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次自我辩护,朕苦学白话文,故文白夹杂,请诸位见谅! 后世诸君,惊闻两千余载,俱以朕为暴君,谩骂不绝。朕深感恼怒,真真岂有此理!后世君王享受着朕的政治遗产,居然有脸骂朕,恬不知耻是也。令朕略感欣慰者,后世有贤者,作诗曰: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枇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妙哉,妙哉! 说来说去,后世骂朕,无非就那么几件事,一修长城,修宫殿。面对匈奴帝国主义的威胁,没有强有力的防护行吗?朕是真心心疼我大秦子民,此举可保我国民免受匈奴帝国主义之残害,有了长城,我们就不怕匈奴骑兵的讹诈。当然,修长城也死了一点人,但是革命嘛,总是要死人的,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此话朕先讲了。再说修宫殿,作为东方大国,少不了蛮夷小邦来参观,我们总不能让人家看我们泱泱大国如此寒酸吧! 二到处巡游,劳民伤财。这更是对朕的污蔑!朕巡游乃是为了进一步熟悉民情民意,及时消灭恐怖分子,比如刻字陨石周围的恐怖分子,朕就都消灭了,切实有效的维护了我大秦帝国的安定团结。为了帝国的稳定,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为了大秦的和谐,朕不辞劳苦,山一程,水一程,舟车劳顿,辛苦异常,做皇帝真是苦啊,朕的苦有谁能了解呢?后代史官污蔑朕,贪财好色,纯属谣言。事实上朕每到一地,都要发布圣旨,严禁地方官员超标接驾,提倡节俭办仪式。
三焚书坑儒,也是为后世诟病最多之处。此亦朕心中之大痛,若非书生淳于越胡言乱语,妄图动摇朝廷根本,李斯丞相火上浇油,朕焉能焚烧书籍?若非候生、卢生逃跑,扶苏忤逆朕,朕怎能坑儒?小人害国,奸臣误国,为何要赖在朕的头上?元废科举近百载,明清兴文字狱,其害远甚朕之焚书坑儒,何不见责?朕闻后世钱钟书小说云“过去愚民政策不让人受教育。现在是让人们受某一种教育。不识字的要上人的当。识了字要上印刷品的当。”此言甚当,朕用前者,累遭骂名;后世君王用后者,博得美名。以《四库全书》论,以献书之名,行毁书之实。更有甚者,强推一元思想,造无数愚民,真心诚意山呼万岁。虽朕再世,实难及也。杀兄逼父李世民,非暴君;屠戮世界之元帝,亦非暴君;嘉定三屠、扬州十日清帝更非暴君。偏偏到朕这里,就成了暴君,朕实愤愤不平! 鉴于以上史实,朕强烈建议,修改史书,修正对于朕的评价。朕的认为,朝廷中出了复古主义,妄图回到七国纷争的旧局面,大秦帝国有被颠覆的危险;当然朕被赵高、李斯等奸臣利用了,这也是事实。他们利用朕,攫取权势,达到个人目的,全然不像朕,全心全意为大秦子民服务;焚书坑儒,乃是统一之必要手段,不然何来泱泱大国?以当时形势论,统一思想十分必要,一国之统一,重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思想混乱是乃共同价值观之大敌。是故加强思想统一,实为巩固大秦之重要措施,有百利而无一害。 大秦统一的时间还很短,对于怎样建设大秦,维护统一,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人类社会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因此,要辩证的,客观的,看待朕的所作所为,朕的功绩还是远远大于过失的,结论该是:朕是一个千古罕有的好皇帝! |
|
来自: ZmlZwh > 《文化,诗词,哲理,政见》