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指法是用钢琴演绎音乐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循常用的几条原则;注意两手之间的声部安排。 在钢琴教学工作中,我观察到,许多学生在演奏钢琴作品时,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细节就是指法的运用。很多人都认为,弹得舒适,音响上没有错就是达到目的了。孰不知,其实在弹奏正确指法的同时,实际上是在练习不同的节奏组合和音值组合,以加强手指的指法技巧和手指技巧。19世纪伟大的钢琴家、俄罗斯钢琴学派的奠基者安东·鲁宾斯坦对钢琴指法有一段精辟的名言:“演奏钢琴最大的秘诀,是在正确的地方,用正确的指法,弹奏正确的键盘。”音乐主要由“节奏”、“旋律”、“和声”三大要素构成,“节奏”的准确、“旋律”的歌唱、“和声”的层次都与选择适当的指法密切相关。“力度”、“速度”、“音色”是音乐表现的三大手段,“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音色”的变化也都与指法的运用密不可分。因此,我们说,钢琴指法是用钢琴演绎音乐的重要手段。 一、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指法习惯 学生初学钢琴时,教师就应重视培养他们自觉对待指法的习惯,认真研究乐谱上的指法标记,理解其真正含义,并结合自身条件加以选择,因为乐谱上的指法并非适合所有人。如果在教学中需要换掉或补充一些有缺点的指法,我们最好尝试用原速度弹奏作品。因为有些便于慢速度进行的指法,无法适应快速演奏。找到合理的指法后,不用将每个指法依次全部记下,只需记下那些弄不清楚的地方,并及早培养学生自己探索最为合理的指法的习惯。 二、学生练习指法常用的几条原则 1、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艺术表现出发来选择指法,这是一条最重要、最基本且被普遍使用的指法原则。 2、我们通常所说的顺指法,就是要尽量达到手指运行自然,音乐表达流畅。练习时前后逐一相连的琴键每个手指依次弹奏,空一个键时往往也要空一个相应的手指。但随着音乐的发展和作品陈述的需要,这种指法并非都能胜任,还需要用合适的指法来充实完成。 3、模进乐段里同样的一组音,一般都用同一指法来演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有利于弹奏和产生较好的记忆效果。一般在选择指法时,要注意手指尽量处于自然并拢的状态,弹奏距离较宽的音型,如将手张得太大,就有可能造成手指紧张,使其缺乏应有的弹性,妨碍手指能力的发挥,影响演绎感觉。手指在并拢的状态下,往往有助于弹出更为动听的声音,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比较容易地克服一些弹奏中的困难。 4、选择指法时,还应充分考虑到每个手指的“个性”。譬如,大拇指是最有力的,在可能的条件下适用于弹特别饱满的音;第四指适用于弹奏要求比较精细的音,等等。这一指法原则最早出现在浪漫主义时期钢琴大师的作品中。其中,肖邦的《bE大调夜曲》的指法,即可作为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 5、在钢琴作品的弹奏中,很多地方需要借助连奏指法来达到非常连贯的效果,这对有些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例如,弹一些重复音的连贯,通常采用暗中换指,如舒曼的《第一次丧失》中第5小节,第3~4指的同音替换。相反弹一些非连奏的重复音,特别是以同样力度弹奏时,用同一手指通常比较合适。 6、同一琴键上无音暗中换指和从一个键盘滑到另一键盘上的滑指或称之为垫指或移指,这种指法常常被用于弹奏复调作品,使用这种指法时,特别是第4~5指、第3~4指时,要注意手腕的灵活,利用手腕将手指送到需要弹奏的琴键上。同时注意,当一个手指尚未取代另一手指以前,任何一个手指都不应该离开本身的琴键,手指的触摸和听觉也是完成这一指法的必要条件之一,及早让学生进行有关这方面的联系无疑是很有好处的。 三、两手之间的声部安排 两手之间的声部或音乐织体各成分的分配也是教学中的任务之一,许多大钢琴家对此都非常重视。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安排好指法,就能更好地将音乐作品的每一个音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了解音乐意图出发,分析音乐材料,力求表达音乐作品的内涵,有时对作者的双手配弹法做某些更改也是完全有必要的。例如,弹奏舒曼的《快乐的农夫》一曲第9小节上声部的g音,要有第4指换到第5指,这对手小的学生来说显得非常不便。而不如此,就不可能用右手弹出降b-c这个二度音,如果将这个二度音分配在两手来弹就比较合理,这样的指法处理,作者的意图不仅没有被歪曲,相反却表现得更为鲜明流畅。我们还可以在不同时期的钢琴作品中或比较复杂的作品中找出许多合理分配两手材料的例子,如拉赫玛尼诺夫的《悲歌》、格林卡的《离别》等。 合理地安排指法能帮助我们较好地弹奏作品、表达作品,取得较好的声音质量,顺利完成弹奏任务。养成一个合理安排指法的良好习惯,是我们提高演奏水平,完成演奏任务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来源:西方音乐评论,王慧洁/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