如果孩子每天忙的的方式和成长关联贡献不是那么大,比如天天做题,对提高他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没有帮助,就是负担所以我们减负要减这些负担,不是简单地谈减负就是少学习、不学习。

教育部回应古诗文增加学生负担,原来我们都错了

这次高中课程修订完以后,在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依据是什么呢?有三个方面:第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地开一门课。首先要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全科渗透,在修订启动大会上就部署了这个任务,14个学科,各科都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自然地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进去。

第二,相对义务教育阶段,比重进一步增加。我们经常说要保证打上中国底色,怎么打底色?得有一定的量。所以高中这次修订中,量是有增加的。高中语文课标里有一句话,课内必读书目中,传统的经典作品必须应占1/2以上,因为高中孩子学习古诗文的能力还是增高了。

第三,要求更高,不是简单的知道,要从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汲取营养,真正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打上中国底色。比如语文,是不是一讲背诵就是负担?这个还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学科特点。

古诗文学习,就得背诵名篇佳作,那些词句就得记下来,因为要用。但是有些学科不能死记硬背,比如思想政治课,除了学概念以外,除了记下来,还要实践,去体验。比如说物理、化学、通用技术,更多的不是去背,是去动手做。所以不要认为要求背就是负担,要根据学科特点。

对于语文来讲,过去推荐了14篇,现在变成了72篇,是在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上,对加强传统文化的具体落实。另外比如历史课程中文化方面的学习,要求也提高了,高中要在初中的基础上,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化的贡献,角度都不一样了,要求都不一样了,所以要求有提高。

教育部回应古诗文增加学生负担,原来我们都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